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近一个月了,很多学生写的作业特别让我感动,有的人在作业后还附了信,比如下面一封信:
老师:
我想对您说,我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这门课,但我特别喜欢您这个老师。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在玩手机,因为不是专业课,所以我并不在乎。但是因为您那么尽心尽力说着自己职业生涯的往事,让我的注意力不得不往您身上放,情不自禁想要靠近您,想从您这里知道更多。老师,说实话,上您的课是一种享受,您是我在学校生涯最后阶段遇到的第一个能抓住我注意力的老师。
老师,我来自四川,是正宗的川妹子,性格比较直爽、大大咧咧的,来到这里学习服装设计,我想学好。我不想让我父母失望,也不想让自己失望。
老师,您给我们上课,讲了您的往事,我有点心痛,也特别想哭。老师您是一个坚强的女人,我很想问您:老师,您在学校有人陪您说话吗?有人给您讲笑话吗?老师您孤单吗?老师您累吗?我有好多问题要问您,老师为什么不走?为什么一直留在这里?您为什么不为自己而活呢?为什么不对自己好点?
我是一个“自私”的人,谁对我好,我对谁好;谁对我不好,那么他也别想从我这里得到任何好处。老师,您对自己好点,不然我看着您一个人难受、心疼。
老师,听您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
小曼
2013年9月8日
我的回信如下:
小曼:
非常感谢收到你的来信,感谢你那么肯定我的课堂。你对我的关心、心疼,让我产生了浓浓的幸福感。老师虽然是成年人,却也非常需要来自学生的鼓励。因为学生才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人。在我看来,来自学生的肯定,比上级部门发给我的荣誉称号还珍贵,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
但你千万别再同情我。
请相信世界永远都是公平的,我们在哪方面付出的多,收获自然就多。我在琢磨课堂和学生等方面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琢磨其他事情(比如领导的喜好或同事的评价),所以,我目前的现状是我自己的选择。哪怕我因此饱受挫折,也会欣然接纳现状。“接纳”一词于我,是心甘情愿的逆来顺受。或者说,我的接纳是不带任何怨言的逆来顺受。正因为我在做选择时,是自由的,我的内心便是强大的。所以,一些微打击我可以忽略不计,较大的打击却正是对我的磨练。
我看过了你为自己规划的职业生涯,我知道你是一个志向高远的女孩子。但你若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将经受九九八十一难。有些磨难也许是别人难以理解的,但于你却是心甘情愿的。比如,当你选择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当你为这个目标付出努力时,你会深深体验到孤独、寂寞——所有要做出一番成就的人,都必须耐得住寂寞,并学会享受孤独。因为,人与人之间从本质上讲都是孤立的,就好像院子里那两棵梧桐,枝枝叶叶的也许有些呼应吧,各自的根却并未连接在一起。在人生的风雨飘摇中,多么希望有人能永远站在我们身边为我们遮风挡雨。但是,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我们身边,就算是父母,也不可能代替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况其他人呢?
也许在你看来,老师平时孤零零一个人,没有高朋满座,没有欢歌笑语。但是,我和你的感觉不一样。我要备课、要阅读、要思索、要和学生做书面或当面交流。最主要的是,我需要时时和自己的灵魂对话。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去阅读孔子、老子、佛陀等哲人。我写作的过程,就是和自己的灵魂对话的过程;我阅读的过程,就是和一个个伟人交流的过程。所以,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寂寞、孤独。我知道自己想去的地方在哪里,我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小曼,你也一样。当你为自己选定了目标,就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了。路途中自然有鲜花和掌声,却也要做好接受狂风暴雨的心理准备。我希望你既不要因鲜花和掌声而流连忘返,也不要被狂风暴雨所击倒。
你在信中问我“为什么不走?”“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我却想问你、并问自己:为什么要走呢?我所需要的不是名、不是利,仅仅是宁静充实的生活。我在这里已经拥有宁静和充实了,为什么要走呢?无论走到哪里,也都在人生路途中,也都在人群中。
最后我想告诉你的是:所谓的“成功”和“失败”,都只是一种感觉,一个充实快乐却又清贫的人,也许算不得成功,但绝对不算失败;而一个腰缠万贯却闷闷不乐的人,无论如何不能算成功。
再次祝你每天都开心!
