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与复归

2015-02-02 10:35胡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城市美学设计

胡平

摘 要:我国传统的文化结构中,水文化的发展是以一种隐蔽的姿态在历史的过程中得到延伸的,在传统的文化领域和理论文本中,这种隐蔽的文化现象一直在实际的水体设计领域中得到设计集团的实践,而在当代的城市水体设计中这一传统的文化现象又以一种崭新的现代形式进行着自身的超越和提升,从而历史性地延续着我国水文化所负有的民族特征。

关键词:城市;美学;文化;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984;TB-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6-0052-03

Concealment and Economics, Water Designing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ackground

HU Ping1.2

(1.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China; 2.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 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ulture is a kind of hidden in the history of the stance of extending proces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ory, the hidden cultural phenomenon has been practiced by design group in the actual water design fields. And in the contemporary design of urban water, this traditional culture phenomenon also carries out its own ascension and beyond with a kind of brand-new modern form, thus to continue with our historic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ulture.

Key words :city; aesthetics; culture; desig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引言

一个民族的生存特征有赖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而一种地理环境又可以造就一种城市规划设计的布局与形式,进而从一种城市的规划设计可以体现出其背后所包含的某种文化格调和美学选择;那么从逆向的逻辑之中,我们也可以分析出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特有文化和审美倾向本质上是要根植于其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环境之中的。这种文化发生学意义上的特有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各个民族的历史叙述和现实存在中都不难找到对应的案例,尤其是当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投放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视野之中,更可以找到至今为止仍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案例。我们仅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在城市规划的领域中这一文化现象便极为突出,其中“水”文化的利用和其在当代设计模式中的文化再现便是一种生动而又宏大的文化图景。和其他古文明相似,我国的地理环境中先天性地便包含了水的因素,黄河与长江的水系在中华大地上不仅作为了民族生存发展历史中最为原始的物质供给源点,而且也作为一种文化的发生原点为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提供了充足的心理滋养和文化储备,以至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水的因素,两条大河中那波涛滚滚的浪花就像两架自古发动不息的引擎一般,为华夏文明的进步不断地输送着如水一般奔涌不断的文化能量。对于水的认知和欣赏,在我国的传统意识中始终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就如同我国文化的原始文本《易经》中所言:“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①水元素对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而言,具有着难以言表的文化意义,而在这种背景下从古至今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城市历史与空间规划等城市设计实践活动也必将带有这一文化因素的特点和特殊的美学认知,从传统的古代文本到现代的城市景象,我国水体设计的历史便一直传承着水文化的历史人文逻辑,在文本的隐蔽之中开始着现实意义上的实践性复归,从而上演着长达五千年的双重文化解码过程。

二、被历史隐蔽的基因——传统水文化探佚

诚然,我国的历史与民族的生存状态多是基于农耕文明的形式,这种认识在文化类型的学科探讨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黄土文明诞生出了我们的文化心理结构,虽然面对着一片蔚蓝的太平洋,但华夏初祖们一直没有像西方世界的人们一样投身在蓝色的冒险之中,而是前仆后继地秉承着黄色土地的文化格言,生活在这片神奇而又广袤的疆域之上。然而,在这种以土地为其根本的文明类型之中,其实还有一种值得我们探究的另一条文化支线,这就是上文所述的水文化。以水为宗是上古人类生存所必须要选择的一条环境路线,而且这不仅仅是基于人类本身的发展而言,也带有世界文化发展的普遍性特点,其次,以水为宗的生存选择也是基于农耕文明的一般性特点而出现的文化意义上的价值观倾向,基于此,可以说明在本质上我国的文化类型实际是一种以农耕为显现特征,而同时又以水因素为潜在特征的二元文化格局。在这种格局的历史演进之中,人们更多地关注了土地因素,而忽略了水因素的特点,但是历史的沉积虽然是一种默默的负载,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水文化在民族思想演进中的光辉点。传统文本是负载文化基因的最佳对象,在我国春秋时期所形成的文学文本《诗经》之中,随处可见水文化的印记,例如《诗经》开篇第一首《关雎》所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②8可见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地域已经和水因素关联密切,而且在阐述美好情怀的文学审美想象之中,先人首先便是以水环境的场态作为叙事情景加以运用,这不能不说是水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关联之密切的证明;再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②448其艺术的想象也是基于一种水环境的场态下进行的;“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②78——这里所叙述的审美场景就更显示出水环境对我国先民的生活状态的影响,其诗中所展现的人民生产劳作的场地正是由河滨湖岸组成的农业水生次环境,从而证明了上文所论证的我国传统文化类型是以农耕为显现特征而以水因素在潜在特征的二元文化格局的真实状态。此外在哲学领域中道家的思想文本《老子》之中也有关于水元素的解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③由此可见在处于我国文化演进最为激烈的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对于水的认知已经从纯物质领域提升到了一种形而上的哲学范畴,以至于在大儒孔子的语言之中出现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④90这样的价值观论述,而且在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精神中,曾经多次赞扬过大禹治水的功绩,其“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④108就是这种与水发生关系而转化为社会价值观导向的有力说明;而且在儒家所代表的我国文化正统之中,中庸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而这一概念也是由于我国先民在治理洪水的的实际经验中所得到的哲学认知:只有进行疏导,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相和谐,才可以得到最终的效果。可见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水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文化逻辑线,它使得我国的文化发展始终以一种独立和谐的状态进行着,水文化正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基因隐蔽在文化文本之中,而在由古至今的水体设计的具体实践领域,这种水文化的特点又可以作为论证其必要性的案例而引起我们的重视。endprint

