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芬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昆明分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沙漠化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李绍芬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昆明分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指出了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现象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危害和影响,而且当前我国的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西部地区,沙漠化已经成为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对沙漠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我国的沙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理论经验。
沙漠化;防治策略;防治措施
沙漠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大瓶颈,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荒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气候以及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一些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在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沙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沙漠化的表现也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风沙严重、土壤盐渍化,使得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对农户的生产和生活有较大的影响。更严重的会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文环境发展。对于一些受到沙漠化严重影响的地区,我国正在积极加强对沙漠化问题的治理,我国出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有西部以及北部,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条件有极大的关系。
2.1 缩小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我国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巨大,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30%左右,而且每年都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目前,沙漠化的态势还在逐渐蔓延,这使得我国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少,人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都不断缩小。
2.2 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
沙漠化使得土地的营养力度不断降低,土地的有机质及氮、磷、钾等都不断减少和损失,使得草场的肥力也不断下降,最终导致生产力降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2.3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沙漠化会导致农业、林业等产业的生产受到影响,从而使得生产力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降低,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经济损失,尤其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更为严重。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六百亿元,而且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还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失踪,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重大影响。
2.4 加剧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
沙漠化的一个直观表现就是水土流失,而且水土流失越严重,沙漠化的程度就越严重。比如各地的沙尘暴天气越来越频繁,沙尘暴带来的经济损失也逐渐增大,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降低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
沙漠化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很大的阻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沙漠化的控制,以此作为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进行沙漠化防治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充分发挥政府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政府依旧是沙漠化治理过程中的主要力量,具有主导全局的作用。政府部门必须把荒漠化治理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而且要将沙漠化治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对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具体说来,在主导工作的时候,应该要有全局意识,要做好统筹规划,加强对全境内的调度管理。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先进的治沙理念的应用,参照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国家的沙漠化防治经验,并且有效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沙漠治理工作。在治沙理念上,要本着生态治理的原则,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沙漠治理工作兼顾并行,使得沙漠治理的过程中也能做到生态保护,借助各种生态手段进行治理。
3.2 标本兼治,进一步扩大治沙成果
沙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治理的过程也比较复杂,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不仅要扩大治沙规模,逐步向荒漠化核心挺进,更需要做到标本兼治,才能打好这场利国利民的战役。比如在具体的治理的过程中,可以做好荒漠化核心地段的调查规划,对当地的沙漠化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从而促进沙漠化防治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在了解基础情况的前提下,要对样本进行采集和分析,并且提出完善的沙漠化治理方案,确定治沙过程中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生态治理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比如栽种植物,是当前很多地区治沙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沙漠化治理的效果,在植物的选择上,应该要有一定的原则,需要植物学方面的知识,也学要地理土壤学、经济学领域的专家提供相应的数据,使得各项数据可以得到综合的应用,从而不断推进荒漠化治理工作。
3.3 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
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沙漠化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沙漠化治理过程中的资金不足而导致沙漠化治理问题的地区还有很多,加强资金的投入,是提高沙漠化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此,一方面,政府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沙漠化治理的资金投入,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治沙计划,向上级申请资金,同时也能招募更多的社会资金,让社会资源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也能发挥出相应的力量。另一方面,对于各项资源应该要做到合理配置,防止资金的投入出现一刀切现象,使得各项资金以及资源能够用在刀刃上,而不会被浪费。
3.4 创新荒漠化治理模式
沙漠化的治理不仅仅是局限于种树种草等传统的模式,传统的治沙模式可以实现沙漠化的有效控制,但是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沙漠自身的价值。从经济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角度来讲,沙漠化的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实现有机结合,从而利用沙漠化治理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比如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就成功地将当地的畜牧业发展与畜产品深加工、畜产品的国际分工相结合,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发展,这些经验就值得学习,在栽树种草的时候,也应该要考虑到相应的附加值,不断转变生产方式,比如对于草原地区的沙漠化治理,可以实现草原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在恢复植被的过程中加强畜牧业的发展,一举两得,使得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同时也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沙漠化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加强沙漠化的控制是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应该要做到标本兼治,不仅要实现表面的治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根本治理,从而使得沙漠化现象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1]刘 拓.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2]郭世雄.我国沙漠化发展趋势及沙漠治理对策与建议[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5).
[3]宋文新,张建波.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3(25).
2015-10-15
李绍芬(1973—),女,云南昆明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态环境、园林绿化研究工作。
X144
A
1674-9944(2015)12-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