李迪
2013年9月17日
为学生上《职业生涯规划》课,讲到“围绕职业,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业准备阶段、从业阶段、从业回顾阶段”。
这段话很好理解。比如,同学们现在就处于从业准备阶段,老师正在上班,处于从业阶段,退休的爷爷属于从业回顾阶段。
课堂进展很顺利。
接着,我问:回想一下,你身边的老人退休后有哪些生活方式?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有什么不同?想想老人现在的生活,和他以前从事的职业有什么联系?
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我外公外婆原先是村里的教师,退休后依靠退休金生活,经常到佛堂念经……”
她的话没说完,就有人快嘴快舌说:“你外公外婆搞迷信啊……”
女孩子的脸一下子红了,课堂上这样节外生枝的事情常常发生。我急忙说:“信佛和迷信是不同的概念。如果你相信‘6和‘8能给你带来好运气,相信星座,那叫迷信;或者你相信自己做了坏事,到神像前烧烧香、磕个头,佛祖或上帝就会保佑你,到明天继续做坏事,烧香……这也叫迷信。但是信佛,是宗教信仰。”
有学生轻轻地用我能听见的声音嘀咕:佛教说今生受苦是因为前生造了孽。但是,谁知道自己的前生是什么样子?
今天,有同学说:佛教说今生受苦是因为前生造了孽。但是,谁知道自己的前生是什么样子?
现在,老师就带你看看自己的前生、今生和后世。比如我。我现在处于从业阶段,我二十多岁之前(从业准备阶段),就是我的前生。因为我前生(上学期间)刻苦努力,积极、乐观、向上,有远大的理想,所以考上了大学,所以我的今生(即现在),有了教师这份职业,并且深受同学们的爱戴。这难道不是我的前生决定了我今生的幸福吗?而我的后世,可以说是退休后的生活。如果我现在努力工作、锻炼身体、修身养性、完善人格,退休后就可以淡泊、平和、健康、安逸;相反,我若现在不好好工作,或者失业了,又不锻炼身体,不知道修身养性,退休后就不会有退休金,生活必然穷困潦倒。所以,我的后世(退休后)是否幸福,就取决于今生(上班时)是否从善如流……
也许有的同学要问:按照您的说法,我们现在上学,还处在人生的前世。那现在的我们,前世又是什么呢?难道现在的我们就没有前生吗?
不,你当然有自己的前生了。我们可以将前生、今生和后世的时间距离再缩短一些。我们可以用昨天、今天和明天来做比方。比如,昨天已经逝去,属于你的前生;今天正在进行,就是你的今生;明天还没有到来,姑且算你的后世。如果昨天你曾经欺负了一个人,比如打架、骂人,今天人家可能就要报复你,或者老师会批评你、学校会处分你。你今天的日子不好过,缘于昨天欺负了别人。所以,今生的苦,缘于你前生(昨天)造下的孽。如果你今天与人为善,帮助了别人,或认真练琴,明天可能人家会帮助你,并能在汇课中得到老师的表扬。你明天(后世)的甜,缘于今天(今生)的善和努力。这便是佛学中的因缘。
最后,我想告诉同学们:宗教信仰绝非迷信。信,就是感恩;仰,就是敬畏。一个人既有感恩,又有敬畏,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做无法无天的事情,而且心境会比较平和。另外,真正的宗教,和邪教截然不同,都不搞个人崇拜,都认为“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自己”。
同学们,现在明白了吧,能决定你的未来(或者“来生”)的,只有你自己。■
(责编 赵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