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生 李晋榕 唐明
永远的长江支队(连载十一)
邱文生 李晋榕 唐明
十年浩劫结束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正了历史航向,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长江支队许多老干部重新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他们更加锐意进取,决心把福建的改革开放伟业推向前进!
马兴元是在太行山烽火中成长起来的“老八路”。“文革”中,他受到了冲击。然而,他“磨难虽多心无瑕,心底无私天地宽”!
采访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原主任庄南芳:福建的改革开放,马兴元省长是创始人之一,又是一个创业者。
1978年10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他率领福建代表团出席大会。
采访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瑞尧:全国计划会议上,中央出了一个题目,就是各省发挥优势,走自己的路。马兴元省长跟毕际昌同志商量,福建省轻工业比较发达,占工业产值70%,华侨比较多,就从这两点上做文章,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从福建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轻工业,同时依靠海外华侨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对外贸易,用轻工产品出口赚回来的外汇来武装农业和重工业,这就叫做“突破中间,武装两头”。
采访张瑞尧:马兴元在全国计划会议上发言提出“突破中间、武装两头”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同志充分肯定了福建的思路是正确的,他们把福建的意见整理成简报,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采访庄南芳:当时福建经济是比较困难的,马兴元曾找过副总理李先念。李先念说:“文革”使国民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国家要拿出钱支持福建是有困难的。马兴元提出:中央能不能在政策上给我们放宽?李先念同志当即表示同意。
采访张瑞尧:1979年3月,中央批准我们成立华福公司,总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企业投资公司,起着地方银行的作用,可以在国外发行债券,筹措资金,这是其他省所没有的,给了我们很多的自主权。
采访庄南芳:为了筹集资金,我们招进了很多外部的银行,澳门国际银行、香港集友银行,都到福建来了。另外,我们在香港搞一个华闽集团,在福建内部搞了一个华福集团,这样两个内外相呼应,一下子得到了5亿多美元的资金。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领导同志根据邓小平同志创办经济特区的主张,提出选择一两个条件比较好的省,进行改革开放综合试验。
采访张瑞尧:5月份,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带领一班人来广东、福建,帮助广东、福建省委起草给中央的报告。
已过花甲之年的马兴元、毕际昌,像年轻人一样,精神抖擞,长途跋涉,专程到闽粤交界的诏安边境,去迎接国务院考察组。
从诏安到福州,一路上,他们以多年在福建分管经济计划工作的切身体会,结合沿途情况,向谷牧副总理详细介绍福建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提出实行国际上通行的自由港某些做法的可行性建议。
一路考察,一路汇报,一路商议,一路释疑!可谓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中央考察组对福建的决心、思路、条件、措施,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赏!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50号文件,正式决定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采访张瑞尧:所谓“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一是给广东、福建两省实行财政包干。福建是定额补贴,广东是定额上交;第二是外汇包干;第三是在两个省划出几个地方试办经济特区。广东划出汕头、深圳、珠海,福建定在厦门;第四是给广东、福建两省更多的自主权,利用华侨资金搞基本建设,不受现行规模的限制。
50号文件给福建插上了金翅膀。我们上世纪80年代整个经济发展速度是11.8%,发展的速度仅次于江苏、浙江,居全国第三位。
中央赋予广东、福建“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实际上是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伟业“杀出一条血路!”在这条“血路”上,有一大批长江支队老干部贡献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也彰显了开拓进取的勇气和胆识!
福州是全国最早拥有程控电话的城市。这盛开的福州电信之花,是长江支队干部、福建省邮电局长郝峰云栽种,副省长毕际昌浇灌的结果!
当时,广东省长梁灵光还派员前来福建省邮电局学习取经,引进程控电话。福建电信产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福建炼油厂这座现代化炼化企业,是当时国内石化行业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被誉为“石化航母”。
采访张瑞尧:毕际昌同志很重视在福建发展炼油工业。1975年我们到北京去,每天拜访了很多中央部委的领导,请求他们批准我们成立福建炼油厂。整整争取了三个月,最后中央批下来了。
厦门东渡港码头、厦门机场、福州马尾港、福建水口电站等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也都深深凝聚着许多长江支队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当改革的浪潮在农村兴起时,长江支队干部温秀山出任福建省委常委、省农委主任。农村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温秀山用他的智慧和实干,和许多长江支队的老干部一起顶住压力,开拓进取,赢得党和群众的信任。
采访长江支队干部郭春秀:我在浦城当县委书记时到中央党校学习。当时正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听了胡耀邦同志关于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讲话,很受鼓舞,过去吃“大锅饭”的办法不行。回来后我们把各公社书记、革委会主任都集中起来学习,认真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包产到户”后,头一年浦城粮食一亩增产150多斤。农副产品供应、粮食供应的情况都有很大的好转。
采访福建省直机关党工委副书记朱清:邓超同志在担任三明市委书记期间,有两项创举:一是在抓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推行林业的股份合作,创办南方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既维护了农民的权益,又保护了青山绿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很大。二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后来中央号召全国学三明,由此掀开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潮。
采访长江支队干部、原福建省乡镇企业局局长晋静波:我是1983年到乡镇企业局工作的。乡镇企业开始是小打小闹,国家对乡镇企业很重视,1984年1月份中央发了个一号文件。1983年在晋江的陈棣,全省开了一个社队企业会议,有人说“社队企业是资本主义冲击国有企业”。省委书记项南说:“社队企业姓社不姓资!”后来省委、省政府提得更明确:农村经济要发展,乡镇企业打头阵!
