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

2015-02-06 22:01宋英帅
法制博览 2015年27期

宋英帅

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根据犯罪数据调查发现,从1999年开始大学生犯罪各类案件和人数不断上升。2001年和1999年相比增加了54.5%,到2002年与2001年相比竟增加了97.1%。

(二)大学生犯罪多趋向于智能化并以财产侵占和人身伤害为主要特征。据《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12日发布盗窃犯罪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左右,居大学生犯罪的首位,大多是家境困难生活不理想的居多。并且犯罪手段较一般犯罪来讲表现出高智能、严重危害性,比如马加爵在实施犯罪之前首先在网络上查询哪种罪犯工具杀人后流血较少以及制造的假身份证等都可以说明计划的周密性,表现出智能化的特点。

(三)犯罪主体范围扩大。根据数据统计过去几年中,大学生犯罪很少来自重点高校而大多是出自民办的专科院校,如今大学生犯罪在全国各个本科院校甚至国家重点培养院校的数量逐渐增加。据一项对“校园犯罪”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犯罪人员复杂化,在51 名大学生犯罪人员中就有16 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其中成教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员比例也占有很多部分。

还在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犯罪增长情况要比同期男大学生犯罪情况高出很多,而且其作案手段多以色情性、多样性、残忍性为主。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发生改变

当今高校教育中不再强调对于学生思想作风的培育,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期,缺乏思想教育的后果就是价值观产生扭曲,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进入大学,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不断充斥在大学生身边,加之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为学习知识文化为主,强化学生的书本知识,从而欠缺了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培养,最终导致其偏离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不管从何种角度讲对物质的追求都不在是过去遭人唾弃和谴责的对象,反而在工作生活中受到多数人的吹捧与重视。大多数人将个人的成功失败用物质的多少来衡量,认为拥有了物质的财富就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这种对物质过度追求的不良风气进一步歪曲了大学生对于物质利益的正确理解,使得思想价值观偏离正确轨道,从而引发大学生通过盗窃、抢劫、敲诈等违法犯罪手段谋取物质利益,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等不良心态。

(二)心理的不成熟

中国教育自小学教育开始,学生一直身处学校,很少与外界社会人员交流沟通,处事并没有熟练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心理和心态也并没有完全成熟,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随着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大学生失业问题也逐渐增加,对于大学生的自豪度、社会事业单位的认可度逐渐降低,使得新一代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趋向于颓废放任的心理,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更不能在社会中全面发展自我。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很容易导致他们心理迷乱,情绪失控,产生对法律藐视的心态,误入歧途失足犯罪。

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素质较差,很难乐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自制力薄弱。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是绝大多数,外地学生远离父母初来异地求学,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又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对挫折没有准备,一旦遇到事情,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另外由于年纪轻、压力大等因素,特别是刚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对社会的彷徨无助感会更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走上歧途。

(三)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观看各种形式带有社会不良风气的电影、话剧、小说等。社会上许多领域也通过此渠道传播各种封建道德迷信和网络色情说教等,使得文化事业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遭到极大的危害,在认知方面远离正轨。

现如今的大学生一般来讲从小只能接触到电视和各种书刊杂志。许多媒体和杂志等不知不觉的从视觉和身心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平日的言行举止。然而对于意志力较为薄弱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这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认知和辨别力较为欠缺的情况下因一时冲动触犯法律。另外对于心理年龄过于“成熟”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对一些武侠、言情小说和大型网络游戏的认识不够准确,将现实和虚拟空间混淆,将自身与他人的形象设定混淆,诱导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步入大学对于一直身处高中时代家长、学校强行管制的学生而言,则进入了自由的天堂,思想放松的情况下很容易作出违法行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即使只是因为一时冲动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从学校环境来看,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现阶段许多高校出现的教育观念的偏差、教师素质问题以及校园暴露事件等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长。特别是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办学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很多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却未加强,远不能与高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相适应,反映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滞后的状况。如今的大学教育越来越放松化,上课纪律松散、寝室管理制度松懈,有些学校甚至对于学生夜不归宿、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不予过问、不予处分,这就在无形中助长了大学生犯罪的不正之风。学校自身没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严密的管理制度,导致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很容易迈入违背道德的道路,最终导致犯罪。

