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俏
一、现状透视
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及时讲评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每次评完试卷,总会有教师感叹,为什么反复强调的重难点、易错题的错误率还是居高不下?更奇怪的是,做的时候错误百出,可把试卷发回去订正时大部分学生又都能很快地订正正确。特别是到了期末复习,这一问题暴露得尤为严重。对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要说学生不懂吧,也不完全是,否则怎会大部分错题都能订正正确呢?但是为何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却总是错误百出?
二、思考归因
在机缘巧合下,笔者了解到了“学习金字塔”的相关知识,这似乎为寻找学生反复出错的原因指出了方向。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并提出的。
该理论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效率达到90%。
对照“学习金字塔”,不难看出,不当的学习方式是引发反复出现相同错误的主因。那根据这一理论,能不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善呢?金字塔的最底端,其学习效果可以高达90%。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立即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是不是教学的效果更佳呢?而这两种形式,能不能在试卷讲评课中得以应用呢?
三、实践尝试
(一)循序渐进,探索尝试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老师梦”,几乎人人都愿意当别人的小老师,关键是怎样当好一个小老师。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对其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透过语言的呈现来进行沟通。所以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通过独立思考,将内容先内化,然后在内化的基础上,转化为能让其他人理解的表达方式。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吸收—表达”的过程,“吸收”为表达服务,“表达”又更好地强化甚至优化“吸收”。同时,也因此开发、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不过这一目标的达成,不是仅仅凭教师一句“你来当老师”就可以完成,需要学生各方面的贮备。首先需要学生对错题能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订正,更进一步的要求是能够把易错的题目的相关知识点、解题方法等表达出来,使他人能够理解。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当上合格的小老师,笔者在尝试之初,放缓了试卷讲评的进度。
第一步,家长合作。笔者把试卷订正当作家庭作业让学生带回家,要求学生和家长合作,在家里进行“模拟”课堂。因为,在家长面前学生相对比较放松,会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也是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一步地厘清思路,之后在给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的时候,就能有更好的表现。
第二步,同学示范。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在讲台上的侃侃而谈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当看到同伴当“老师”,同学的教师风范足以引起学生心中的渴望,促激发言的欲望。每个班中,总有一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是相对比较强的,而这一部分学生也往往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笔者就让这些学生先进行讲解示范,并及时予以肯定和指点,激发其他学生当小老师的欲望。
第三步,合理分组。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座位的编排上,笔者也下了一番功夫。以教室的自然座位为基础,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尽量做到层次分明,并在其中选择组织能力强、基础扎实的一位学生作为组长,这样有利于小组交流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比较能兼顾到各类学生的发展。
(二)还学于生,形成模式
有了前一阶段主客观条件上的充分准备,“我来当小老师”计划真正得以开展了。在这样的试卷讲评课上,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自主订正。每一次考完试,笔者都会第一时间批阅试卷,第二天趁热打铁进行讲评。课始,先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订正。在这一过程中,提醒学生边订正边思考这样的问题“哪里错了”“错因是什么”“怎样订正”“依据是什么”“要提醒同学什么”。自己能订正的题,只要能回答这些问题,充当小老师是绝对没有问题了。对于不能订正的题,学生的任务就是做上记号,想想“什么地方不明白”,做好认真听别人讲解、向同学提问的准备。
第二步,小组交流。这是整堂讲评课的重头戏,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讲解的内容为:小组同学正确率100%的题目省略不讲,只讲大家有错的题目。在小组中,当小老师的先后次序是有讲究的:首先给当次考试中,小组内最低分的组员优先当小老师的权利,开始笔者担心这样的做法会打击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可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结果恰恰相反,这些学生都很乐意第一个当小老师,因为这一部分学生在自己订正的时候,也许只能订正出一些不算太难的题目的答案,如果由比较优秀的同学先讲的话,这部分学生到最后能够选择讲解的余地就比较小了,所以他们更愿意先发言。因此,这也成了惯例,当小老师的顺序就以得分从低到高,把自己原来做错的,现在已经能够订正的题目,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则负责提出质疑,到小组同学统一观点为止。第一个同学讲完自己会的,就由第二个同学接着讲没讲过的,同时又是其他同学有错的题目,或是前一个同学没有讲透的,或有不同意见的,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整张试卷的讲评。如果有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先组织小组讨论,能有结果的,就进行组织整理,没有结果的,则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人人有发言的机会,哪怕是数学成绩最差的学生,他也总有一些题是自己能够独立订正并能较清楚地表达的。那么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理论,在他思考订正后,马上进行应用,教给其他人。经历了这样一个“吸收—表达”的过程,至少对于这一知识点来说,几乎可以说是牢牢地镌刻在他的脑海中。对一张试卷而言,可能一个人能讲授的只有几道题,但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的宝贵的几道题,每一张试卷都能达到增加几个知识点巩固,哪怕只有一到两个,那一个学期下来,甚至几年下来,量的积累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步,全班交流。这一环节控制在10分钟左右,首先是由教师对小组交流的结果作出点评,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便下一次能更好地展开,或由学生直接互相评价。其次,对本张试卷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强化提升,笔者在改卷的时候一定会做好记录,记下错误率最高的题、平时教学忽略的题、有创造性解答的题,都在此时提出来,再一次作为学生讨论讲解的材料,同时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学生迫切希望展示,展示的过程即是应用的过程。未解决的问题,学生期待获得解决,正是引导的最佳时机,此时有学生能讲解最好,哪怕没有学生能系统讲解,也总会在集体交流中获得一些思路,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学”是主动的、快乐的,在这种主动与快乐的情境中,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更建立了学习的兴趣与自信。目前,对这一试卷讲评的模式笔者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其实,只要我们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学生也一定会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321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