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开放确立为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要求顺应形势,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反映出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我们必须坚持好,贯彻好。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贸易和金融全球化加剧了国际产业竞争,改变了国际产业格局,并必然地影响到了一国国内的产业分工、产业模式、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有的国家丧失了稳定的产业模式和产业链条,有的国家丧失了对有关国计民生等重大产业和核心技术的控制,有的国家甚至更迭了政权并陷入了政治和社会混乱的深渊。
通过分析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产业安全的政策可知,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的基本精神贯穿始终,即便是在WTO内,一些国家产业安全的“例外规则”并不鲜见。可见,产业安全早已不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事关一国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重要现实问题。当前我国产业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必须在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基础上,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开放发展与产业安全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既要反对以产业安全为名排斥抵制开放发展,又要反对在开放发展中对产业安全不屑一顾;既要注重开放发展,又要注重产业安全。
一、开放发展是产业安全的重要基础
历史上,我国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有过深刻的教训。始于明朝的“海禁”和“朝贡”在清朝初期得以沿袭和发展,及至中期的闭关锁国,保护了小农产业却错失了工业发展。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国门,并最终丧失了产业和外贸的主导权,经济主权也随之瓦解,随后近百年的产业和外贸则被迫实行了的毫无保障的对外开放。新中国建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又采取了长期的贸易禁运和经济封锁政策,加之中苏关系恶化和国内“左”的错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盲目保护民族产业,禁锢了产业、贸易发展,国民经济几近崩溃。
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到2013年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了“十连增”,用约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1%的人口;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产业体系,2013年的工业增加值突破2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实际增长4.06倍;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有了巨大提升,到2013年,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超过10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达34亿吨标准煤;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①按照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2015年8月份的统计,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支付总量中的比重已达2.79%,超过日元的2.76%,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这既是产业发展的结果,也必然会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开放发展在产业安全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对比可见,闭关锁国下所谓的产业保护没有出路,所谓的产业安全也没有保障,一旦温室透顶,被无原则保护起来的产业就会“见光死”。相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了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但从总体上我国的经济是安全的,产业安全是良性发展的。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必然更趋良好。
二、产业安全是开放发展的重要条件
当前经济形势给产业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无论是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还是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经济形势普遍疲软,原有需求动力正在减弱,新的需求市场尚未形成,全球产业机构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这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正在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些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政策牵引下,中高端制造业开始回流,尤其是在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我国要么适应它在贸易、产业发展等方面设定的高标准,要么被排除在外。国内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正在流失,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仍然不高,“引进来”还在低端徘徊,“走出去”存量较小,仍存在诸多障碍。
确保关键产业安全是保障开放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是两条边,安全是底边,如果没有底边的支撑,即使经济发展再快也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国内各地、各个产业都有突破发展瓶颈的需求和愿望,但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树立产业安全意识,越是要自觉抵制产业安全可有可无的思想,抛弃盲目的、粗放的、急功近利的发展和污染的、带血的GDP,尤其是要把控好事关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军工、金融、能源、电信等关键产业,防止丧失对这些产业的控制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开放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创造条件。
三、内外兼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坚持开放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必然给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带来利好机遇。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做空”股票期货为手段的金融控制、以贸易摩擦为表现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人民币的升值和国际化、通货膨胀等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制约我国产业安全。对此,我们要内外兼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开放发展,保障产业安全。
在开放发展的背景下,保障产业安全的根本之策是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没有自主创新的企业一定难以有持续健康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是开放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产业安全的必然要求,对于化解开放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系。同时,我们要积极建立健全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和风险保障体系,构建和完善产业安全的法律法规保护体系,成立专门的产业安全管理机构,对外商进行我关键行业的直接投资(FDI)、企业并购等行为依法进行规范的跟踪、检测、分析和审查,并化解有关风险。
注释:
①有关数据参见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第2-3页。
作者简介:张书铭,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