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膜瘤的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图像表现及意义

2015-02-02 04:28康国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砂粒脑膜瘤脑膜

康国庆

小脑膜瘤的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图像表现及意义

康国庆

目的 分析小脑膜瘤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图像表现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既往收治的9例CT、MRI诊断,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脑膜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级8例, 其中上皮型3例、纤维型2例、过渡型2例、砂粒体型1例, Ⅱ级透明细胞型1例;T1等信号7例, 稍低信号2例, T2等信号4例, 混杂信号2例, 低信号2例, 稍高信号1例, 4例水肿、3例挤压征, 增强扫描不同程度增强, 脑膜尾征2例(纤维型), 平扫未发现肿瘤4例;砂粒体型、纤维型、透明细胞型表现特点呈现明显差异。结论 CT、MRI诊断小脑膜瘤并不困难, 但CT、MRI平扫易出现漏诊, MRI增强扫描有助于发现小病灶、多发病灶, CT扫描无异常也不应掉以轻心, 及时换MRI诊断, 必要时行增强扫描, 联合扫描重点在于关注有无水肿、占位效应、脑膜尾征, 寻找特殊图像。

小脑膜瘤;CT;MRI;图像表现

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 约占后者的15%~20%, 好发于40~60岁, 女性多于男性, 约有2%~10%肿瘤具有恶性生长行为, 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加之极易复发,处理不易[1]。术前准确定位、定性, 获得足够的信息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CT、MRI均为诊断脑膜瘤重要技术手段,诊断符合率高, 但对于位于小脑膜瘤, 误诊、漏诊率较高,不同肿瘤CT、MRI图像特征呈现较大差异, 定性、定位、结构诊断有一定困难, 本次研究就此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例, 收治于2010年2月~2014年8月, 其中男3例, 女6例, 年龄44~70岁, 平均年龄(55.2±8.4)岁;症状表现: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头晕症状, 或有呕吐、抽搐等症状, 肢体无力2例, 平均肿瘤直径(1.4±0.2)cm。纳入标准:①均经手术病理证实;②术前进行过完整的CT和(或)MRI诊断;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术前均未行放疗。

1.2 方法 MRI检查:Siemens 1.5T超导MRI成像系统,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平扫与增强扫描。以自旋回波序列平扫, 轴位T1(T1WI)、T2加权成像(T2WI), T1WI参数TR=2078 ms, TE=9.3 ms, T2WI参数TR=4900 ms, TE=99.3 ms,层厚5.0 mm×1.5 mm, 马根维显对比剂, 剂量0.1 mmol/g。

收集MRI图像症状, 交由2位年资在10年以上医师阅片,不同意见协商解决, 评价脑膜瘤信号强度、增强程度、瘤周围水肿范围。

1.3 脑膜瘤分级标准 脑膜瘤分级标准参照WHO提出标准[2]:①Ⅰ级:微囊型、脑膜上皮型、分泌型、淋巴细胞-浆细胞丰富型、血管瘤型、化生型、过度型、砂粒体型、纤维型;②Ⅱ级:非典型性、脊索瘤样型、透明细胞型;③Ⅲ级:乳头型、横纹肌样型、间变型(具有恶性侵犯特性)。

2 结果

Ⅰ级8例, 其中上皮型3例、纤维型2例、过渡型2例、砂粒体型1例。Ⅱ级1例, 为透明细胞型。基本信号特征:①T1、T2信号:T1等信号7例, 稍低信号2例;T2等信号4例, 混杂信号2例, 低信号2例, 稍高信号1例;②占位效应:4例出现不同程度水肿, 3例有轻度占位效应, 挤压征;③增强扫描特点: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强, 脑膜尾征2例(纤维型),平扫未发现肿瘤4例。

少见小脑膜瘤:①砂粒体型:周围见片状T1、T2水肿信号影像, 分界清楚, 中线结构未见偏倚, 增强扫描病灶信号明显增强, 周围水肿未见强化, 其余脑实质内未见强化信号;②纤维型:见不规则扁圆型T1、T2信号, 稍高信号黑水像, 边界清晰, 周围低信号环征, 内部信号不均匀, 周围有脑组织轻度占位现象, 但脑中线尚好, 小脑形态、结构信号无明显异常, 增强扫描后并不出现不均匀强化, 其余脑实质无明显强化;③透明细胞型:有软组织肿块影, T1短、T2稍长信号, 片状水中影, 有变形、移位下压, 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呈现均匀性强化。

3 讨论

CT是诊断颅内肿瘤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但诊断符合率难以让人满意, 本组患者CT扫描效果均不如意, 后行MRI扫描。MRI具有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较高等优点, 定位诊断、邻近结构判断效率远超CT。小脑膜瘤多数为圆形或类圆形, 这与其良性性质有关, 少数因病灶部位、生长受周围组织限制, 出现不规则形态, 本组患者亦是如此, 未见不规则型。

脑膜瘤多有包膜, 边界清晰, T1成像边缘低信号, 提示肿瘤缓慢生长, 本组患者均有较明显的边缘低信号, 是诊断脑膜瘤的重要图像特征。脑膜瘤多不侵犯正常脑组织, T2加权成像高信号为脑脊液间隙、低信号为胶原结缔组织, 可用于鉴别诊断肿瘤有无侵犯。本组患者T2出现较多混杂信号、等信号, 提示肿瘤存在, T2反映脑膜瘤组织结构敏感性较好,可能与T2可反映肿瘤弥漫性钙化有关。

脑瘤周围水肿形成机制较复杂, 与脑膜瘤类型有关, 多数血管源性脑水肿, 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 肿瘤越大周围水肿越严重, 但对于小脑水肿而言, 脑水肿易被漏诊[2]。

MRI增强扫描显示, 信号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强, 出现脑膜尾征。脑膜尾征是诊断脑肿瘤的重要特征, 是鉴别诊断脑膜瘤的关键特征。脑膜尾征是重度组织增生、浸润所致, 虽并非脑膜瘤特有, 但有则提示有脑膜病变, 结合其他特征诊断, 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良性脑膜尾征具有细长、光滑的血管结构特征, 恶性则多为短粗、不规则, 小脑膜瘤筛查所得脑膜尾征, 多为恶性, 恶性携带率可达60%[3]。

综上所述, CT、MRI诊断小脑膜瘤并不困难, 但CT、MRI平扫易出现漏诊, MRI增强扫描有助于发现小病灶、多发病灶, 联合扫描重点在于关注有无水肿、占位效应, 寻找特殊图像。

[1] 陈星荣, 沈天真, 耿道颖, 等.脑膜瘤.中国依序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3, 9(3):147-148.

[2] 刘勇, 陈正君, 罗丽, 等.CT/MRI在小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 12(1):33-35.

[3] 郭兰芝, 郭华, 杜华芳.CT和MRI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浙江医学教育, 2009, 8(1):59-6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029

2015-01-06]

475003 河南开封肿瘤医院

猜你喜欢
砂粒脑膜瘤脑膜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下降管蓄热器中沙漠砂流动性数值分析
主动出击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用于粒子分离器的砂粒反弹特性实验研究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