进行宪法宣传培养宪法意识
李娜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虽然,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但是其在实施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宪法实施制度的缺陷造成的,宪法意识的缺失也是阻碍宪法实施所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宪法意识的培养,要通过不断的宪法宣传,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使宪法“接地气”,深入千家万户,也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宪法宣传;宪法意识;宪法实施
中图分类号:D921
作者简介:李娜(1989-),女,山东临沂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2014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宪法在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就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宪法学习宣传》的通知。通知要求,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学习宣传宪法重大意义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使宪法“接地气”,深入千家万户,在全社会形成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宪法与宪法宣传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宪法不仅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它还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它不仅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还规定了国家的权力;它不仅界定和协调了国家权力和公民个人权利的关系,还通过限制国家权力的范围及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宣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对宪法进行宣传,可以使人们对宪法的了解增多,人们的宪法意识逐渐增强,进而自觉的维护宪法的尊严,也逐渐提高了公民遵守和执行宪法的自觉性,保证了宪法的实施。
可是从事实上讲,由于我国缺乏民主法制的传统,所以进行宪法宣传往往就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比如说,宪法意识的薄弱这一点.有些人知道有刑法、民法或同本身工作有关的专业法等,却不知道或不了解宪法,在进行宪法宣传时,就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再比如说,有些领导干部,他们虽然是执法者或者宪法的维护者,可是他们却对宪法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不会真正遵从宪法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在进行宪法宣传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二、宪法宣传的重要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首先,宪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其次,宪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最后,我们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基本的就是要依宪治国,在全社会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必须加强对宪法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法律观念,从而更好的保障宪法的实施。
通过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一方面,可以确保宪法的更好实施,更好的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党和国家的各个方面进一步走上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轨道。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知道宪法,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同时,通过宪法宣传,可以在全社会树立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还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宪法得到更好的实施,促进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宪法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宪法意识的缺失
宪法意识的培养,需要进行宪法宣传,进行宪法宣传,其实也就是为了在全社会提高宪法意识,进而更好的保障宪法实施。随着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宪法也在历史的前进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我国宪法实施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宪法实施制度的缺陷造成的,宪法意识的缺失也是阻碍其实施所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不强。宪法在数次的制定与修改中,内容更加完善,但是完善的内容,如何具体的落到实处,还要看执法人员如何做。执法人员法律素养不高,直接影响到宪法的具体实施。
第二、公民宪法意识不强,与宪法的关系“疏远”。就其宪法的内容而言,它是一部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公民的宪法意识随社会的进步虽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仍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一部法律,对其具体内容而言,还是知之甚少的。因为,宪法并不像民法、刑法那样更能贴近群众生活,相反的,宪法因是一部“高高在上”的法,而缺乏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文本中使用的语言也多是老百姓所听不懂的法言法语,忽略了对宪法规范通俗化的讲解,较多的采用了学术性的一些理论观点。再者,群众阶层的文化素质不高,要想让大众不仅知道宪法内容,还能理解和接受,还是一个问题。
第三、学生宪法法律教育的缺失,影响宪法意识的普及。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一定要知法、守法,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根本法,宪法成为首要知道的一部法律。但是,在学生的平时学习中,宪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广泛的学习,甚至有些地方的学生,并没有接受到宪法的教育,这为宪法意识在学生中的广泛被接受,造成问题,甚至影响到以后宪法的实施。
第四、媒体对宪法宣传的力度不够。现在,对宪法进行宣传还多是集中在大学的课堂、教授的论文和专著中,还没有将宪法宣传更好的与媒体的宣传结合在一起。而且,即使有媒体的报道,也主要是集中在老百姓不守法和政府如何制裁方面,关注点不在宪法宣传上。没有充分利用一些有力的大众传媒,通过开办宪法学习专栏、专刊,举办专题节目、访谈等形式,开展有声势、有影响、有深度的宪法宣传活动。未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宪法学习宣传活动的宣传报道,扩大影响,没有为在全社会形成宪法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进行宪法宣传弥补宪法意识缺失的途径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宪法宣传是法治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宪法宣传培养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意识,是树立全社会法治意识、保障宪法实施的核心要求。为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让宪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推进和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培养宪法意识,更好的保障宪法实施,现通过如下途径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一)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教育,完善国家工作人员的学法用法制度。要切实抓好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学习宣传,适度的将宪法的一些必要知识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宪法学习的内容,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宪法的一些基本知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且增强维护稳定的能力,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例如,开展一些容易为群众所接受的活动形式宣传宪法,电影、小品、歌舞、宪法知识有奖竞猜等等。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宪法宣传、参与法治实践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开展这些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能够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使宪法的内容和精神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加强对各级学生的宪法法律教育,着力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一定要知法、守法,懂得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接受宪法法律教育:宪法晨读活动,利用晨读时间,选择宪法序言及正文中的适当章节、条款,组织学生集体朗读;举行特别升国旗仪式,了解宪法关于国旗的规定;上一节宪法教育课,围绕宪法学习日主题,以专题教育、社会实践、班队活动、远程学习等形式组织师生集体学习宪法知识。政法院校和专业师生要组织宪法宣讲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宪法教育实践活动。
(四)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组织各种媒体、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宪法法律宣传。要发挥媒体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通过开办宪法学习专栏、专刊,举办专题节目、访谈等形式,开展有声势、有影响、有深度的宪法宣传活动。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宪法学习宣传活动的宣传报道,努力扩大影响,为宪法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确保主题活动健康发展。同时,组织开展好网上系列宣传活动,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普法中的独特优势;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活动和宪法宣传微电影、微故事、公益广告、警言等征集展播活动。
[参考文献]
[1]田华.论宪法意识的培育[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
[2]周叶中.关于宪法的几点认识与宪法实施的几点建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4.06.
[3]浦增元.论宪法宣传教育与宪法实施[J].政治与法律,1996.02.
[4]高新亭.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推动“平安山东”建设深入健康发展[J].法学论坛,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