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畜牧局谭坊兽医站山东青州265200)
鸭鹅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张乐祥
(青州市畜牧局谭坊兽医站山东青州265200)
鸭、鹅绦虫病是一类在水禽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本病发生范围广,造成损失虽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较为持久,而且会对整个群体造成感染,并降低产品的品质安全。本文对本病的病原进行了分析,叙述了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方法,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帮助广大养殖人员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减少或杜绝该病发生。
绦虫;诊断;防治
在我国,寄生于鸭鹅的绦虫有30余种,在临诊上较为常见且对鸭鹅致病力较强的代表种为膜壳科的矛形剑带绦虫、冠状膜壳绦虫和片形皱褶绦虫。
1.1 矛形剑带绦虫
虫体乳白色,前尖后宽。虫体长6~16 cm,头节小,顶突上有8个小钩。睾丸3个横列于节片中部稍靠生殖孔一侧。卵巢左右分两瓣。孕节子宫长囊状,横列于节片中央。虫卵椭圆形。寄生于鹅、鸭等水禽的小肠内。
1.2 冠状膜壳绦虫
虫体长1~2 cm,宽2.5~3.0 mm。虫体乳白色,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的钩单列一圈呈冠状。睾丸3个横列一线,卵巢明显分叶。寄生于鸭、鹅和其他水禽的小肠内。
1.3 片形皱褶绦虫
虫体长20~40 cm,最大宽度为5 mm。连体分节不明显,生殖孔位于一侧。睾丸3个,为卵圆形。卵巢呈网状分布,串连于全部成节。孕节子宫呈网状。虫卵椭圆形,两端尖。寄生于鸭、鹅、鸡等鸟内的小肠内。
面对公摊引发的诸多问题,一些专家认为,多年来我国法律界就有声音认为“公摊争议严重影响《物权法》有效实施”,广州、甘肃、北京、重庆都曾出台征求意见稿,尝试推行套内面积计价。艾振强认为,采取“套内面积”计价的主要好处在于“让房产交易更加透明,最大程度减少后续纠纷,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同时最大程度避免公摊面积给房产税征收埋下“不公平”隐患。
矛形剑带绦虫的中间宿主是剑水蚤;冠状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是小的甲壳动物、蚯蚓及昆虫;片形皱褶绦虫的中间宿主是镖水蚤和一些剑水蚤,螺可做为补充宿主。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孕节或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体内经20~30 d发育为似囊尾蚴,当鸭、鹅等水禽吞吃了这种带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中间宿主被消化,似囊尾蚴在小肠经15~25 d发育为成虫。
本病的诊断以临床综合诊断为主,实验室诊断为辅,通常情况下,临床诊断即可确诊,但在特殊情况下不能确诊时可以通过实验室诊断予以确认。
2.1 临床综合诊断
1)流行特点:除鸭、鹅感染本病外,野生水禽也能感染。本病主要侵害2~4月龄的幼龄鸭鹅,发病年龄为20日龄以上的幼龄鸭、鹅,放养鸭、鹅多见,成年鸭感染后,多呈良性经过而成为带虫者。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4-10月份的春末夏秋季节,而在冬季和早春较少发生。
2)临床症状:病初可见病鸭消化紊乱,食欲不振,渴欲增加,排淡绿色或灰白色稀粪,粪便内混有白色米粒样绦虫节片。严重感染时病鸭消瘦、贫血,生长发育迟缓,行动迟缓。有时还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行走不稳、歪颈仰头、麻痹痉挛等。病程1~5 d,常死于恶病质。
3)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肠黏膜发炎、充血、出血,或形成溃疡灶。肠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甚至阻塞肠腔。严重时可引起肠破裂。
2.2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的判断更加直观明显,收集病鸭、鹅的粪便用清水冲洗,收集残留物并在显微镜下染色观察,如果能看到虫卵或者孕卵节片即可以确诊,如果对死亡的病例进行剖检发现有成虫也可以直接确诊。
3.1 预防
预防依然是最好的控制本病发生的最好措施。首先是要做好鸭和鹅养殖场的消毒工作,严格按照固定的消毒制度执行,如舍内每3 d一次带体消毒,涉外每周一次消毒等。养殖过程最好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在出厂间隙中实施甲醛熏蒸等彻底消毒的方法。
此外,鸭和鹅群每年还应该进行两次驱虫,由于是水禽,可以结合其下水时间来进行,第一次为春季首次下水之前;第二次为秋冬季节;最后一次下水之后。驱虫药搅拌于饲料中对鸭和鹅进行饲喂即可。
在饲养管理方面,育雏阶段和成年鸭鹅应该采用隔离饲养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避免成年鸭鹅将本病传播给雏鸭、雏鹅,考虑到绦虫的生长周期及特点,雏鸭、雏鹅在3个月龄之内尽可能的采用舍饲饲养,不要下水,尤其是水层较浅、难以流动的死水,因为这种水体最容易出现绦虫幼虫滋生的情况,容易感染鸭群鹅群。
3.2 治疗
目前,本病的治疗依然以西药为主,常用的药物及使用方法如下:
1)吡喹酮10~20 mg/(kg·bw),一次口服。
2)丙硫咪唑10~15 mg/(kg·bw),一次口服。
3)硫双二氯酚100~150 mg/(kg·bw),一次口服。
4)氯硝柳胺50~60 mg/(kg·bw),一次口服。
对于水禽来说,感染寄生虫病是经常发生而且比较难以预防的,尤其是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更加增大了鸭和鹅等水禽发病的几率。以绦虫病等为代表的鸭、鹅寄生虫病虽然很少会导致大规模的直接死亡,但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还是比较大,而且造成了食品安全的下降,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也希望本文所提出的防治措施能够为鸭、鹅养殖场提供一定的参考。■(编辑:赵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