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2-02 02:24:00杨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脓肿阑尾开腹

杨震

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杨震

目的 观察并分析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87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治疗,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 观察组患者行一期手术, 无中转开腹;对照组患者中16例患者行一期阑尾切除术, 其余患者行脓肿引流术, 出院2个月后行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白细胞(WBC)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腹腔镜;阑尾周围脓肿;开腹手术

待阑尾炎患者发展到阑尾周围脓肿时, 其治疗方式明显增加, 手术适应证难以掌握, 且阑尾周围脓肿不属于腹腔镜术适应证[1]。临床一般采取传统开腹术及保守治疗,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使腹腔镜适应证逐渐拓宽, 对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也起到显著效果。本文旨在研究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 以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治疗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均于2012年12月~2014年8月期间到本院就诊, 经症状、体征、B超、实验室检查、CT等确诊为阑尾周围脓肿[2];男51例, 女36例;年龄25~68岁, 平均年龄(43.6±9.2)岁;患者有下腹疼痛、伴腹胀、扪及右下腹包块, B超显示阑尾周围见液性暗区或右下腹包块;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等常规处理, 稳定生命体征。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术, 于腹直肌探查切口入路, 粘连较轻患者经阑尾切除术后置入乳胶管1~2根引流;若粘连严重, 仅实施引流术, 然后行二期阑尾切除术。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术。患者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头低足高位, 左倾15~30°, 建立气腹。脐点作观察孔,麦氏点外上3~5 cm、耻骨上2~4 cm作两操作孔, 置入Trocar常规探查腹腔, 处理会盲部病变。粘连严重者行粘连松解术。以分离钳或吸收棒对脓肿与腹壁或侧腹膜粘连进行钝性分离, 钝性分离大网膜和肠管, 暴露阑尾, 对阑尾系膜以电凝剪逆性分段凝剪至阑尾根部, 于阑尾根部结扎, 远侧0.5 cm剪断, 电凝残端, 于辅助操作孔取出阑尾。若阑尾根部坏疽无法结扎, 以大网膜覆盖包埋缝扎加固。术中吸引器及时吸尽脓液, 对右结肠旁沟、脓肿周围等处浓度和渗出液进行反复多次冲洗, 至冲洗液清亮, 不可一次性大量冲洗。若大网膜与肠管粘连紧密, 必要时在右下腹添加操作孔, 适当牵引大网膜或脓壁组织, 暴露阑尾, 钝性分离粘连包裹脓壁, 后处理, 于操作孔致乳胶引流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及肠胃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 观察组患者行一期手术, 无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42.9±3.4)min;对照组患者中16例患者行一期阑尾切除术, 手术时间(58.7± 5.8)min, 其余患者行脓肿引流术, 出院2个月后行阑尾切除术。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对比 观察组拔管时间(3.2±0.6)d, 肛门排气时间(17.2±3.3)h;对照组拔管时间(6.8±0.8)d, 肛门排气时间(25.4±4.2)d,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WBC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WBC恢复时间(3.5±0.8)d, 住院时间(4.8±1.0)d;对照组WBC恢复时间(8.0±1.5)d, 住院时间(9.9±1.6)d,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并发症 观察组无切口感染、残留脓肿情况, 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 残留脓肿2例, 粘连性肠梗阻2例, 占1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 目前尚无统一观点。多数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以大量抗菌药物或中药治疗, 使脓肿慢慢吸收,但保守治疗病程较长, 痛苦大, 且存在阑尾炎复发的可能性。而在采取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时, 同时视阑尾周围脓肿为单腔脓肿, 可行手术引流。而在腹腔镜手术中, 多数人认为腹腔镜手术不适合阑尾周围脓肿, 甚至在早期认为阑尾周围脓肿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3]。传统开腹手术切口大, 损伤重, 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肠端粘连等并发症, 对患者手术效果产生影响。此次研究中开腹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7%, 切口感染3例, 残留脓肿2例, 粘连性肠梗阻2例;而腹腔镜组无切口感染、残留脓肿情况,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腹腔镜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术组,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腹腔镜手术治疗优势:①腹腔镜治疗可对病情进行诊断也可行治疗措施, 全面探查腹腔、盆腔等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理, 提高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效果。对于病情掩盖或模糊病情患者, 避免反复影像学检查。②腹腔镜切口小,属于微创技术, 损伤小, 以三孔操作, 创伤小, 术后疼痛轻,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③并发症少。腹腔镜手术远离病变部位, 经Trocar取出阑尾;术野开阔, 彻底清除脓液, 以免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 术后恢复快, 以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④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手术切口小, 术后瘢痕小,符合美学要求[4]。同时患者恢复快, 缩短了住院时间, 使患者很快可以正常活动和工作。在此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 观察组患者行一期手术, 无中转开腹;对照组患者中16例患者行一期阑尾切除术, 其余患者行脓肿引流术, 出院2个月后行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WBC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时具有显著效果, 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在实施腹腔镜术时, 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掌握手术适应证, 选择合适方法。操作者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丰富操作经验, 认真、仔细操作;术中尽可能冲洗净腹腔, 以免腹腔残余脓肿;尽量避免尖锐器,避免粗暴操作。若患者肥胖、肠管胀气、粘连等, 探查困难,必要时行中转开腹术。

[1] 贺杰.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21例报告.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12):933-935.

[2] 李升华,朱培江,何利民, 等.腹腔镜术式与开腹术式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疗效比较.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0):1568-1569.

[3] 阮剑, 龚昭, 胡思安, 等.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应用探讨.中国内镜杂志, 2007, 13(7):773-776.

[4] 戴凌,田小林, 朱小宝,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分析.中国医药, 2011, 6(6):715-71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053

2014-12-02]

130021 吉林省人民医院

曹春远

猜你喜欢
脓肿阑尾开腹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2:53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35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