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冷库建设存在问题及优化

2015-02-03 01:31尤美虹陶君成教授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武汉43007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武汉430205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43007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3期
关键词:冷库产地冷链

■ 尤美虹 陶君成 教授(、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 2、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 武汉 430205 3、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 43007)

湖北省冷库建设现状

(一)冷库需求规模不断扩大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近十年来,湖北省农副产品产量得到大幅增加。全省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如油菜籽、武昌鱼、罗田板栗、鄂西魔芋等。崛起了一批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如油料加工、中药材加工、水产品加工、茶叶加工、水果加工和粮食加工产业等。年外销瓜菜达到450万吨以上。至2012年,全省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2694.17、585.33、390.99、160.86、266.63万吨,冷藏量分别达到271.37、75.92、105.18、23.88、41.43万吨,冷藏率分别达到10.1%、13.0%、26.9%、14.8%、15.5%,冷运量分别达到256.29、67.09、260.07、92.82、39.31万吨,冷运率分别达到9.5%、11.5%、66.5%、57.7%、14.7%。随着当前消费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冷库需求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二)冷库企业主体快速发展

截至2012年,湖北省冷库企业发展到343家,冷库数量从2009年的395座发展到1631座,增长3.1倍。冷库容量从2009年的82.87万吨上升到296万吨,增长2.6倍,其中,高温库达108万吨,低温库达188万吨。同时,冷藏车发展到1687台,总载重量达1.7万吨。在全省冷库企业中,已运营企业达257家,占整个冷库企业的75%,在建冷库企业86家。其具体信息如图1、表1所示。

(三)冷库辐射范围逐步扩大

目前,全省以各地冷库共吸引了全国各地300多家有实力、有影响的经销商驻场经营,市场辐射力及带动示范效应不断增强。以武汉市为例,万吨以上冷库数达13座,其中5万吨以上冷库已有4-5座。间距在100-150公里,比较合理,使产地农民就近(1/2间距)能在2小时以内到达。如宜昌(三峡物流园)、荆州(两湖绿谷)两地的大型冷库兼有中转冷库、产地冷库的性质。同时,辐射范围在40-50公里的中小型冷库发展也十分迅速。

(四)冷库运营模式多样化发展

随着全省冷库建设和运营的发展,冷库的经营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一是市场服务型的冷链企业冷库,如山绿冷链、武汉肉联等;二是配送中心型的企业冷库,如中百、中商、武商等;三是食品生产加工型的企业冷库,可细分为水产品、鸡鸭鱼肉、果蔬冷藏等,包括出口贸易型冷库,可以延伸到保税冷链物流等;四是产品储存型冷库,主要解决销地、产地的冷链储存及预冷问题;五是快餐服务型冷库,如棒棒鸡、永和豆浆、肯德基等;六是集散周转型冷库,如大中城市重要冷链节点,包括资源整合型的企业冷库以及冷链产业链主的冷库。

(五)冷库发挥作用特别明显

一是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通过冷库存储后错峰销售或加工销售,产品价格比原来提高1-3倍。如小龙虾,通过冷藏冷冻后,收购价从过去的每斤1-2元,上升到每斤6-7元。综合计算,每年使企业、农产品增收数亿元。二是缓解了卖难问题,促进了外销。湖北省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外销量分别达到643.31、322.34、129.35、34.05、66.27万吨,外销率分别达到23.9%、55.1%、33.1%、21.2%、24.9%。三是活跃了地方经济。如宜昌的柑橘、潜江的小龙虾、仙桃的鳝鱼,都是依靠冷库的发展形成了当地的支柱产品。

