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2015-02-07 00:52张婷雅
法制博览 2015年3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载体高校

张婷雅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张婷雅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继承传统载体的优点的基础上,要积极的发挥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优化日常管理载体、巩固教学课程载体、拓展校园文化载体、延伸实践活动载体、构筑新兴传媒载体来实现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现状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取得的成绩

今年来,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丰富了以往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出现了党团活动、报告会、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新兴的活动形式,能够发掘学生的潜能,广泛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到教育活动中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学生的固化的传统的认知模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到各种社会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强了学生的理论修养,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高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日常管理等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建设,加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榜样的宣传力度,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从而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团结互助和激励人心的作用,形成了崇尚科学、积极进取的校园风气,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学习和生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下传播方式的变化及时代发展的新面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运用的过程中受到时间和空间等条件的束缚,一些普通的课堂教学和谈话都是被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无形中增加了受教育者心理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而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探索往往落后于实践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媒介,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力度,但其在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挥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些活动形式化,教学方式单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发挥,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载体建设中没有把握好大学生各个阶段的思想变化和发展的特点,导致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味的采用单一的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发展水平产生脱节的现象。因此,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就必须对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构建。

二、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之中,使得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人们普遍接受教育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以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而且,现在网络作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使大学生接触到来自各方面的思想文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碰撞,加紧了各种理论与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争夺,而传统的课堂教育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上,相互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而降低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高校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应用性学科,但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兴事物的不断出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已经不再适应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与功能也开始出现弱化现象,并出现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过去好的教育载体继承的基础上对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创新与优化,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其融合在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科学创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是满足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内在需要

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存在着一些心理发展、思想方式和价值取向方面的特点。随着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的树立、道德修养的培养、政治立场的确立等方面都产生影响,使部分学生缺乏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追求理想的动机趋向于物质化、功利化,完全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在错误的理想追求的指导下,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认识与行动脱节的情况,大学生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缺乏辩证的思考能力,使其局限在自我设计或自我评价的片面角度上,导致认知与行为的矛盾,进而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方向和发展趋势。因此,为了能够适应大学生外在身体和内在心理的变化、发展,高校需要贴近与大学生实际的日常生活,结合大学生的已有知识、现有能力和成长需要,并在体现当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施以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认识能力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要求,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效性的增强和生命力的延长。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举措

(一)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载体

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渗透在大学生在校成长的诸多管理方面,包括生活管理、活动管理、教学管理、思想管理、行为管理等,这些高校的日常管理活动传导与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使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和行为方式有所提升和改进。高校日常管理活动的实质在于“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理顺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构建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契合。优化日常管理载体,一是可以发挥管理的教育功能,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使管理与教育辩证的统一起来,提升管理制度化、机制化、程序化的程度;二是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思想,转变传统的简单、机械的管理理念,以服务为管理的首要宗旨,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是发挥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和支持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而营造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使作为管理的教育载体发挥其最大作用。

(二)进一步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载体

课程载体作为一种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正规的载体,对大学生能够起到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等功能,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阵地。要想做到巩固和开发课程载体,一是可以将传授基础知识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基础上,发掘其他学科课程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系统的、有渗透力的课程体系;二是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之余,可以增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专栏,还可以通过举办辩论会、演讲会、形势报告会等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课堂教学进行课外延续,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正确的政治观点;三是对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教育者主动听取受教育者的想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形成学生的良好人格。

(三)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

校园文化载体就是高校对文化产品中的教育因素进行发掘和利用,运用文化载体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去,发挥文化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达到吸引人、教育人的目的。建设高校的校园文化载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校园文化载体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将时代与学校的精神文化要求相凝炼、相结合,赋予校园精神文化新的内涵,以此来达到学生与高校的思想共识,提升学生的精神追求;三是在高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同时,注重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等现有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风尚和健康向上的心态。

(四)进一步延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载体

实践活动载体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其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它以社会作为生动、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堂,让学生在日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所以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学会运用一些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而高校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应该符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原则,进行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与改革,配合高校以往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建立积极向上的长效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科研活动、社团类活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创建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通过直接参与实践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到社会基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开办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同时,高校还可以开展参观纪念馆、红色旅游等教育活动,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提升道德认识,培养道德品质。

(五)进一步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兴传媒载体

在对以往的日常管理载体、教学课堂载体、活动载体、校园文化载体的优化和创新的同时,要依据当今的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的新兴成果,运用符合大学生阶段特点的媒介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关注点的引导和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可以开展适合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建立比较完备的网络规范制度,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其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大学生构建网络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并在提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网络教育之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最后,就是可以运用网络的匿名性,构建一个校园范围的网络社区,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在同一个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能够使教育者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其思想变化给出适当的引导,最大程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人格。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婷雅(1991-),女,辽宁鞍山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1-0261-0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载体高校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