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康复医疗·
运动功能训练在高危脑瘫患儿中的治疗效果研究
王晓
目的 探讨及早运动功能训练在脑瘫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高危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脑瘫综合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及早的运动功能训练干预。观察两组患儿运动和智力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指数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指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育正常所占比例84.0%, 高于对照组6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及功能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提高此类患儿的治疗效果, 值得借鉴。
运动功能训练;脑瘫;小儿
脑瘫的发病率较高, 此类患儿残疾率较高。高危脑瘫是在多种高危因素作用下而出现的脑细胞损伤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此类患儿除了给予药物治疗外, 康复训练对此类患儿脑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及早的运动功能训练介入是改善高危脑瘫患儿脑功能的关键。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脑瘫患儿,观察及早运动功能训练队此类患儿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选的100例高危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为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病例,上述患儿均经CT或MRI检查显示颅脑损伤, 同时排除智力障碍患儿、合并有癫痫患儿、合并有严重其他脏器功能不全患儿。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50例, 男28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4.9±3.7)个月, 最小年龄3.4个月, 最大年龄2.5岁;对照组患儿50例, 男27例, 女23例,平均年龄(5.0±3.4)个月, 最小年龄3.5个月, 最大年龄2.7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措施(给予高压氧治疗、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给予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等)。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及早的运动功能训练, 采用Bobath法对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 首先观察患儿的异常运动情况, 对患儿的平衡反应及运动发育进行指引和指导, 对患儿的站立、爬行及行走进行指导, 并在医护人员协助下进行, 在训练过程中注意患儿的头部及躯干的控制情况, 注意患儿四肢的重力抵抗情况, 注意患儿对训练的承受能力。在训练过程中, 要从小动作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对大动作训练, 训练手法由轻到重, 训练过程要反复进行, 引导患儿完成1个动作, 每天训练1次, 每次训练时间为30~40 min, 1个疗程包括15次, 进行4~7个疗程训练。患儿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功能训练按照疗程进行。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 采用智力发育指数对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智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运动发育指数对患儿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评分超过80分可认为是发育正常, 评分70~79分可认为是临界状态, 评分69分以下的可认为是发育迟滞。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评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83.1±5.9)分、(58.6±7.3)分;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85.1±6.3)分、(85.3±4.9)分。对照组患儿治疗前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83.6±4.9)分、(56.9±6.8)分;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86.3±6.6)分、(71.3±6.7)分。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智力发育指数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指数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指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运动发育效果比较 观察组发育正常42例、临界状态6例、发育迟滞2例;对照组发育正常32例、临界状态8例、发育迟滞10例;观察组患儿发育正常所占比例84.0%, 高于对照组6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目的是通过相关的运动功能训练促使患儿向正常发育, 促使患儿向正常的运动、姿势等方面发育, 控制患儿病态和异常[1]。对于小儿脑瘫来说, 其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异常, 改善此类患儿的运动功能是治疗目的也是治疗关键, 所以运动功能训练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居于重要地位。脑瘫患儿在运动功能训练下, 新形成的轴突或突触的效率得到提高, 在反复训练下, 这种强化训练后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2,3]。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实施及早的运动功能训练后, 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发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通过运动功能训练, 高危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效果显著, 且观察组患儿中运动正常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进一步说明通过及早的运动功能训练, 高危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 及早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及功能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提高此类患儿的治疗效果, 值得借鉴。
[1] 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8.
[2] 张雁, 吴卫红, 刘建军, 等.结构化智力训练系统对脑损伤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48-49.
[3] 韩红敏, 崔艳丽.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与家庭护理.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10):14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177
2014-09-01]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康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