湖北省冷库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突出矛盾

(一)主要问题

1.冷库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低。湖北省冷库的建设速度和冷库技术创新水平不成正比,没有体现到技术上面。冷库设备陈旧主要表现为设备老化,以宜昌长阳县为例,2013年,高山蔬菜冷库已发展到53家,但是建成运行了10年以上的冷库有30家,占冷库总数的56.6%,这些老旧冷库在当年建设的时候,采用的设备就不先进,加上运行了10多年,设备老化严重,安全没有保证,不仅每年要花去大量的检修维护费,而且运行的成本很高,产生的经济效益很低。冷库科技含量低,主要表现在冷库机型不先进。据调查,采用氟机制冷的冷库达90%以上,氨机和真空机制冷的冷库不足10%。

2.分布不均匀,地区发展不平衡。一是同一区域扎堆发展,同业竞争激烈。如宜昌市、襄阳市、武汉市分别拥有冷库企业55、42、41家,三个城市冷库企业占全省冷库企业总数的40.2%,冷库建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二是不同区域差距较大。城市冷库发展较快,农村冷库发展较慢。尤其是边远山区、欠发达地区、交通不便地区的冷库建设相对滞后。如2012年十堰市,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却只有冷库74座,总库容量只有8.9万吨,平均每平方公里库容为3.8吨,仅占襄阳市的五分之一。而在神龙架林区,暂时没有上规模的冷库企业。三是类型和结构不合理。公益性冷库少,冷库功能发挥不够。冷库结构总体上是肉食冷库多,蔬菜水果冷库少;自用型冷库多,第三方综合服务型冷库少。

3.经营运作较落后,部分冷库利用率不高。至2013年,湖北的冷库基本上都属于中小型冷库,库容量在1000m3以下占总冷库数的80%左右,这些冷库规模小,基本采用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法,缺乏专业化分工,在成本控制、人员管理、质量监管等生产环节中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运行体制。如长阳火烧坪乡青树包村,具备专业化分工的条件,但还是每个冷库都建有清洗和包装蔬菜的“作坊”,经估算,53家冷库雇请了近3000名劳务人员,支出的劳务工资达到3125.1万元,是全县整个冷库业主收入2023.4万元的1.54倍。近几年兴建的冷库,水电路基本配套,环保、卫生设施基本到位,设备与内部结构基本合理,外形也比较漂亮。但在低温处理的各环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及人才培养跟不上。如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在全省只有少数企业使用,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远未普及。冷库运营与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从普通物流转行而来,对农产品冷藏特性和操作规范不熟悉,使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在冷库用途方面,全省60%的冷库用于自用,第三方冷库企业还远远不够发达。在冷库年利用率方面,部分产地冷库年利用率只有30%-40%,冷库闲置问题严重。

4.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管理工作缺失。在发展环境方面,湖北省冷库建设在金融支持、财税支持及土地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税收政策方面,虽然国务院提出完善农副产品流通税收政策,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但实践中落实的不够,企业一般税负较重,普遍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多项税负,加大了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成本负担等。在冷库管理方面,一是冷库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带有宏观指导性的冷库建设规划,缺乏顶层设计,增大了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随便在公路边上搭个简陋的房屋就办起了冷库,不仅影响了交通,而且有安全隐患。二是没有建立审批制度,建冷库没有设立准入门槛,无论投资规模大小,一哄而上。有的冷库库房的储存货还不够装一车,装车的条件也差,客户不愿意租用。三是市场不规范,收费不统一,相互杀价,恶性竞争问题严重。四是高山蔬菜冷库经营缺乏政策支持。冷库经营者普遍反映电费较高,水费也高。

(二)突出矛盾

1.刚性需求增长与宏观制约增多的因素并存。一方面,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冷冻产品的总量多样化的需求在增长。省政府规划,至2020年,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增加70万城市人口,按城市人口每人消费的食物定量分析,每年需要增加冷库7万吨。农村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农产品保鲜增值的需求在增长。每年向城市转移的70万人,也相当于每年100万亩土地向大户集中,这种经营方式的改变,无疑需要增加冷库。两者需求叠加,为冷库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冷库发展受到融资难度大,融资利率高以及土地出让难和土地出让价格高、建设用地指标限制等难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冷库的发展速度。

