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为什么难以城市化

2015-02-07 04:46曹锦清
中国老区建设 2015年11期

□曹锦清

中国当前所处的工业发展阶段,或是影响亿万农民工城市化的主因。

农民工群体占该国农业人口的比例大小,通常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是人均耕地的多少与土地所有权集中的高低。二是该国推进工业化的速度与规模。

至于已经进入城市工商业谋生的农民工能否实现城市化,取决于另外两大因素:一是该国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或说该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高低。二是该国政府的政治意愿,或说农民工阶层的城市化诉求对政府形成政治压力的大小。这两大条件缺一不可,而第一个因素尤为重要。

中国亿万农民工之所以工业化但难以城市化,或说产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这一困境,中国特有的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只是表面原因,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亿万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城市低端服务业中,或说中国的工业化总体上依然处于全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正是这些集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决定了农民工薪酬低、企业利润低与政府税收低的“三低”。

正是此“三低”(另加土地租金低)极大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从而也将长期沉淀在农村与农业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吸纳到非农产业中来,但另一方面却使得农民工、企业与政府无力支付亿万农民城市化的必要成本,除非允许城市贫民窟在城郊四处蔓延。

或许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自越过著名的刘易斯拐点之后,正进入从劳动密集型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提升的阶段。中共2013年提出的新常态说,其核心内容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进入中高速,经济结构从中低端提升为中高端。

当然,这也是一种发展愿景,能否成功,预计10年~20年后方能知晓。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只有两点:一是,一切实施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赶超使命,这是最关键、也最艰难的发展阶段;二是,倘若失败,便将陷入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之中,那时各种社会矛盾将成堆凸显出来。

不过从近几年实施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种种效果来看,中国经济似乎正处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产业升级之中。

在我们看来,一国工业化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过程中,“三低”也随之向中高端提升,从而使劳动者、企业与政府有能力为农民工的城市化支付必要的成本,当然也需要政府推进农民工城市化的政治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