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主导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02-06 01:26郭敏强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专长导师校企

郭敏强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导师主导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郭敏强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本文通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方利益分析,探索导师主导式校企合作的“契约—空间—产品”三位一体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采取“职前”与“职后”紧密结合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极客化团队是学生开展创新和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优秀成员的榜样作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受益。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终也将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品牌。

校企合作;导师主导;利益诉求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人的潜力,形成可自身不断持续的智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尤其对于高职教育,需要呼唤更多的多元性教育,包括专长的培养等。专长培养,就是集中相关资源给与在专业性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其潜质特点,更好地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制度的建立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高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不仅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学校、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实现“双赢”,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专长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

1 实践背景与基础

1.1 实践背景

英国政府在2 0 0 3年提出“个人化学习”(Personalized Learning)[2]。英国教育部、地区、学校都有专门的英才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也会为专长学生提供各种拓展活动。专长学生在学校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得到了同学、老师和社会的认可。这种“个人化学习”模式强调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评估不同禀赋、才智、兴趣、需求为前提,以确保每个来自不同族裔、不同家庭以及不同身心素质的学生均有机会达到其个人可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3]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教育体制以及对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内涵、培养方式的理解和实施存在偏差等因素的存在,造成了长期以来对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各执两端,不能很好融合的局面,相关理念也难有效实施。

1.2 实践基础

企业对人力资源要求的高效配置和合理使用是校企合作高职专长学生培养的源动力。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早期的目标定位为面向就业。由于人口红利的存在,企业、政府以及高职院校本身操作比较粗放,办学特色较少。近年来,随着企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对用工的有效性要求不断提升,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尽量做到“人岗匹配”,通过“事得其才”、“才尽其用”即员工才能的高适用、高发挥来实现企业组织的高绩效产出。岗位职责与员工个体能力特征相匹配是“人岗匹配”的基本前提和根本要求,只有“岗得其人”和“人适其岗”,企业与个人这个利益共同体才能利益最大化。企业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舞台,为岗位挑选合适的人并充分发挥其的才能,才能在舞台上尽心表演,舞台才会精彩。由此可见,高职教育的个性化和专业化是企业竞争对人才的精细化要求的自然传递,也是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提升良机。

2014年,教育部提出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的高等学校,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升温。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深圳,进一步诠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创业”、“创客”、“空间”等提法如火如荼。作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新“硅谷”的深圳,其区域经济特点对职业教育也提供了人才培养的强大驱动力:面向企业,敢为人先。同时,深圳强大的硬件产业链可满足学生大部分的创意需求,实践创意创新成本拉得极低,这也驱动深圳成为校企紧密合作的底层逻辑,也为深圳高职学生企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4]

职业教育的专长培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阶段不是有碍教育公平。相反,各得其所和因材施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公平。尤其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每个学生的禀赋、需求、兴趣差异可能比本科院校更大,为所有学生提供同样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是对其教育的不公平,也是不合理的。

2 实践的基本思路和特点

2.1 思路分析

目前校企合作的普遍情况是合作运行不够流畅,主要表现为企业学校冷热不均,利益互补关系弱。现有的合作大多数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比如企业人才需求的预先就业型,或实习实训型、或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型等。由于目前普通高等教育人才产出相对富裕,加上企业对人才流动性的担心和忠诚度的顾虑,导致不愿意参与人才的前期培养,甚至入职后的岗位培训都不积极。因此,目前的这种校企合作类型普遍难以深入而维持长久,也缺乏关键的互惠互利,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相互依存的保护壁垒[5-8]。

从商业模式分析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的“学校热企业冷”状况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即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至少一方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一般而言,企业只负责“用人”,并不关注“育人”,或者“育人”是在“选人”之后的企业内部行为,是建立在企业利益最大化评估后的内部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思维。企业没有真正意思上的“育人”责任,而从企业的根本即“企业是逐利的”角度看,直接的“选人”更符合企业利益。从企业角度看,所谓的“产教融合”是在企业利益得到保证前提下的一件漂亮外衣。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产教融合”是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使之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产业要求不至于差距过大,因为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业生涯相对较短,学历层次提升空间有限,客观上束缚了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难以培养出高级别人才。

