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现状及启示

2015-02-06 23:12刘丹丹
法制博览 2015年34期
关键词:合法权益细化当事人

刘丹丹 董 悦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网络贸易和经济日益频繁,这使得电子证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5 最新民事诉讼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①对电子数据进行了细化规定,这对在司法实践中对电子证据的认定和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引。

一、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现状

由上文可知,最新司法解释以列举的方式对电子证据进行了细化,电子证据的细化主要有以下影响:

(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和相关纠纷的出现,为了与国际接轨,提高诉讼效率,电子证据出现并成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法律与世界法律接轨的必然趋势[1]。

(二)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最新司法解释对电子证据进行了详细规定,这是对2012年民事诉讼关于电子证据的补充。这就使电子证据更好的应用于司法实践活动,使法官在审判活动中有法可依,节省诉讼时间,提高诉讼效率,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法的社会效果。

(三)有利于合法使用证据

立法细化了电子证据,这减少了双方当事人对什么是电子证据的认定,符合证据的合法形式即可作为证据使用[2],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当事人举证难问题,使证据得到最大化的使用。

(四)有利于树立网络诚信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我们即使在虚拟的网络中也要诚实信用,谨言慎行。电子证据作为法定证据降低了法院受理电子纠纷案件的门槛,有利于人们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共同建立良好有序,诚实有信的网络环境。

二、电子证据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人员匮乏

由于电子信息专业性较强,司法工作人员中相关人员较少,易造成电子证据在使用和调查认定中受到阻碍,这就使得电子证据很难在司法实践活动中得到应用。

(二)电子证据的保全比较困难

立法虽然对什么是电子证据进行了细化规定,但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类型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对电子证据的保全就没有进行规定,实践中因没有法律依据,保全程序五花八门,易造成当事人对电子证据的保全产生疑问,从而导致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不能得到应用。

三、电子证据给我们的启示

(一)强化司法人员专业知识

电子证据由于专业性较强,为了使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到良好的应用,就要强化司法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在招录司法工作人员时,可以适当选拔相关的技术人才,在认定和使用电子证据时可以得心应手。

(二)合法获取电子证据

私自录取证据原则上是可以采纳的,但是以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的证据不予采用,在私录证据时如果严重侵犯他人的隐私或者其他合法相关权益的,可能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4]。

(三)规范电子证据的保存程序

电子证据的保存比其他的证据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注意保存相关原始文件,以避免相关纠纷发生[5]。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证据保全措施和规范体系,使工作人员在实践活动中有法可依。

(四)慎重使用电文,不轻易作出承诺

在使用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聊天工具谈论工作事项时,应小心谨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项,向他人请教,不轻易作出承诺[6]。尤其司法工作人员在办公时更加应该谨慎言行,司法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代表国家,要严格要求自己,以保障司法公信力和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

[注 释]

①2015 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视听资料包括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电子数据的规定.”

[1]刘品新.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

[3]牛博超.电子证据的收集与保全[D].太原科技大学,2011.

[4]http://victory.itslaw.cn/victory/api/vl/articles/article/7a 811986 -fa7e-4a9b-8f5e-86851895e5b8?downloadLink =2&source=iOS.

[5]刘侃.电子证据收集中的人权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合法权益细化当事人
我不喜欢你
自流井区:即时调处欠薪案件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美国就业歧视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住宅全装修”政策亟需细化完善
青少年合法权益 我们共维护
为游客的合法权益支起保护网
基于数据分析的大气腐蚀等级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