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柳云
问题的提出:随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理念、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与学习评价,以及教师专业化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教师与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也比较丰硕。但对与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师专业化息息相关的教师教学视野的研究,却还比较薄弱,研究成果也不多见。有些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物理视野还不够宽广,存在不小的盲区;有些体育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理性认识的视野还不够清晰,或比较局限、或比较表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和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就体育教师如何拓展课堂教学视野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为体育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摘 要:教师课堂教学视野的宽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经验。拓展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野,有利于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一些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物理视野还不够宽广,存在不小的盲区;有些体育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理性认识的视野还不够清晰,或比较局限、或比较表浅。本文就体育教师如何拓展课堂教学视野的问题进行探索,为体育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视野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29-04
一、何为体育课堂教学视野
视野,汉语词汇解释:物理意义指人眼固定地注视某一点或某一片区域时 (或通过仪器) 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即通过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同时也指人的思想或知识的领域。其“基本解释”:一为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二为观察或认识的领域所扩大的见识。
课堂教学视野,主要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对课堂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或有关要素的认识与所观察到的教学现象的广度与深度。
体育课堂教学视野,是专指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实施中,在体育课上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或有关要素的认识与观察的广度与深度。
二、体育课堂教学视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体育课堂教学认识视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狭隘性
有些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认识上存在狭隘性,主要表现在:
(1)只关注运动技能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
(2)只关注身体健康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
(3)只关注情感态度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
(4)平视课程四方面目标,而不分主次目标。
2.对课堂教学主体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极端性
有些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主体认识上存在的极端性,主要表现在:
(1)以教师为中心。目前这一现象在各地区已大有改善,但还是有部分地区教师以权威自居,搞师道尊严,个人说了算。由教师决定一切、指挥一切、控制一切,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甚至讽刺、挖苦或变相体罚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压抑了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2)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改革中当教师中心论受到批判后,又从以教师为中心跳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成“上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说了算,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体育课上成“放羊课”。
(3)以教学文件为中心。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进度与教案为本,不管学生学会了没有,不管教学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都得按已定的教学进度走、按编好的教案教,似乎教的是教学文件而不是学生。
3.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表浅性
有些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认识上存在的表浅性,主要表现在:
(1)对激励性评价的表浅认识。有些教师误以为要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就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能说优点,不能说缺点,甚至还提出“无劣评价”的主张。于是乎课堂上充斥了一片赞扬声,给学生片面的甚至是虚假的学习反馈信息,使学生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甚至还可能滋长一种虚荣心理。
(2)对终结性评价的表浅认识。过去在评定学生体育学习成绩时,片面强调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不太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个体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体育学困生的积极性。体育课程改革,为了扭转这一倾向,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的评价。于是有些教师就误以为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不那么重要了,只要学生努力了、进步了就可以了,体育课程学习不应当存在不及格的现象,似乎过程就是一切,结果是无足轻重的。其实,学习结果(成绩)的不同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样也是个体差异的表现。人为地去拉平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可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显性或隐性的负作用。
(3)对评价内容的表浅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参与、技能学习等内容的评价,有些教师往往只看到学生学习行为的外在表现,很少涉及行为表现的内在原因。例如,在评价学生练习技术动作时,只评价技术动作完成了没有、完成得好与不好,很少去深入分析完成与没有完成、做得好与不好的原因。最为突出的就是对游戏与比赛的评价,教师大多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裁判员,只对胜负或名次作出判定,很少对游戏与比赛的过程作出深入的评价,对为什么能赢、为什么会输的原因未与学生一起进行共同评价。而这恰恰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对学生进行心理与情感教育的最好时机,是体育课程教学中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
4.对教学方法手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表面性
近年来在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观摩中,大家都比较关注教法手段的创新,这是体育教学改革极其重要的一环,自然成了体育教研的一个热点。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有些教师在创新教法手段时,较多地追求教法手段的新颖性、趣味性,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而对教法手段的学理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却关注不足。有人批评说这是华而不实、搞花架子。endprint
5.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有些人把传习式或接受式学习称之为传统的学习方式,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称之为现代学习方式。我们对这种区分是否科学暂不加以分析,但把两者对立起来,认为传习式或接受式学习是过时的、落后的,因而大加鞭挞,乃至摒弃,这是片面的、不可取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不等于全都是过时落后的,这看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与学习对象。
对于课程教学改革大力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我们要在教学中积极运用。问题是有些教师不求甚解,只求形式,甚至出现把自由当成自主、把明知故问当探究、把扎堆当合作的现象。
