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满存
【关键词】 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独立思考;
时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083—0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肖川教授在《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中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合作讨论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提出问题,也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真正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独立思考。等他们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这样才能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时,我先出示算式“ +” ,但没有让学生立即合作学习,而是先让学生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片,让他们先将一张纸对折 ,即折出这张纸的 ,接着把这张纸再对折,得到这张纸的,想想“+” 应该怎么算。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不仅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实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二、要及时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对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何时才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时机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学习新知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数学问题的解答方法不是唯一的,而学生由于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解题方法。而适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信息交流量大,解题渠道多,不仅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师生之间互启互发。新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教师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
2.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让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我准备了多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摆大长方体,每行摆三块,摆四行,重叠1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很快明白“每行个数×排的行数×重叠的层数=总的个数,每行个数就是长方体的长,排的行数就是长方体的宽,重叠的层数就是长方体的高,总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于是,学生很快得出: 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
3.作业练习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中通过做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些需要和同学合作的题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总之,只有在合作讨论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及时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促使小组讨论更合理更科学,才能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思维,交流思想,提升能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