从学生角度看,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潜能等方面培养后劲总体不足,是同龄人中的“弱势群体”。就目前社会倾向,若以“学位本位”而言,高职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只能瞄准“能力本位”的培养思想,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向“重视技能和发展能力”,把进入企业“职后”的适应熟悉过程与在校期间“职前”的学习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甚至“职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在“职前”就完成了,从而提升入职第一步的竞争力,不至于在起点就彻底地输掉。

2.2 基本思路

对于我院具有软件技术方面专长和兴趣的学生进行校企合作培养探索实践之前,首先关注利益的主要相关者:学生和企业。

在学生的选择方面,有若干基本条件需考量评估,主要包括团队意识(比如:组织制度可控范围内的适度个人英雄主义)、利人利己基本道德分析(比如:知识产权的遵守)、基本能力评估、职业兴趣定位分析等。在企业合作对象选择方面,主要评估是否“门当户对”,企业的诉求能否得到持续满足以及企业的人文氛围等。由此,大企业基本被排除,而更加倾向具有一定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甚至创业企业(比如极客团队)。深圳由于改革开放程度高,个人的本地意识不强烈,文化氛围建设具有天然的优势。由此,校企合作期望组建一个典型的轻量级团队,人不多,但极客化,团队最想做的事情是: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情,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推动其不断完善进步,最后要鼓舞一些人,这就是基本思路的总体玩法。

校企合作采取“契约-空间-产品”三位一体的培养思路,积极探索“校园-创业园-工业园”三园合一的发展模式。在软件技术专长学生三年的大学期间,建立一定周期双方契约前提下的“导师-学生”固定关系,通过提供特定固定场所(工作室)为空间载体,在导师擅长的产业领域,发挥导师自身的行业人脉资源,并结合合作企业利益诉求和学生团队专业能力,设立明确的产品开发规格目标和落地进度计划,最终完成产品任务和团队职业能力培养,并带动鼓舞一批学生。在这过程中,产品目标实现是企业主要诉求,也是第一要务,学生团队能力培养是内涵,可为学生提供校园班级授课所无法体验的产品研发到上市整个端到端过程。同时,学生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可适度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大赛获奖后的荣誉是对学生前期工作的一种肯定和激励,这也会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极大地鼓舞更多的同学加入团队。随着团队内涵的不断丰富,“三园合一”模式是校企合作的终极目标形式。整个过程充分结合学生自身意愿,而企业则提供“产-供-销-研”等学校不具备的项目产业化各环节要素。

2.3 思路特点

我院的高职专长学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为改变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的校企合作浅层次、低粘性合作层面的一种尝试和探索,最终目标为了逐步建立深层次、可持续协同发展、实现学生、企业、教师、学校多方互动共赢的良性循环,主要特点表现为:

(1)学生提前定位职业兴趣,职前与职后紧密结合,行业领域的专业学习重于学科领域的系统学习,把在校期间的有限精力集中于“干中学”和“学中干”;

(2)校企合作各方事前做好利益诉求,并采取“契约-空间-产品”三位一体的培养思路;

(3)从持续发展原则考虑,组建轻量级团队,志趣类似并极客化,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情,发挥榜样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受益,建立团队梯队,不断丰富团队内涵。

为实施这种模式,需尽早建立一定时期相对固定的“导师-学生”关系,明确并熟悉学生专长与爱好,在导师提供的项目外围环境下(合作企业、产品项目、技术交流、研讨会、行业人脉关系等),以适度的内部优胜劣汰机制(比如项目团队之间PK、建立竞争机制等),最终完成对专长学生的实战能力培养,并形成校企之间深层次合作商业模式。

建立这种深层次、高粘度的合作,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对于导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企业运作模式的熟悉、工程经验和质量意识等。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也意味着更早接触企业和产业,要求对团队纪律的遵守和企业利益的敬畏。

