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和梅
(四川省富顺县环境监测站,四川 富 顺643200)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环境污染己是环境污染中的主要来源,农村环境的逐步恶化,己成为环保工作的新重点和难点。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做好农村的环境保护,防治农村环境的污染,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计民生的大事。然而经济的日益增长,农村环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全面反映农村环境质量状况、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环境受到恶化,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农村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水的人就约有3.6亿人,耕地受污染面积达1.5亿亩,露天堆放的生活垃圾1.2 t/年,受农业化生产和畜禽养殖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2014报道中农业生产和农村污染总量己超过工业和城市,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靠化肥、农药提高农业产量的阶段,据统计我国2014年农药用量约184.3万t(预计2015年达190万t),化肥施用量约为5 800万t,但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35%左右,绝大部分挥发到空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此外,农业生产中工厂养殖或自养殖的养殖废物以及畜禽粪便污染排放,己成为农村的主要污染源,但我国目前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物的防治水平还很低。
目前,我国农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还不完善,“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脏、乱、差”的现象普遍,农村污染治理大部分仍处于空白。按日生活垃圾0.86 kg计算,农村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为6亿t以上,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生活垃圾,不仅滋生蚊蝇、细菌、病毒,还作为面源污染影响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的质量。
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在对农民居住点和农业发展规划上较少的考虑环境问题,没有积极的进行相关的环境功能区划以及环保引导。环保政策、环保基础设施以及环保人员供给不足,对农村集聚点的规划的不重视,让大多数农村发展仍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环境保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据调查,约65%的农民对虫害天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概念不了解,84%的农民用药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剂量。生产技术落后,信息流动不足,科学文化不熟悉,部分农民有着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不良生产和生活习惯,生活垃圾和秸秆焚烧等的现象常有发生,其中秸秆每年的年产量就达7亿t,伴随焚烧而产生的烟尘严重污染着大气,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是造成农村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的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但农村相应的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建设资金,除了各种示范试点有较少的投入外,其他几乎没有资金投入,基础环保设施几乎是空白。我国对城市及规模以上的工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对农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处理,却没有类似的政策。村组织公共职能弱,乡镇一级环保人员职位空缺,使很多地方出现农村公共区域环境“无人管”的现象,市县级环保单位大部分人员不足、装备不全。
目前随意性的、人为的环境破坏问题十分突出,环保意识淡薄,必须提高农村的整体素质水平,必须摆正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认识。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顺口溜、小品等方式让农民熟悉环保理念,推广环保节约的生产、生活及消费方式。另一方面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当地人环保的积极性。此外,要认真听取农民对自身环境的发展规划和环保的意见,提高农民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中央和地方政府可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农村环境专项资金,可建立农村环境管理的筹资机制,将环保设施投入、农村环境监测、防治和管理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还可以加大排污费用用于农村环境治理,逐步建立企业、政府、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完善资金政策。
建立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是循环经济的基础[2],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行途径[3]。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科学的、合理的施用农药和化肥,要把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采取作物倒茬轮作、秸秆还田以及生物固氮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从而建立农业生态合理、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生态农业体系。
建设中心乡镇、重点乡镇环境污染的集中处理工程,结合区域性的环境因素影响,布置有效的地下水、空气以及土壤监测系统,制定合理整治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以排污口为接入点,定期对相关监测项目进行审核,对不达标的情况,必须进行详细有效的分析。有关案例如张铁亮等针对我国农村的不同环境特征,将村庄分为五大类,并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监测指标,解决了对某些农村污染较轻参数的重复监测及能表征农村污染状况的有害参数等的漏测问题[4]。冯立波等[5]采用物联网技术针对农村污水排放点多、分散、面广、量小的情况设立实时监测系统,有效地、实时地监测了污水量、污染程度。对环境监测部门具有一定的决策支持作用。
此外,应逐步建立全覆盖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监管,严格执行农村工企业污染减排,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死灰复燃,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6]。
农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农村环境的整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相关机构、个人必须责任到位,了解当地的影响因素,从多个方面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完善监测体系,必须突破滞后的管理形式,努力形成“责任落实、各级职责清晰、制度完善、防治公众参与”的农村环境治理新格局,着实改善农村环境。
[1]郝英群,赵晓军,周扣洪,等.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沈高镇河横村为例[J].中国环境监测,2011,27(3):97~101.
[2]王鲁明.关于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8~31.
[3]阮晓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J].发展研究,2005(5):55~56.
[4]张铁亮,刘凤枝,李玉浸,等.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1(6):1~3.
[5]冯立波,左国超,杨存基,等.基于物联网的农村污水监测系统设计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5,9(2):670~676.
[6]唐 楠.浅谈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科技资讯,2010(2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