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喜 王正明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是适应世界民主潮流之举。
由于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相对较晚且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电子政务的融合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磨合期。
(一)国外研究现状
道格拉斯·福尔摩斯在他的专著中曾经提到:政府推行电子政务主要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第一,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第二,顺应公众的需要,使政府和公众的关系因为电子政务的关系得以改善;第三,通过电子政务的有效实施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美利坚合众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彼得斯先生(2001)—方面分析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所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他又对现代的公共行政模式进行了展望。
外国政府对于电子政府的建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大体的趋向:第一,电子签名的有效性,信息披露做出规定或司法解释,是目前的法律和法规的电子政务的核心问题;第二,其作为一种社会底层阶级用于增加社会资本的有力途径,究竟是对公共管理制定的重要性和内容产生方式有何种影响;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即是未来将从互联网上的在线服务,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政府的服务职能的整合也对此有所强调。第四,如何平衡安全与开放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某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从整体上来讲,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世界高经济发国家相比,其差距还是挺明显的,而学者们将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结合起来研究的历史也比较短暂。
聂讳、李冠军于2005年指出,电子政务带来的胁新主要包括:公民服务模式、公民服务内容、公民服务技术和公民服务理念的胁新。它提升了为公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加强了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李军鹏(2008)认为,电子政府的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促进5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是从电子政府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第二是要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三是要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网符合资源共享转变;四是要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五是要从信息网站建设自建发挥社会力量转变。
总之,我国对电子政务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研究的主体,主要是一些学者在其主体作用,相应的一些企业、机构尤其是私人企业和机构对其研究得再较少:其研究侧重于制度设计,而不侧重于绩效评估。
(一)转变政府职能;
(二)促进行政组织重构;
(三)重组政府业务流程;
(四)降低行政运作成本;
(五)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办事效率;
(六)注重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实现民主化的政府决策;
(七)促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府的廉政建设。
(一)数字鸿沟现象;
(二)公众对电子政务的参与度低;
(三)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功能认识不足;
(四)电子政务水平标准的界定;
(五)信息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程度低;
(六)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五位一体的立体、动态、系统的电子政务建设包括:
法律:立法方面和执法方面。立法就是提供制度保障,执法提供行政行为的合理合法性。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并重,只有这样人才培养才能与最新的电子政务技术接轨,才能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才能保证电子政务水平的先进性。
价值观塑造:主要从行政伦理角度,使行政人员对电子政务的应用产生一种信仰,在意识中就以电子政务代替传统行政模式。
信息安全与舆情控制:主要针对自媒体及网络舆情控制方面,电子政务要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保证反应行为的及时、快捷、有效。
电子政务技术创新:电子政务技术应该是一个系统的配套的技术,不能仅小修小补,也不能冒进,而是一种建立在学习型组织理论基础上,能借鉴NGO最新的产品提供技术,在公共管理理论下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有益做法引用到公共产品的提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