(二)体育课堂教学物理视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前所述,物理视野主要是指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教师的物理视野不够宽广,教学盲区还比较大。主要表现在:
1.队列队形运用不当
例如,采用圆形或方形的队形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在同一时间所能看到的学生一般在1/3至1/2,换句话说,有一大半的学生处在教师的可视空间之外,这些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听清楚了没有,听懂了没有?是否认真在看教师示范,看清楚了没有?对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满意不满意?甚至是否有学生违纪或出现安全隐患?教师都不得而之。尤其如浙江省杭州市王德刚老师在《合理运用队列,破解学生课堂“违规”现象》中提出的,即使是运用四列横队组织教学,全体学生都在教师的可视空间范围内,也会产生教师“颇为无奈的第四列现象”,即教师与第四列学生之间的视线被前几排学生挡住了一大部分。“所谓的第四列问题绝不单单仅存于第四列,第三列、第二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此类问题。由于该问题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前面的横队列数,故将其通俗地称之为‘掩护现象。”而这一问题存在最为普遍,而又最易被教师忽视。
2.观察学生练习的站位选择不当
教师观察学生练习的站位如同教师的示范位置一样,教师的示范位置如果选择不当,学生就看不清示范动作与重点。同样教师观察学生练习的站位如果选择不当,教师也难以看清学生练习动作的全貌、优点与缺点,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就很难做到客观、准确。例如,在跨栏、跳远技术教学中,教师站在起跑线后或沙坑前面观察学生练习,这样就很难看清学生的过栏技术或踏跳技术。
3.分组练习时,点面结合不好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分组练习是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分组练习时,教师的教学视野是不可能同时顾及全体学生的,一般都要采用巡视的办法,一组一组地观察指导学生。但有些教师往往在某一组或对某一两个学生观察指导的时间过长,影响到对其他小组学生的观察指导,甚至一项练习即将结束时,教师连一遍都没有巡视过来,使未能得到教师关注与指导的小组与学生产生一种被遗忘的失落感。
三、拓展体育课堂教学视野的主要方法
(一)拓展体育课堂教学认识视野的主要方法
体育教师要拓展课堂教学视野,首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与课程论及教学论,弄清课程与教学本质及价值,比较现代教育思想、课程与教学理论和传统的教育思想、课程与教学理论有什么异同?现代教育思想、课程与教学理论有什么发展变化?其次,要深入学习2011年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新《课程标准》),了解在原《课程标准》基础上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
广大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都在超负荷地工作,许多人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系统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思想、课程论与教学论。深入学习与钻研新《课程标准》,也不失为一种相对快捷简便的方法。因为新《课程标准》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与新的课程观及教学理念。关键是要在全面深入地学习其内容的基础上,辩证地把握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1.深刻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新标准与原标准(2001年版)相比较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明确提出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
(2)明确强调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3)继续强调课程的主要手段是:身体练习。
这一发展变化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什么的,它以什么为主要手段。凡是不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所谓改革,都是对课程的一种异化。
课程理念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以身体健康为基础;
(2)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应以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身体形态,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为重点;
(3)加强对学生维护健康意识的培养;加强健康知识与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全面了解课程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有多种价值与多元目标的。河南省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的赵超君老师在《关于体育课程核心目标与多元目标的思考》一文中也指出:“如果一种课程存在多元价值的话,其中必有一种居于主要地位的价值,即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课程基本特征的反映,也是一种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标志。”“课程的核心价值决定并支配着课程的核心目标。”“确定一种课程的核心目标要考虑两点,一是多元目标中非核心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核心目标的实现进程,或者说核心目标的实现进程是实现非核心目标的载体与途径。二是一种课程的核心目标应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目标。”
我们探索课程的核心目标并非是说非核心目标不重要,而是要在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时做到:“在体现学习目标多元特征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有所侧重”,把“四个方面的目标有机整合”起来。
要有机整合课堂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有一条主线,那么,主线如何确定呢?一般来说,非核心目标与自身没有实体内容的目标,是不能作为主线的。由于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也有多个,也不是每一个核心目标都可以成为教学目标整合的主线的。比如“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目标,实际上是学生参与身体锻炼和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结果,它本身也不能作为教学目标整合的主线。由此可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目标的整合只能以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把其他的目标根据主线的教学内容与组织教法的特点,有机地整合起来。否则,其他方面的学习目标也难以实现。endprint
3.正确地处理好运动兴趣与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在说明课程理念之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时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这一说明较原《课程标准》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它辩证地反映了两者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喜欢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是不可取的,那样势必导致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况且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其兴趣也各不相同,如果要满足学生各种不同的兴趣,是根本不可能的,更是不应该的。因为义务教育开设的国家课程都有其法的规定性。反之,如果不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索然无味,没有一点主动积极性,那么什么目标都不可能达到。为此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改革教法,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直接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以及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自己健康与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将来升学与就业的需要,以及未来家庭幸福生活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这是教育的职责,是体育课程教学区别于大众健身的一个重要标志。
4.辩证地认识教师与学生、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以我为中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坚决克服粗野的恶劣作风,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要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激励学生。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发展服务的。