三、实践中的复归——我国水体设计观的总体呈现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在我国的传统水文化和传统审美意识的背景下,追求自然美以及和谐统一的环境观念是我们民族特点的有力呈现,基于此,在水体设计等空间实践之中,我国的传统以及当下的设计形式也都或多或少地和这一特点发生着共鸣。首先在传统的水体设计领域中,每个城市都会因其自然的原因而以水为宗,选在了依山傍水或离江河水系比较近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建设,例如我国传统建筑空间形式之下的市内水体中,园林的设计便体现着这种亲水而建的水文化特点。在审美精神上,我国的园林和其他传统艺术都得益于水的启发,造园理论中认为园林无水则枯而得水则活,岸上的建筑形式和园中的水体应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这样才可以使得人们的想象空间在有限的地域中得以无限地伸展,其中山容水色,形断意连的设计倾向说明了传统造园手法得益于水文化基因的提示,从而形成了环境和谐,诗意盎然的极具民族审美特色的空间设计实践作品。另外在古代城市规划的原则中,每城必有护城河环绕其外,这种外水内城的规划格局不仅是一种战争经验的有益积累,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国传统水体设计所包含的“水与土,水体与空间以及居民与水系” 等等一系列因素相互融合的特点,这种建立在实际设计操作层面上的大量案例有力地说明了在实践的领域中,我国先民对于水文化的一贯性利用手法和文化意义上的内在联系性。其次,在现当代的国家城市规划的设计项目之中,水体设计的应用也积极地尝试着传统水文化所隐含的民族审美特点,尤其是新世纪在以环境保护与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社会性倡导之下,传统水文化在现代城市的水体设计形式之中更加得到了文化意义层面的延伸,无论是城市音乐喷泉的设计还是河道水体的整体规划,无不显示出一种亲人而乐水的文化内涵。可以说这种设计形式正是传统的民族文化基因在当代大的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悄然复归,其美学意义和生态意义在现代设计语境的呈现之中,构筑起了传统文化的复归之路,而民族最原始的文化特征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正以一种崭新而又活跃的方式进行着自身的超越。

四、结语

文化的进程是以一种无限延伸的方式在历史的过程中展现的,以水文化为隐性基因的中华文明也正是在这种无限的延伸之中得到了发展和扩充,以水体设计为基础的实践领域从古至今都是在具体而微的形式创新中彪炳着这种和谐的生存之道,而传统水文化也在设计师的构思之中利用水体设计的现代形式继续发挥着自身的文化影响力,隐蔽的传统终于以一种崭新的形式超越了历史,复归了民族情感中最深切的原始情愫。

注释:

①[清]李道平,撰.周易集解纂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4: 699.

②[清]王先谦,撰.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③楼宇烈 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20.

④[宋]朱熹 撰.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参考文献:

[1]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4.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陈李波.城市美学四题[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7]周膺,吴晶.生态城市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8]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美学设计
印花派对
BUBA台灯设计
纯白美学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