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儒家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02-05 22:13朱丽颖盛亚东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
湘潮(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

朱丽颖 盛亚东(东北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4)



依托儒家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朱丽颖盛亚东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文化延绵五千多年依然生机盎然的主要原因,其核心理念更是中华民族做人处事的基本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想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准则就必须以儒家文化为载体,依托儒家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润物化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中华各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依托儒家文化。

一、依托儒家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

(一)儒家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种文化就其产生来说都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都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儒家文化亦不例外,要赋予儒家文化新的时代气息和科学内涵,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能够发扬光大。在儒家文化发展过程中既积累了包括爱国、民本、和谐等优良的思想,也不乏兄弟义气、江湖道义、封建礼教等腐朽落后思想,因此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革新以使其适应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鲜明呈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具有科学性、现实性、人民性等特点。依托儒家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能够对儒家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国内外大舞台保持和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儒家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民族认同感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在其发展历程中虽经历各种磨难与挫折仍顽强延续到现今。儒家文化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在随后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争鸣浪潮中经受住了其它各种学派的攻讦而顽强地承继下去。儒家文化的民族认同感主要体现在其对中华各民族人民的激励和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信奉上。儒家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爱国、友善等思想,是调节人际关系、为人处事的基本价值遵循。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和压迫而未亡国灭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儒家文化中的大一统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和意识深深烙印在国人的心中激励中华各民族不断起来为救国救民而抛头颅、洒热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借助国人对儒家文化的高度认同感。

二、儒家文化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

(一)关于国家层面的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即民富国强。国家富强繁荣、人民幸福安康,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追求。《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表明孔子富国教民思想。《荀子.富国》:“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民富是国富之本。”强调国富与民富的统一;民主即社会主义的人民当家作主,是对儒家思想中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认为人民是国家安宁的根基,重视人民的力量。《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同样给予人民高度重视;文明即社会文明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悠悠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明必须要挖掘的思想资源。和谐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等之间的和谐友好相处。儒家文化是和谐文化。《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把“和”看成是最高准则。《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告诫我们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珍贵资源。

(二)关于社会层面的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即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儒家文化对自由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价值理念就是儒家思想中关于自由思想的最好论证。平等即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平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儒家文化历来重视平等和公正。《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告诫统治者要注重平等和公正。法治即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儒家文化虽崇尚德治,但也不乏有关法治思想的表述。《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荀子主张通过“法治”来补充“礼治”是重要和必需的。这些都为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取向提供丰富文化依托。

(三)关于个人层面的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的价值诉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即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团结统一。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儒家文化重视培养人民爱国意识,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家国融为一体。敬业即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敬业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2]诚信即诚实守信。儒家文化把诚信看成是为人处事之本。《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把诚信看成是做人的标准。友善即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儒家文化十分推崇友善。孔子说“君子与人为善”,孟子讲“与人为善,善莫大焉”等,都是对“善”的最精辟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是对儒家文化的超越和升华。

三、依托儒家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承继儒家文化中的“孝道”传统,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获得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孰知和认可。从本质上来讲,是要求形成全社会全体人民的主流价值观,认同的目标在于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形成强大的国家和民族凝聚力”[3]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重视“孝道”。《论语》上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把培养人的孝心看成是劝人向善的道德教育的开始。《孝经》上讲“长幼顺故上下治”。认为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孝道”传统是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拥有孝心才能对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产生仁善之爱,才能对自己的领导有感恩之心,才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拥有孝心才能对人民负责,明白是人们赋予了他们的权力,进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重培养社会成员的“孝道”思想,使人们拥有孝心,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二)吸取儒家文化中的“革新”思想,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渠道

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多元文化交流交锋大背景下虽仍处于主导地位,但有被动摇、被边缘化的危险。传统的依靠国家政府的力量来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渠道在自媒体时代条件下必须进行革新。儒家文化历来有重视“革新”的思想,如《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系辞》:“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些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为我们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渠道提供了有益启示。自媒体时代下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论坛、社区、博客等成为人们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托这些新型媒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接轨,使网民群体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依托他们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精神实质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重视儒家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不同的养料

“和”是儒家文化的价值准衡和道德理念的中心原则。“和而不同”思想贯穿儒家文化全过程。人类文化史发展实践表明,儒家提出的“和而不同”思想是不同类型文化协调发展的真谛,为我们吸取不同类型的文化价值观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料给予了启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合理成份。对“自由、平等、博爱”等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要坚持辩证观点,吸收其有益的部分进行科学有效整合,使其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特性。

(四)借鉴儒家文化中的“规则”理念,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保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重视“规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制度规范是社会次序良好运行、人们之间社会交往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当前要构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机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要及时给予奖励,形成良好的制度规范。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不良甚至有害现象要适当惩罚。用一个健全有效的制度机制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2]王泽应.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2015(1).

[3]李小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 (6).

作者简介:朱丽颖、盛亚东,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收稿日期:2015- 8- 13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9-0052-02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