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兰涛 魏万宏 崔嬿嬿 宋惠敏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呼吸与重症监护病房监护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
魏兰涛 魏万宏 崔嬿嬿 宋惠敏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呼吸与重症监护病房(RICU)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90例高危压疮患者, 2013年5~7月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入住本科、且首次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2分的42例患者为A组, 同时设定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2013年8~10月入住本科、首次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2分的48例患者为B组。对比分析高危压疮患者在活动前后的情况。结果 B组压疮发生率低于A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降低RICU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方面, 品管圈活动所创造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值得推广。
品管圈;压疮;Braden评分
品质管理(QC)是指追求一切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具有效果工作的改进方法。在当前护理管理中, 品质管理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 特别是最近, 由于开展了品管圈的活动, 护理队伍中萌生了一种复函护理特色的文化群体, 与社会共同发展。而压疮品管圈为持续质量改善小组, 指由工作性质相同或接近的基层成员自愿以小组形式组织起来, 通过定期的活动, 由圈员主动提出、讨论并解决与压疮工作成效有关的各种问题[1]。本科室为了把呼吸和重症监护病房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降到最低, 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与防治, 全面改善护理方法, 在质量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护理的不良事件也大幅度减少。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7月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入住本科、且首次压疮危险因素评估(Braden评分:15~18分低危;13~14分中危;10~12分高危;≤9分极高危)≤12 分的42例患者为A 组, 其中男22例, 女20例;年龄40~75岁。呼吸衰竭10例, 间质性肺病11例, 肺栓塞11例,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 10 例。同时设定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2013年8~10月入住本科、首次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2分的48 例患者为B组, 其中男28例, 女20例;年龄38~80岁。呼吸衰竭13例, 间质性肺病13例, 肺栓塞15例,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建立品管圈活动组并确定活动主题 成立品管圈小组, 本科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由7名护士组成一个圈, 选出圈长1名、秘书1名, 辅导员1名, 分别由护士长担任由高级责任护士(N3)担任组长, 每月活动2~3次;并确定“降低RICU 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为活动主题。
1.2.2 压疮的主管护士分析发生在患者缺乏知识的压疮的危险因素,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条件评估不及时;交接班制度不健全;压疮发展迅速, 在危重患者的发病因素;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惩罚。
1.2.3 制订品管圈活动实施措施 ①对外邀请造瘘师来本科授课, 对圈员进行压疮知识培训、考核。② 对内由考核合格的品管圈成员对科内护士进行压疮知识培训, 组织学习压疮管理规范, 强化大家法律意识;每半月组织效果评价。③掌握品管圈活动后高危患者压疮发生发展情况, 并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选择典型病案进行讨论。④实行奖励机制。将预防压疮工作能力纳入护士绩效考核, 只奖不罚。⑤实行非惩罚性上报, 杜绝漏报不报, 对新发生的压疮或加重的压疮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1.2.4 建立高危患者压疮三级监控体系 对Braden评分≤9 分者, 由护士长和科室高级责任护士(N3)管理协助护理;Braden评分10~12分者, 由患者责任护士(N2)管理。对有争议、疑难及特殊病例, 护士长根据需要确定是否请医院压疮管理委员会会诊。申报条件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每日监督责任护士是否正确采取预防措施。
1.2.5 进一步规范高危患者压疮评估与监测 评估包括入院评估、入院后定期评估和病情变化时的及时评估。因随着病程的进展, 入院时不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2]。品管圈成员每天进行督查, 动态评估, 并督促责任护士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1.2.6 强化高危压疮患者各项预防护理措施 ①评分为高风险者, 床尾要放置高危压疮标识牌, 予以高度重视。②加强床旁交接班。皮肤压迫的患者需关键观察, 前后患者的病情评估, 翻转皮肤, 管道, 肢体功能, 根据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③保持床铺平整和患者皮肤清洁, 及时清理大小便。④定时翻身, 身体与床成30°, 色散和血液流动的人骨突出部位的压力, 压疮的风险降低[3]。使用自由裁量权防止压疮敷料, 局部压缩或解压缩皮肤使用透明贴保护[4]。⑤重视患者全身营养情况,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全身营养支持,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饮食[5]。通过对比品管圈活动的前后效果, 对两组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品管圈活动后, B组48例高危患者中, 发生压疮的只有1例, 比例为2.2%。A组发生压疮的患者4例, 发生率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说明, 开展品管圈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减少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
大多数RICU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 大多数都需要镇静治疗, 由于治疗的需要有可能进行局部制动, 降低了循环呼吸功能, 各种原因造成了4%~49%的压疮患病率[6], 对压疮高危患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应对, 将压疮率降到最低。执行质量控制圈活动,强调成员自发地参与活动,增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热情 , 共同解决与工作成效有关的各项问题, 实现预定目标。为此, 作者组建起品管圈活动小组织, 确定以降低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 并采取培训学习、实行奖励机制、无过错上报, 三级监控体系、强化预防护理措施, 加大对压疮高风险患者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意识。质量管理圈活动相比, 在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随着进一步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从被动到主动做护士的工作,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理念 , 全体护士参与, 急患者之所急, 查找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 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1] 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9): 865-866.
[2] 胡素平, 李红红.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17):2835-2836.
[3] 张志兰, 徐建婷, 苏冰莲, 等.ICU高危压疮患者监控管理及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4):35-36.
[4] 田彩燕.一例长期昏迷卧床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27):132.
[5] 吴玉联.全程监控在院前带入压疮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9):95-96.
[6] 涂倩, 孙艳, 张纯瑜, 等.氧合作用和血流灌注指标对ICU患者压疮发生的预警作用.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3):285-28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187
2014-09-28]
450052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魏兰涛 魏万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内科(崔嬿嬿 宋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