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敏的回答:做个优秀的,而非成功的

2015-02-04 17:45
南方文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模式化天赋人性

1. 从各种职业到作家,您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答:一个人与某种职业的相遇,比如我之与写作,是偶然与必然的共同产物,即便此前从事过的职业外壳变化万千,但我内心却总有一个不安分的、寻求自由与寄托的小兽,最终它会带我走向写作。从业余到职业,要学会处理好自己与写作的心理距离,因为我不愿意把自己的整个生活、心境、得失哀乐完全吊在写作这棵树上,这样太紧张,对自己、对写作都是不公平的。所以,越是接近职业写作者,我越是提醒自己:要与文学保持一个审看的、有阻隔的距离。这种弹性对确保身心上的健康非常必要。

2. 凭您的经历和阅历,在创作上是否遇到力不从心的时候?您靠什么滋养您的创作?是天赋?

答:有的人一生起伏颠沛,但这并不导致他适合或擅长创作,反之亦然。写作是虚构的艺术,跟阅历有密切关联,但不呈直线性逻辑。灵感是无厘头的,稍纵即逝,我所能做的,是紧紧追随并尽可能放大她迷人的芬芳。

至于创作的滋养……阅读、发呆、词不达意的分岔的谈话、置身陌生的人群、运动、做梦、亲人的离散与搀扶、长达13天的失眠等等,一切皆是源头,一切皆是滋养。至于天赋,多少也该有一点吧。艺术跟天赋必须有亲骨肉般的血缘关系。

3. 写作上是否受哪位作家或者作品的影响?

答:文学如长河,后人必饮前辈之水。但具体来说,很难说清楚我受哪位作家或作品影响更大,就好像人食五谷杂粮,其养分的来源不会是单一的,就跟一个企图体力充沛、企图长寿的家伙一样,对好的、有营养的文学粮草,我均带着馋劲儿欣悦而感恩地大吃大嚼。当然,在吃喝享用中,会形成口味与风格的偏好,并不知不觉就影响到我写作的体格与形态。

4. 《墙上的父亲》、《此情无法投递》,都有恋父的故事,《白围脖》、《逝者的恩泽》等,都有一个死去的“父亲”,为何常有这样的视角?是否和您早年失去父亲有关?包括对死亡的处理,是否陷入了“模式化”?

答:人之所以成为一个区别与他人的人,跟他看过的书有关,吃过的食物有关,经过的事有关,身边的人有关。无法否认你的这个推断……写作是个体化的劳作,内心的惊悸与战栗是无法控制也是不必控制的。某种程度上,越是个性化的入口,就越是通往更广阔的路径。没错,我对死亡有偏好……生命与爱,这是一切艺术永恒的主题,而相对于新生命诞生的喜乐,我更愿意拨动生命逝去的琴弦,那其中的苦涩怅恨、悲欣交集,永远值得书写。如果这算作是“模式化”,我会把这个模式化做到最深处!

5. 你的很多小说,揭示着复杂的人性、关注“暗疾”,把人看到骨子里。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是这样的看透一切、看透人性?

答:写小说的那个我,与生活中的那个我,大部分情况下是有差异的。写小说时,我比较冷静甚至可以说冷酷,理性的构成占据了头脑的绝大多数,因为写作毕竟要考虑到技巧、起承转合、节奏等等,我不愿听凭女性的感性与浪漫去写作。

生活中呢,我只是面目平常的“路人甲”,迷糊的时候挺多,尤其不善认路。但对于人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很大,我喜欢各种人,善意的,相对冷淡的,精明的,相对笨拙的,我统统都喜欢。就像花与植物一样,种类不同,但各有妙处。

至于是否看得透生活中的人性——我的理解是,有那个必要去看透吗?人际的哲学之一,就是要懂得糊涂、善于糊涂,只有这样,与世界的关系才能做到“相看两不厌”,否则,日子过不下去的。

6. 对60后、 70后、80后的不同写作状况,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对这个话题其实我有些反应疲劳,因为大家总在问,大家也总在答。

70年代的作家,表面上看,好像很不幸,既不如五、六十年代一辈,享受过80年代文学大热的荣光,也不如80后一辈,刚一露面即赢得市场的碰头彩。但我倒觉得,这正是70年代作家可以将势就势、安心写点东西的好时机。我们自有我们这一辈的优势,先锋的影响与余韵、写实主义的泥沙俱下,市场至上的狂风暴雨,我们像是身处海洋冷水域与暖水域的交汇处,营养最为丰富,命运也最为叵测——或许会在中途沮丧至死,或许会被残酷地淹没,或许会远离航道误入偏门。但我坚信,我们这一辈里的佼佼者们,他们一旦生存并成长起来,就一定会是健壮和有力的,越是石头缝里的小草,越会珍重它的空间与生命。可是把眼光放开来看,拿“代际”来做考察,跟文学的本质其实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每一代都有出色者,也都有平庸者,每一代会有他们的特质,也会有他们的局限;也或许,各自的平台与传播略有不同,理想与野心稍有高下,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反正,不管60后、70后、80后,大家都还在路上,都还没有到拿成绩单的时候。再说,真正从宽大的文学河流来看,什么后什么后,其实不过是前后左右,大家在一个小小山头上、在同一个漩涡里。要是说得多情点,大家都在同一个文学的怀抱里吧,如果热爱,只管写就是。

7. 你认为自己是个成功的作家吗?

答:成功,不是我心目中对作家的衡量标准。成功这个词,已经被固化、指标化了,散发出一股可怕的强迫症般的味道。一定要说的话,我想做个优秀的作家,而非成功的作家。

猜你喜欢
模式化天赋人性
努力是最宝贵的天赋
天赋
天赋
透气感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化探索与实践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
我有数学天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