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安
鬼谷子精通四门学问,一是相术学,能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是兵学,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三是游学,即游说、外交,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生,强筋壮魄。他的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包合了许多朴素的科学的揭示客观规律的内容。他的学说讲究实用,可以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企业经营等各个领域,可谓“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鬼谷子及其弟子们的积极的处世哲学,其胸怀天下、足智多谋、能言善辩、顺应时事的人生态度,也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积极入世,胸怀天下不辱使命,施展抱负
鬼谷子及其门徒,是一批有知识有抱负的人物,学识渊博、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有雄才大略,洞察天下大势,知晓风云际会,个个积极入世,人人不甘寂寞,对人生对社会抱有深重的使命感,怀有“经纬天下,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
无论是鬼谷子的学说,还是纵横家的行为风范,都是积极入世的,这与春秋战国时期有的学派或崇尚空谈、或消极无为、或泥古不化、或虚无缥缈,形成鲜明的对比。与那些士人中规避乱世、明哲保身、甘居林泉的隐逸之士相比,其人生志趣、价值取向有着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鬼谷子》的十二篇中,使用十次以上的双音词只有两个,其中就有“天下”一词,所以“天下”是《鬼谷子》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鬼谷子·符言》讲:“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而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而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鬼谷子》统篇基调即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其目标之明确,意志之坚强,斗志之昂扬,胸怀之宽广,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看鬼谷子的纵横家弟子门的行为风范,也可以充分看到胸怀天下施展抱负的精神特征。他们一旦选定可以依附的君主之后,就会“以死任事”,视政治生命高于自然生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苏秦后半生立志为燕国向齐国复仇,他三次入齐从事反间活动,每次时间长达数年,同时游走赵、魏、宋诸国之间,历尽坎坷磨难,忍辱负重,然而他矢志不移,直到最后反间活动被齐王识破,遭受车裂惨刑。我们所熟知的“毛遂自荐”中的毛遂,也是鬼谷子的门徒,从其“自荐”也可以看到纵横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形势如何发展,胸怀天下、积极向上、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始终应该是军队建设和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所追求的目标。现代军人学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借鉴传统优秀文化,首先应该汲取这样的思想精华。
用智用谋,灵活应变注重方法,实事求是
《鬼谷子》统篇讲的是方法,是智慧,是策略,是计谋,是技巧,讲究的是顺应时势、知几应时、知权善变的实践哲学。鬼谷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来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来不是只讲些虚玄而空泛的理论,从来不囿于旧有的模式不墨守以往的成规。历史上曾有人对鬼谷子执否定态度,骂之为“小夫蛇鼠之智”,认为纵横家是“诈人”,现代也有人将鬼谷子学说贬之为“实用主义”。现在来看,这些对鬼谷子学说的诋毁是思想僵化的,极不入流的,没有道理的。
鬼谷子学说与长期占据我国思想主导地位的孔孟之道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实事求是随机应变的方法论。儒家和鬼谷子都讲究和追求志向和功名,这一点是一致的,也是正确的。至于有人攻击纵横家也攻击儒家,说他们是为了追求个人荣华富贵,这种说法是庸俗的无稽之谈,是不可取的。鬼谷子与其他诸家学说的区别在于其达到目的实现抱负的方法、手段。儒家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目不视非,耳不听邪”,每一句话,每一行动,都要求遵循礼数,中规中矩;而鬼谷子正好相反,他极力倡导智慧、谋略,教人善于观察、分析、揣摩、权衡,抓住机遇,捕捉机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态度。
鬼谷子讲:对智慧的人讲话,要靠渊博;对笨拙的人讲话,要清楚易懂;跟能言善辩的人说话,要简明扼要;对有地位的人,要有充沛的气势;对有钱的人,要显得高雅廉洁;对贫穷的人,要讲究实际利益;对地位低的人,要注意谦逊;对勇敢的人,要果敢决断;对有过失的人,要直率尖锐(《权篇》: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
还讲:将要除掉某人,先要放纵某人;放纵他正是为了乘机制服他(《谋篇》: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聪明人的谋略隐蔽,不露声色;愚人的谋略公开,大肆张扬(《谋篇》: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认为智谋要用在普通人所看不到和不能理解的地方(《谋篇》: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所不能见)。而“飞钳术”讲的就是如何以激励、褒扬的方法引诱对方,钓出真相,套出实情,甚至可以进行威胁、利诱,达到钳制对方的目的。
这些做法,历来被人所诟病,指责为阴谋。实际上,丢开传统的儒家观念和虚伪愚腐的观念,特别是从军事斗争的角度来看,鬼谷子的这些谋略方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俗话说“兵不厌诈”,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不在于它合不合旧有的规矩,而在于其社会作用的好坏和历史推进力的大小。有人正是抓住这些,贬斥谩骂鬼谷子,认为他包藏祸心,明代宋濂就大骂鬼谷子学说祸国殃民,“学士大夫宜唾去不道”。其实任何理论学说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语境,不能随意将其无限延伸、放大。
真理向前一步便是谬误。就像我们说“发展就是硬道理”,不能理解为为了发展经济可以去偷去抢。鬼谷子也预测了后人对他的曲解,他在《谋篇》专门讲过:不在于表面讲忠、信、仁、义,只要内心中正就可以了,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