2.建设积极性与建设观望性的现象并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是政府,尤其是大城市,从城市发展、城市管理、保障供应的角度考虑,纷纷提出建设大型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物流园,需要建设冷库与之配套。中小城市的政府,按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需要建设冷库为加工企业储存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提供保障。所以各地政府对发展冷链的积极性很高。另一个层面是企业。企业是冷库建设主体,多半在考虑、盘算投资回报率,支持力度和等待发展时机,处在犹豫不决的阶段。

3.产地型冷库容量不足与闲置矛盾凸显并存。一是从使用来看,农产品的季节性客观上使得产地型冷库容量不足与闲置矛盾很难调和。产地型冷库一般用于农产品等的预冷和“错峰错季”上市,但是,农产品本身季节性强,成熟后需要马上预冷和冷藏,然后集中上市或分散上市,这时需要的冷库容量大,一旦销售完毕,如果没有下一拨农产品采摘进库,冷库即告空闲。这种季节性的需求,加上冷库建设成本高昂,使得产地型冷库容量不足与闲置矛盾客观上不可调和。二是农产品销售商业模式创新使得冷库容量不足与闲置矛盾更加突出。在当前的电商和互联网经济下,随着B2C、B2B、众筹等销售方式的出现,农产品“大进大出”冷库的现象更普遍,短时内需要更大更多的冷库。另一方面,以前要“错峰错季”销售而冷藏的一些农产品,在B2C、B2B、众筹等模式下,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流通半径和辐射范围会极大扩大,“去中心化和中间环节”越来越普遍和容易,使得原本需要使用的冷库瞬时空闲。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使得产地型冷库容量不足与闲置矛盾更加突出,短时很难调节。

4.巩固提高与转型升级的任务并存。冷库采用氟机制冷能耗高,安全隐患多,这类冷库今后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以冷储1吨蔬菜计算,氟机制冷需要9.5小时,而氨制冷、真空机制冷只需要4.5小时,氟机的单位耗能比氨机、真空机高50%。另外,湖北早期建设的冷库是以肉食冷库为主,低温冷冻为主,加之有些地方片面追求库容量,致使部分冷库利用率不高,个别冷库长期处于半闲置状态。同时,全省制冷与加工技术、组织管理及赢利模式一直没有新的突破,滞后于新的发展要求。因此,改造旧冷库、引进新技术,创建新机制已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课题。

湖北省冷库建设的优化对策

(一)在建设规模上要考虑市场定位和辐射范围

以冷库建设的宏观视角,市场定位应该按照销地冷库、中转冷库、产地冷库来划分。在此基础上,用辐射范围控制建设规模比较合理:一是销地大型冷库由商业资本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建设。以武汉市为例,万吨以上冷库数达13座,其中5万吨以上冷库已有4-5座。二是中转冷库建设一定要合理布局。间距在100-150公里比较合理,使产地农民就近(1/2间距)能在2小时以内到达。如宜昌(三峡物流园)、荆州(两湖绿谷)两地的大型冷库兼有中转冷库、产地冷库的性质,那么在距宜昌、荆州两地100公里以内,则不宜再建中转冷库。否则,容易形成对农产品中转的过度竞争及冷库资源闲置,最终对冷链发展不利。三是大力支持辐射范围广的产地冷库,冷库间距可以灵活安排。四是在小城镇特别是优势农产品产地,可建设辐射范围在40-50公里的中小型冷库。五是在武汉(低温库占80%)等销地大型低温冷库相对过多的情况下,可在城市周边建设为居民生鲜配送配套服务的高温冷库或配送冷库。如中百在江夏建的冷库。六是产地冷库季节性闲置有一定的合理性,要避免的是中转性过度竞争或农产品资源明显不足造成的冷库闲置。

