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清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宣教
刘海清
目的 探讨在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28例高血压患者从入院49~96 h评估高血压史、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并探讨对其采取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 28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控制, 血压有效降低。结论 高血压病的治疗除了药物以外, 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应提倡推广和发展。
高血压;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由于饮食结构的不科学, 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的食物,以及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紧张、吸烟、饮酒无节制等必然导致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升高为特征, 可伴有心血管、脑以及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中的标准, 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 Hg, 或近2周内服降压药<140/90 mm Hg者为高血压[1]。高血压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一大诱因,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甚至生命。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在预防和促进康复方面的效果众所周知, 现将几点体会概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患者中, 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28例, 其中男16例, 女12例, 年龄最小36岁, 最大85岁。
1.2 方法
1.2.1 入院后24~48 h收集患者一般资料, 是否与下列因素有关:过量饮酒、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脑出血、心力衰竭、遗传因素以及各种社会因素, 确定影响高血压的后天因素, 如精神压力、饮食习惯、季节变化等。
1.2.2 收集病史 记录当前抗高血压时应用的药物及效果,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测量血压, 需测3次, 取平均数。
2.1 合理用药 选用利尿剂、神经系统抑制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采用药物的联合应用, 其优势在于产生协同作用,能够合理递减药物的用量, 降低副作用, 增加治疗效果。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规范用药, 不可擅自加量,也不能擅自停药和增减药量。服药期间要监测血压,同时改变体位时, 动作要缓慢, 防止意外的发生。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不适的情况, 应尽早和医生取得联系。以维持血压在正常或安全范围。健康教育实施者的任务是帮助患者建立对相关药物的依从性。
2.2 心理护理
2.2.1 稳定情绪 帮助患者解除恐惧、焦虑心理。从患者入院开始, 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 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使患者从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当患者情绪上受到刺激时, 血压则升高, 相反,血压则降低。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引导患者愉快乐观的对待疾病,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环境因素 高血压患者应避免暴露在过冷过热的环境中, 冬天应注意防寒保暖, 因为寒冷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且洗澡水不能太高, 否则使血管急速扩张, 血压下降。所以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 做好晨晚间护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
2.3 键康的生活方式
2.3.1 合理膳食 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谈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易消化食物, 少吃肥甘厚味食物, 少食动物脂肪和内脏, 防止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每餐不宜吃的过饱, 尤其晚餐要少吃。特别是限制钠盐的摄入, 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均显示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有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 而低钠饮食可降低血压, 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为宜[2]。
2.3.2 戒烟 烟草里含烟碱和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CO)可损伤血管, 促进动脉硬化。烟中的尼古丁和焦油不仅使血压出现一过性升高, 长期吸烟是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据研究, 吸一支烟可以使收缩压升高10~25 mm Hg, 心率增加5~20次/min。吸烟还会降低服药的顺应性, 使患者不得不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
2.3.3 限制饮酒 饮酒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有关联。建议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 g, 女性则少于10~15 g, 如患高血压应坚决戒酒, 因为酗酒会明显增加脑卒中发生的机会。
2.3.4 指导正确测量血压 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学会自己观察血压变化, 以便根据血压的波动适当用药。家庭测量血压应注意两点:①血压计应准确无误, 每年至少到有关医疗部门校正1次, 以免应准确性下降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②家庭成员必须经过医务人员的正规培训方可测血压, 尤其是老年人在家中测血压, 最好有青壮年担任, 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差, 如视力、听力下降, 测血压时易造成很大误差。
2.3.5 休息与活动 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 循序渐进,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运动形式及运动强度。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种类和运动量。可以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慢舞等。运动强度因人而异, 常用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如60岁的人运动心率为110次/min),运动频率一般3~5次/周, 每次持续30~60 min即可[3]。运动前最好能够先测量血压, 如果血压过高, 不能运动。不可空腹运动。
28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控制。
通过有计划系统的健康教育增强高血压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 改变其诱发高血压的不良行为,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血压健康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护士需要加强学习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理论、统计学和预防医学的知识,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以期更好地促进人民健康,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减轻我国不断增加的慢性病负担。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29.
[2]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58.
[3] 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62-16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176
2014-08-27]
123000 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