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承志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古籍搜集整理抢救出版规划办公室,新疆伊犁 835000)
古籍图书在搜集整理抢救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雷承志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古籍搜集整理抢救出版规划办公室,新疆伊犁 835000)
在完善古籍图书的抢救工作中不仅需要正视历史变迁所带来的残缺感,还应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给予扑救和保护。本文针对古籍图书的抢救现状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思考需要从:向民间传递古籍图书的保存方法、激励驱动下完备基层的管理措施、在战略驱使下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对策构建。
古籍图书 若干问题 抢救 基层图书馆
作为记载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古籍图书,在目前的搜集整体抢救(以下简称:抢救)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除了历史原因外,还含有不容忽视的人为因素。因此,在完善古籍图书的抢救工作中不仅需要正视历史变迁所带来的残缺感,还应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给予扑救和保护。
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我国基层图书馆所现存的古籍图书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生存”问题,许多图书的PH值已处于6-6.5之间,PH值若是低于5的话则意味着该古籍图书将无法查阅。可见,现阶段在抢救古籍图书的重点上还在于延续它们作为文化载体的生命。另外,在古籍图书的抢救中也发现,因相关人才的缺乏而对工作所带来了困扰。因此,这些都构成了本文立论的问题导向。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验,当前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1 历史变迁所造成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且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的10年文化浩劫。从而,许多珍贵的古籍图书散落在民间而难以搜集和整理,这就在客观因素上造成了目前难以统计出古籍图书的底数,进而给抢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根据专家预测,古籍图书数量至少在3500—4000万册以上,这可谓是浩如烟海。
1.2 书籍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古籍图书一般存在于各级图书馆和博物馆中,就图书馆而言,因古籍图书具有极高的文献查阅价值,从而国家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对其管理较为稳妥。由此,古籍图书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的则主要集中在县级图书馆内。据笔者走访发现,县级以下基层图书馆对待古籍图书存在着“无专人、无专门书库、无专门经费”的“三无”状态。
1.3 技术因素所带来的问题
目前对于珍贵古籍图书的抢救性整体主要以缩微技术为主,但真正有能力使用这一技术的图书馆却不多,且从事这一技术的专业人才也较为匮乏。不难理解,古籍搜集整体抢救这一领域较为冷门,从而也较难吸引住专门人才参与其中。
遵循“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以及遵从可易操作性的工作准则,我们需要在古籍书籍的管理和技术性抢救上下大工夫。
既然需要在古籍书籍的管理和技术性抢救上下大工夫,便需要在现实条件下来逐渐完善这两项工作。因此,针对问题的现实思考便显得必要了。
2.1 针对古籍书籍管理的现状思考
笔者认为,针对古籍书籍的管理不但作用于延续它的理化生命,还在于发挥出它的文化光芒。之所以国家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也在于该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因此,面对县域基层图书管理而言,在挖掘地方志和地域社会文化元素的目标导向下,能否完善对古籍书籍的管理工作则值得思考。其实管理中的经费问题容易解决,而明确古籍图书的搜集整体抢救目的则至关重要。
2.2 针对古籍书籍技术性抢救的现状思考
缩微技术是使用照相技术,将纸质文献转换到缩微胶片上,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自动化处理、保存、检索、再现和复制还原。诸如将古籍图书转化到光碟之中,则是对其进行技术性抢救的重要手段。为此,基层图书馆只要在缩微保管、缩微阅读等方面投入一定经费即可。
根据上文所述,搜集整理抢救古籍图书的对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3.1 向民间传递古籍图书的保存方法
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应理性认识大量古籍图书散落民间的这一事实。为此,在降低古籍图书抢救成本的情况下,需要向民间传递古籍图书的保存方法,从而使民众能科学、合理的保存和管理私人藏品,从而延续古籍图书的理化寿命。与此同时,在尊重图书所有权的基础上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非成套古籍图书的信息,若是联系到相关人士可以将其所藏古籍图书进行“缩微”。
3.2 激励驱动下完备基层的管理措施
目前古籍图书管理问题突出的部门是县域基层图书馆,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人员和技术储备,还在于当地的人文环境使然。因此,在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和打造地域名片的区域发展要求下,可以以此在激励基层图书馆从管理和利用古籍图书(主要是地方志)入手,挖掘区域文化元素。这样一来,便使对古籍图书的管理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必然增强他们的管理自觉。
3.3 在战略驱使下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我国于1985年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按地区划块设置了20多个拍摄点。根据IS018911标准,在适宜条件下,TAC基底缩微胶片的保存时间为100年,PET基底缩微胶片可达500年。因此,需要通过财政拨款和发起民间捐款等形式,使基层图书馆引进“缩微”技术;并在基层图书馆大力构建电子图书系统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从事“缩微”技术的专业人员。另外,还需要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古籍保护专业人员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加强古籍保护和抢救工作。不难预见,随着对古籍图书搜集整理抢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将逐渐改变当前在该领域所存在的不足。
本文针对古籍图书的抢救现状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思考需要从:向民间传递古籍图书的保存方法、激励驱动下完备基层的管理措施、在战略驱使下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对策构建。
[1]罗芳,吴鸣,张曦.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和抢救工作研究[J].兰台世界:中旬, 2013,(3):78-79.
[2]周槐晶.“文革”期间浙图抢救古籍亲历记[J].收藏,2006,(8):44-47.
[3]林德冠.认真做好古籍抢救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古籍:在我省四化建设中的作用[J].福建图书馆学刊,199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