(五)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

大学生违法犯罪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造成的不良影响。很多家长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培养,在教养的方式上多采取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格障碍。反之,有的家长对于孩子过分的溺爱,任何不合理的要求都给予满足,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家长身份培养教育孩子,尤其是进入大学以后,更加过分溺爱,使得孩子自身保持一种优越感,正视挫折困难的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堪一击,一旦遇到一点人际交往的不和谐就会心理失衡,用暴力而非理智解决问题,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社会上部分学者认为,对于经常打骂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家庭不和谐、胡乱放任孩子自由的多种问题家庭来说,更容易引发犯罪。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欠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从小环境中影响孩子的良好品质,不能使孩子从家庭教育的根本上培养优秀的道德修养、认识到违反犯罪的危害性。因此在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时也不应该忽视基础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三、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途径

(一)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违反法律的大学生给予相应的处罚,目前为止是减少大学生犯罪最为直接且最可行的途径。这一方式的作用可以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通过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可以避免大学生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二是法律对于其他大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预防性和警示性。而对于这一实施的效果,理论界却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社会各界的部分人士认为,对于罪行和犯罪后果不太严重的首次犯罪来说,实施定罪量刑的举措并不合理。反之,如果对他们先进行教育引导,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之后,给他们一次改头换面的机会,暂缓起诉,让他们继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生活和学习,可能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更有帮助。然而实际上,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表现良好,成绩优异,校方在事发后向司法机关申请,要求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其处罚。

第二种观点:法律人士认为必要的规定必须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如果根据观点一的要求那么就违反了这一原则,违反了法律的公平公正,使得全社会树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识减弱。犯罪的所有构成要件一旦成立,就构成犯罪,但是对于某些具体案件的具体分析做到不超越法律界限,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要求,又未尝不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一观点仍有待做出具体的研究。笔者认为,施行暂缓起诉的举措是合理的,有助于刑罚功能的实现。从社会角度讲,任何犯罪都是一种损失,法律的责任不单单是惩罚犯罪,而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减轻损失;从处罚角度讲,应该根据犯罪者的罪行轻重和认罪态度给予刑罚或罚金。

(二)预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最有效的途径,是对社会人才和社会安全的保护。个人价值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程度的影响等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因素导致了犯罪,所以说在预防大学生犯罪问题上应该从全社会各个领域入手,引起全社会各界的关注才能更有效果。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构建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1.首先,应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意思,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杨叔子院士说“育人要育有人性的人”。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在培养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加以关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标准,成才必先要成人,是高等教育中应高度关注的课题。

2.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强化大学生的法制建设,增强法律意识,从学校教育入手。贝卡利亚指出:“教育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教育通过情感的捷径,把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学校应该根据社会上普遍出现大学生犯罪等现象,从原因本质入手净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应使大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各种义务,并且要正当时行使权利。对于学校中不知法、不懂法的学生,不应以单方面传授法律知识和规定为主,还应该重点培养其对待法律的应有意识,要结合社会中各种不同的典型案例,与学生们一同分析并认识到违法法律的严重性。构建法治道德建设。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健全的人格。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引发行为异常、性格孤僻,这一现象是导致大学生犯罪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开设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使学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树立良好健康的心理态度。

4.加强学校管理,创建有利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良好环境。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文化的场所还兼顾着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加强学校管理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有效方法,学校应该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措施,减少有碍于大学生发展的不良社会风气,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犯罪问题。从学校的基础建设上保障对学生的管理,利用网络设施将学生的具体课程安排以及睡前签到做到严谨周密,此外学校还要经常举办安全主题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校生活环境。

5.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应该担负起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责任,学校不可能全面的落实到每一个大学生身上,这就需要家长起到从中辅助的作用。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并且自身也要做好榜样,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引导孩子的教育,创建有益于大学生发展的家庭环境。

此外,司法机关也应该投入到大学生犯罪问题中去,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健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将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所产生的不良后果降到最低。

[1]查庆九.天之骄子的素质教育[N].法制日报,200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