但是,批判教师中心论,并不是要否定或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实,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整套的教学文件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来制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由教师来构建;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需要由教师来选择、加工和传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由教师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由教师来组织和指导;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需要由教师来处理;等等。因此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关心者、帮助者、参与者,更是教育者、教授者和指导者。在深化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学生是体育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外因都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的教,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有利于培养其独立、自主与创新意识。但据于秀等学者的研究,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是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二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主体;三是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主体;四是学生是能动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师的教,没有教师的教也无所谓学生的学(或称之为自学),教学也就不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但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必须相互尊重;在知识技能与道德品质上亦可相互学习,教学相长。
(2)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习,关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无疑这是十分重要的。但有的人把两者割裂开来,用“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的口号来鄙薄“学会”,这是不可取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能在教会学生知识技能中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什么都没有“学会”,“会学”是无从谈起的,或是只能纸上谈兵。
关键在于如何结合知识技能教学教会学生学习。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教会学生“会学”,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内容。其次,要把“学会”与“会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课堂学习评价中,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不要单纯从“学会”的视角去考虑,而要从教会学生“会学”的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分析比较自评、互评与师评的内容、重点与方法有哪些异同?为什么?又如,如何看同学的技能演示?绝不是简单地看同学的动作做得好不好,鼓鼓掌,给予激励,还要从教会学生“会学”的高度,指导学生“看什么”“怎么看”,引导学生分析演示的优缺点,特别是产生的原因,共同探讨克服缺点与进一步提高的办法。总之,教师要树立教会学生学习的强烈意识。
5.全面认识关注个体差异与统一基本要求的关系
过去也将“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作为一条体育教学原则提出来,但大都还局限于教学方法层面上。新的理念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于体育学科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与发展,保证每位学生受益的需要,同时也是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的需要。因此,新《课程标准》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统一的基本要求,即课堂教学目标。当然,课堂教学目标的提出,有其一定的弹性。首先是以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多数学生情况为依据,提出统一的基本学习目标;其次是让体育尖子发展得更好,为他们提出高于一般标准的学习目标;最后是,要特别关注体育学困生,根据阶梯理论,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单元教学的进度,采用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一步一步地接近与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
6.深刻体会学习评价的作用,正确处理多元评价与重点评价的关系endprint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多元评价理论,对多渠道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与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即时评价;二是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学习评价是为达成学习目标服务的,由于这两种评价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处于不同的学习状态,因此评价内容、主体、方式等都需要有不同的侧重。
多元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主要应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1)课堂学习评价:以过程评价、技能学习、行为表现、学生自评与互评(在教师指导下)为主。
(2)学习成绩评定:以终结评价、体能与技能、教师评价为主,兼顾其他。
7.正确认识教法改革的新颖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改革创新是这次课程教学改革的最大亮点。对广大基层体育教师来说,主要是组织教法的改革创新,必须肯定对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进步,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现象。必须明确组织教法的改革与现代学习方式的运用,都是以加强学习效果与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应当首先考虑其有效性,把新颖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实效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拓展体育课堂教学物理视野的主要方法
1.合理运用队列队形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队列队形的运用必须要从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尽可能地扩大教师观察学生的空间范围,把教学盲区减少到最低程度,在可能的条件下,力争做到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教学视野之中,以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指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这种沟通与交流,往往通过眼神、手势、微笑、点头或摇头等身体语言就可以进行。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不要盲目地去追求表面上的所谓“新颖”与“变化”。
2.正解处理重点指导与全面照顾的关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可能整堂课自始至终都把全体学生置于自己的教学视野之中的。为了加大课的练习密度,提高学生的锻炼效果,分组练习是最常用的一种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分组练习时,教师只能一组一组轮流观察指导学生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体育基础较差的小组或学生,有重点地加强帮助与指导,是必要的和合理的,这也是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要求。但不能置其他小组的学生而不顾,即便是在对某个小组或学生做重点指导时,用眼睛的余光瞬间扫视一下其他小组,也可能捕捉到某些有价值的信息。总之,点与面要结合好,巡视指导的时间要作出合理的分配。
3.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组长与体育骨干的作用
在分组练习中,无论教师怎么努力,都不可能不出现教学盲区。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组长与体育骨干的作用,通过他们收集同伴的学习信息和帮助同伴学习,亦可看作教师教学视野的一种延伸或拓展,对加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很有益的,值得重视。
四、结语
教师课堂教学视野的宽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经验。拓展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野,有利于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某些内容来说,可能有些老话重提,也许有人觉得无非是换一种说法而已。但我们认为,从拓展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视野的角度来梳理与重新认识这些问题,对开阔教研思路、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德刚.合理运用队列,破解学生课堂“违规”现象[J].体育教学,201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赵超君.关于体育课程核心目标与多元目标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