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周龙、陈怡作品音乐会

2015-02-03 21:57任海杰
音乐爱好者 2014年9期
关键词:陈怡德累斯顿古韵

任海杰

2014年的第三十一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有一台旅美作曲家周龙、陈怡夫妇的专场音乐会。虽然演出那天上海有多场音乐会同时进行,但我最后还是选定周龙、陈怡作品音乐会,原因主要有几点:常规的古典音乐曲目平时经常能听到,但当代作品较少上演;作为一个乐评人,欣赏音乐的面尽可能要宽,况且我本来就是当代音乐的热衷者;以往周龙、陈怡的作品虽然听到的不多,但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此番执棒上海爱乐乐团的,是中国的顶尖指挥家汤沐海。综合以上的原因,我来到了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共上演了五部作品:陈怡的大型管弦乐《火韵》(中国首演)、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德累斯顿之春》(王之炅担任小提琴独奏)、为两把小提琴和弦乐队而作的《琴箫引与剑舞》,周龙的管弦乐《古韵》,还有周龙与陈怡合作的交响曲《虎门1839》。

汤沐海精神抖擞,徒手指挥,极大地激发了乐队的活力和表现力。他胸有成竹,“弹”无虚发,对音乐的走向和内在机理有着极佳的预判和引领,似乎不是在指挥新作品,而是尽情挥洒非常熟悉的常规保留曲目。他甚至都没怎么视谱,几乎是背谱指挥了全场的音乐会,其艺术造诣和指挥功力由此可见。上海爱乐乐团则全力以赴,热气腾腾。

然而,听完整场音乐会后,我有些疑惑:这就是周龙、陈怡全面的艺术实力的展现?它们与我以前对周龙、陈怡作品的印象几乎是“判若两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这五部作品中,有两部是节庆委约作品(《火韵》和《虎门1839》),《德累斯顿之春》也是为纪念二战时被英美联军炸毁的德累斯顿圣母教堂在六十年后重建与开放而作。当代音乐作品因委约而作的并不少见,现在更是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问题是,有些作品确实适合在节庆典礼和仪式上演出,有助节日气氛;而像上海之春,既然被称为国际音乐节,它对上演的作品,除了庆典的气氛,是否应更多考虑艺术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内涵深度呢?就说这台周龙、陈怡的作品音乐会,可能因为庆典的因素多了些,集中演出,就显出音乐表现的简单重复,甚至雷同。比如说对打击乐器的使用,尤其是鼓声的使用,《火韵》《古韵》和《虎门1839》在某些地方听来就像是同一部作品,有人甚至说,听了《火韵》,不听《古韵》和《虎门1839》也罢。在同一台音乐会中,出现如此明显多的雷同,实不应该,不知道这台音乐会的曲目是谁定选的。

个人认为,《德累斯顿之春》是整场音乐会上最具含金量的作品,王之炅的演奏尤其值得称赞。联想到她去年在上海之春上演奏古拜杜丽娜的《奉献》,感觉她是一位演奏现代音乐的好手,建议她以后多往这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陈怡德累斯顿古韵
“变废为宝”总动员
谁偷走了钱?
“防撞”集市
Effectiveness Of Multimodality Pedagogies In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es
My Family
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彰显职业特色——德累斯顿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