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点亮“心”

2015-02-05 22:14黄美虹
关键词:点亮

黄美虹

摘要: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因此,教育要成功,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得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游遍他们的内心世界,涉足每一个细节,用灯去照亮他们内心的每一个角落,用心灵去赢得心灵。

关键词:教师用心;点亮;学生心灵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17-1一、爱心护童心,动之以情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正是渴求情感的阶段,因此和学生谈话实质上是一种感化人心的工作,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犹如强大的驱动力,主导学生的行为。德育工作者只有用自己的真诚关爱,关爱贫困学生,关心特殊学生,才能让师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愿意接受德育工作者的帮助、引导和教育。为达到以上目的,在教育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以朋友或知己的身份,力求坦诚,实话实说,让学生心理上能接受。(二)尊重学生,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也绝不居高临下,挖苦嘲弄,不给学生脸色看。(三)采用易位法,站在学生角度看发生的问题,尽量理解学生的动机、行为、目的。(四)心平气和地听学生解释。(五)让学生看到利害关系。(六)尽量帮学生解决目前的困难。通过以上做法,使学生感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可亲可敬,可倚可信,感受到德育工作者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从想谈、肯谈,直至无话不谈积极行动,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恒心唤诚心,把握契机

俗语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用心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理论上的了解。其次要用心观察,从学生的表情、眼神、姿态、动作等方面,接受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面对德育工作者分别会产生以下几种心理特点:揣测心理、惶恐心理、防御心理、对立心理、轻视心理、沮丧心理或期待心理等。而每一种心理特点所需要的谈心切入点都是不同的,德育工作者需具有针对性意识,在实施教育前面,先消除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或偏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结,才能使谈话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

和学生谈心时还应揣摸学生是否想谈,谈心是“双向交流”,而不是“单面灌输”。学生不愿谈,不如给他一段时间,让他去缓冲,再抓住时机,就能求得思想交流。不从学生心理特点这个实际出发的谈心,其结果往往是好雨浇在石头上。

同时,学生的转变是有过程和反复的,是一个静静等待花开的过程,德育工作者要有充分的恒心和耐心,允许学生反复。4班有个小H同学,升入初中,无心学习,天天搞恶作剧,惹得同学侧目、老师摇头、家长束手。就是这样的孩子,在毕业后发来信息:“我也记不清多少次了,您总是批评我,教育我,宽容我,帮助我,引导我,像这样‘处心积虑对我好的老师,我怎能忘记!”每年的教师节,我都会收到他发来的祝福信息。

三、巧心换善心,事半功倍

中学阶段正是身心快速发展时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希望被当作“大人”看待,有强烈的自尊心,有一定的评价能力,而他们看问题往往不成熟或不全面,行动时有偏激性。以上身心特点启示笔者,和学生谈心或教育学生的方式更应讲究一点技巧性和创新性。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个道理,但却不能正确面对它。当德育工作者直接批评时,会产生抵制和反抗情绪,从而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这是因为没有将“良药”加上“好吃的糖衣”而已。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根据情况,德育工作者或适当地自责;或适当点缀些俏皮话、笑话、歇后语、故事、轶事;或用商量的口吻;或加上一定的动作、神态;或动脑筋花心思发挥同学、家长的智慧,都容易消除教育对象的反感和抵触,容易让学生接受,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

四、细心得真心,对症下药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个性特征、气质各有归类,因此教育学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应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确定教育的方式,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需用心观察学生,了解谈话对象个性特征。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门户,如果没有周密的、精确的、系统的观察,就不能收集大量的有价值的第一手学生的事实材料,并从中发现新的突破点。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一个优秀教师的成就是和他的学生进行认真而精密的观察分不开的,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掌握学生的气质,个性特征,才能更正确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活动的某些特点,从而采取恰当的切合实际的教育方式,做到因人施育,对症下药。

女生小A进入初中后,总看不到她的笑容。经多方了解知道这孩子在襁褓之中,父亡母改嫁,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好强心理压力大。我平时就事事关注她,逢年过节,总要进行家访。抓住所有机会鼓励她敞开心扉,迎接挑战,学期结束,这个孩子被评为三好学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确定教育方式,能打开学生心锁,起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效果。

一次成功的教育,定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点亮学生,定会被学生视若珍宝,使学生从他律变为自律,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点亮
音乐,点亮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英国各地捐书“点亮”世界读书日
运用课文插图资源 “点亮”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