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开篇之美,激起乐学氛围

2015-02-02 19:24吴兰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吴兰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改革语文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其中本文拟就课堂导入、创设氛围、激发兴趣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篇导入;乐学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好的开头犹如文章的凤头,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每篇文章开始时,抓住这个有利的“战机”,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能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为学生新课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一、语言渲染,创情设境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借用于语文的导入,能取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教师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渲染,使学生在语言描述的情境中,渐入佳境,那将会魅力四射。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时,先揭题,再出示双龙洞的插图后,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听我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当置身于自然,一定会对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溶洞,在粉红色的山间,在或浓或淡的新绿中,在欢快明亮的溪流声里,我们便走进了这个神奇的天然溶洞,让我们乘着小舟,沿着叶圣陶爷爷的足迹来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吧”,这段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花团锦簇、溪流潺潺的世界,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丛丛的杜鹃、神奇的溶洞,给学生以强烈的美感。

二、抛出“诱饵”,出其不意

尽可能的在课开始时就抛出“诱饵”,吸引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所说的诱饵是取悬念之意,或设有矛盾、或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一种欲知下文的欲望。用得好对有些文章来说,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留下余音,让学生自习咀嚼。在教学《诚实与信任》一文,我这样导入:同学 们,小时候你们一定听过《狼来了》这个故事吧?谁来讲给大家听一听。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这个牧童不诚实,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和信任的课文。这样的教法,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被牵引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符合儿童的天性。

有时候,为了给学生加深印象,故意把学生说错或说反,抛下诱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从争论中得到结果。进入课文,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都空前高涨。学生带着好奇心,游刃在课文中。

三、故事引路,音乐渲染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文中有许多故事性强、感情浓厚的文章,在导入时可以让学生听极富感染力的录音或观看视频,此时他们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故事主人公的命运上,可谓“心为之牵、神为之动”。他们静静的在故事情境中神游。等开讲时,学生内心世界集运的情感就会喷射出来,而短短的几分钟里,就为深入课文打好了基础。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上课伊始,即打开录音机,顿时,教室里响起了大车的鸣笛声,“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的告别声响成了一片。教师随机讲述:这是在1953年的朝鲜战场 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光荣任务,凯旋回国,这时,他们踏上了归途的列车,望着车站前来送行的朝鲜乡亲,满含热泪,嘴里不停地喊着“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称朝鲜的土地为亲爱的土地呢?在音响中,学生被教师讲述的故事深深的吸引。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在学习《题西林壁》时,我作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学了一篇庐山的文章,一首庐山的诗,还记得吗?《望庐山瀑布》,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美丽迷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它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大家对苏轼了解吗?(介绍的不错,和老师找到的资料不谋而合。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文学家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苏轼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五、启发想象,静中思动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可以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视频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像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总之,语文课的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合,要讲究艺术性、创造性。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只要它新颖、有趣味,能吸引住学生生动活泼的去思考,去领悟,去感受每一节课,让他们有一个高的起点,美的开始,就是一个成功的开篇。

(编辑:王 娜)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