(二)在所有制结构上要扶持“草根”型企业

目前湖北省冷库发展应该由支持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向兼容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转变。在全省冷库建设方面,既要扶持冷库龙头企业,也要扶持民营企业,特别是“草根”型企业的发展。“草根”型企业是本地的农业开发与服务性公司。它们熟悉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积累了大量市场开拓的经验,抓住了目前农业发展的机遇,将现代营销管理引入产地冷链市场建设,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拓展功能,内连田头,外连需求,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如宜昌长阳火烧坪高山蔬菜冷库、长阳清江水产冷库、仙桃强农黄鳝冷库、荆州公安埠河葡萄冷库、天门张港花菜冷库、恩施州花坪乡猕猴桃冷库等。

(三)在功能类型上要坚持优势农产品导向

围绕优势农产品保鲜的冷库有四类:一是“调峰”农产品,由于产量大,避免集中上市造成损失。二是外销农产品,需要冷库冷链保障。三是系列农产品,可以提高冷库利用率,如天门张港通过保鲜毛豆、小龙虾、花菜等,使冷库利用率达到70%。四是深加工农产品。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冷库冷链保障。从全省冷库功能类型的总量上看,产地高温冷库相对缺乏,应予以扶持。

(四)在商业模式上应倡导采供一体冷库建设

商业模式是实现优势农产品价值的经营保障,因此,应积极倡导冷库建设的企业组织创新。一是支持物流企业建设专业冷库。如仙桃强农黄鳝冷库,每斤只收6毛钱的物流费,每年帮助农民实现近20亿元的黄鳝收入。二是在流通方面,鼓励终端企业建设具有采供集配功能的冷库,例如鼓励中百超市进入产地建设冷库。三是在生产方面,目前,在土地流转加快的推动下,土地资源逐渐被大企业、大户拥有。因此应该鼓励企业和大户在产地建设冷库,并联合使用,提高利用率。

(五)在科技应用上必须采用先进实用技术

一是储存技术。包括产地灭菌、速冻包装、抽真空预冷、气调库等。冷库应根据农产品不同的储存特性而建,例如葡萄储存入库后尽快降低温度,贮藏适温为0℃-1℃,如果采用抽真空预冷后再储存,效果会更好。二是冷运技术。冷运技术的应用与冷库同样重要,没有冷运就没有冷链。湖北省鲜鱼急需推广应用产地速冻、销地复活的技术。例如丹江口的鱼类因冷运手段的落后使得到上海后的鱼发生质变,如果应用产地速冻包装或者产地速冻、销地复活的技术后,就能保障新鲜如初。可见冷运技术十分重要。三是节能技术。新建冷库应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已建好的高耗能冷库应鼓励这部分企业逐步淘汰落后的制冷技术,升级为新型冷库。以两湖绿谷为例,其冷库还采用氟利昂制冷,就应该进行改进升级。四是产地预冷技术。推广建设抽真空预冷、气调库。如天门花椰菜基地、恩施市宣恩县黄金梨基地就因为建造产地预冷库、气调库而实现畅销,从而实现了产品增值。

(六)在预期效益上应保障农民增收和绿色发展

一是鼓励在农产品优势地区建设大型冷库。湖北是农业生产大省,已形成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在农产品优势地区,特别是辐射范围达到100公里以上的农产品优势区域,应该布局建设大型冷库。二是在农产品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地区建设冷库。湖北省鄂西地区农产品优势明显,但长期因交通闭塞,优势没有发挥出来。随着宜万铁路的开通,交通劣势得以改善,应该在鄂西地区布局建设冷库,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促使当地农民致富。三是坚持兼顾公益性和市场性的发展思路。农产品涉及国计民生,冷库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冷库建设过程中应该适当兼顾公益性。四是在社会效益方面,警惕商业资本建设冷库用于囤积居奇牟利,于农民增收不利,且扰乱正常的冷链物流市场。

猜你喜欢
冷库产地冷链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警惕“洗产地”暗礁
善良不会被辜负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