3 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

BW公司是台湾上市公司在深圳设立的一个电子产品设计研发机构,即行业俗称的“Design House”,在日常接触过程中,了解到其客户众多,不同的客户产品设计规格不尽相同,但核心硬件组成基本一致。公司软件工程师工作量超负荷,外包意愿强。经过几次详细产品规格需求沟通,确定我院软件技术学生经适当指导培训,可基本胜任相应的软件开发工作,双方正式开始筹备合作事宜。

首先,确定学生团队。经一段时间学生面对面沟通、了解和挑选,确定三名不同技术风格和处世擅长的大一学生组建任务团队,指定一名组长,团队内部分工明确;

其次,“学生-导师-企业”三方紧密融合。借助外力,在特定的工作室进行一段时间的企业产品知识培训和手把手硬件讲解(软件技术专业的硬件知识较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企业两端任何一方有疑惑,通过导师中间沟通,最终“学生-导师-企业”三方互通有无,目标达成一致;

最后,开始产品软件开发,测试,后成功交付,“学生-企业”双方利益最大化。

图1为企业为学生进行产品知识培训,图2为学生为企业开发的软件产品。

图1 企业为学生培训

图2 学生为企业开发的软件产品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团队将自身的成果参加各类竞赛,先后获得了各类奖项,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鼓舞了一批周边同学,团队成员不断增加。但团队成员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开发项目的多样化,团队依旧会在既定的行业领域深入耕耘。在合作实践过程中,也凸显了若干问题和矛盾,比如学生可支配时间弹性弱、寒暑假留校申请困难,学生外出交流时导师承担责任太大等。

4 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学生而言,用漫长的时间去学习软件学科无穷无尽的模式和程序API可能是件悲哀的事情,若能按照自己兴趣目标去学习需要的技能,无分深浅,结合实践,总能形成自己的技能体系。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和实践,希望能有助于开展校企之间的深层次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培养软件技术专长学生,并带动一批同学共同进步,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终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品牌。

极客轻量级团队是本次实践团队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建立团队内部管理制度前提下,充分授权,“自治”和“自组织”是本团队管理和发展的理想目标。校企合作团队后续将进一步建立“老中青”学生梯队和自我造血能力,最后拥有团队的品牌和号召力,并真正成长为面向企业服务的创新创业型团队。

[1]姜绍忠,阎文兵,徐湜清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J].职教管理,2013,(12):64-65.

[2]李孝诚,綦春霞,王中雷.英国数学英才教育的实证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英国三所中学数学英才学生的问卷调查[J].教育学报,2012,(1):54-61.

[3]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腾讯科技频道.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曹达华,朱桂龙,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3):5-9.

[6]朱永跃,顾国庆.基于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信任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9):96-99.

[7]王艳丽,薛耀文.基于企业视角的促进校企合作效果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28(7):1082-1087.

[8]肖称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分析与激励机制探究[J].职教论坛,2012,34:77-80.

A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utor-guided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GUO Minqiang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 Guangdong 518172)

By analyzing the mutual interests of the two parties i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an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 based on the tutor-guided“trinity” mode of rule-space-product.The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city can be greatly developed by close integration of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raining.As a basic organization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innovating and cooperating,the geek team sets itself as a brilliant example to inspire all college students and can attract excellent students to be a part of the team and strive for the best.Therefore,this pattern not only raise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teachers,but also promotes the educational brand value on higher vocational level.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tutor-guided;interest demands

G718.5

A

1672-6332(2015)02-0040-05

【责任编辑: 毛蔚】

2015-05-07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高职专长学生校企合作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Y2014B05)

郭敏强(1976-),男(汉),浙江人,博士,教授级高工。主要研究方向:移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改革。E-mail:guomq@sziit.edu.cn

猜你喜欢
专长导师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眼镜店的当务之急:宣传引导 彰显专长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嗜好与专长,哪个重要
V eraW an g
导师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教师教学专长研究:概念、方法及启示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