没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就不能冲开枷锁,走出一条路来。1984年2月份,我们又以省委名义在长乐金峰召开现场会议,总结经验,组织参观,给大家启发很大。我们不搞“唯我独尊”,给省委当好参谋,把下面的实际情况及时收集起来,反映到有关部门,寻求支持。1986年,我去北京搞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一下子销了8000万元。中央很多领导来参观,产品一下子打出去了。到1988年我离开时,福建省乡镇企业占据了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连江县大官坂围垦总面积4万多亩,是全省围垦面积最大、海堤最长、软土基最深、补助最少的围垦工程,曾两次上马两次下马。
采访连江县委原副书记刘永雄:连江县人多地少,历任县委都想解决粮食问题。吕居永书记来了以后,认为要把被“四人帮”破坏的损失夺回来,提出了“四个一切”,大家都下决心想办法,一定要把大官坂围垦工程搞上去。
采访长江支队干部吕居永:我是1977年12月到连江任县委书记的。我到连江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搞“大官坂围垦”。当时县委提出了“四个一切”,就是一切要想着大官坂,一切要为着大官坂,一切服从官坂,一切要支持大官坂。
采访刘永雄:最难的就是怎么解决“软土基”问题。把钢筋一条一条地插下去,插了50米还可以再插下去。拿上来测试,一看,摩擦度为零。几个工程师说:“可怕!难啊!”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困难。用水冲土,打了将近1.8万条沙桩,在上面再铺上60米宽60公分厚的石子,全省也是罕见的。
采访长江支队干部连江县原县长王贵:围垦围起来以后,深水港口也建起来了,大型发电站也建到这里来了,这个经济效益真是无法估量的。没有大官坂围垦,就不可能有今天连江经济的飞跃发展!
建在屿头山上的“怀垦亭”,怀念的不仅是这项造福连江人民的围垦工程,而是60多万人民对长期在连江工作的王洪志、张德茂、吕居永、王贵、南文仲、李水清等一大批长江支队老干部丰功伟绩的深情怀念!
福建中部沿海湄州岛,一尊“海上女神”妈祖的雕像,高高耸立在海空天际间。每年农历三月,海峡两岸的信众都怀着敬仰之心,云集在这里,虔诚祭拜,祈求安康。
然而,谁曾想到,这尊“海上女神”神庙的存废却有一段风波。
采访长江支队干部、原莆田地区行署专员王培祥:莆田建市时,一个部队领导向我们提议,台湾的香客每天来的很多,有的是特务,来了解我们的军情。他提议把妈祖庙拆掉,不让台湾的香客来。我听了这个意见以后,感到这是一个大问题。莆田湄州妈祖庙是祖庙,在台湾影响很大,台湾的香客来是为了烧香祭神,我们可以宣传我们的政策,还可以做买卖,如果有少数特务来,我们的民兵很强,可以把他抓起来吧。我认为这个妈祖庙不能拆!
如今,每年三月妈祖女神的祭祀活动,已经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如果不是王培祥当年的坚持,也许海峡两岸人民情感交流就失去一根纽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和胆识!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最令福建人民感到自豪的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建立。在这一辉煌历史篇章上,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应当被遗忘,他就是时任厦门市委第一书记兼经济特区党组书记的陆自奋!
陆自奋担任福建省政府财贸办主任期间,在财贸战线的杰出贡献,受到历任省委书记的赞赏。当筹划建设厦门经济特区时,省委书记廖志高、省长马兴元点将陆自奋出任厦门市委第一书记。
采访陆自奋夫人郑奇:廖志高和马兴元告诉他:你到厦门去搞个特区。他觉得“特区”这个名字很新,到底要怎么搞呢?他们讲:你出去考察考察,看看人家特区怎么搞的?什么样才是特区?
采访陆自奋的秘书刘学军:1982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厦门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没有民用机场,没有深水码头,也没有高速公路。市委、市政府决定厦门非建民用机场不可。利用科威特的贷款,在厦门旧机场的基础上建高崎国际机场。还建设了深水码头,引进万门程控电话,推动了特区大发展。
厦门经济特区开头只有2.5平方公里太小了。经过陆自奋,尤其是项南同志跟邓小平同志说了这个问题,后来厦门经济特区就扩大到全岛。
在福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无不留下长江支队老干部的身影。“怀大节,淡名利。再扬鞭,志千里。振兴中华千秋业,纵马驰骋不歇息!”长江支队以昭昭功业续写了21世纪历史新篇章!(待续)
(作者分别为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编审、省委督查室原副主任及团职军转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