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

2015-02-01 13:15:27刘大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脑瘫有效率理念

刘大凤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

刘大凤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脑瘫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实施引导式教育理念下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评定两组干预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显效31例、显效率62.0%;有效17例, 有效率34.0%;无效2例, 无效率4.0%。对照组患者干预显效22例、显效率44.0%;有效19例, 有效率38.0%;无效9例, 无效率18.0%。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干预后总有效率82.0%,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导式教育理念下的康复护理干预能给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智力发育和反应能力等,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脑瘫;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

引导式教育是根据相关学科相关知识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成人或儿童创立的一种治疗措施, 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实施引导式教育, 能够有效的改变患者的被动性格, 同时能够让患者学习过程中建立协调的功能。本文选择本院脑瘫患儿, 观察引导式教育理念在此类患儿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的100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 为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儿, 上述患儿均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训练操作, 排除意识障碍患者、不能有效配合操作训练的患儿。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50例, 其中男25例, 女25例,平均年龄(3.0±1.9)岁, 年龄最小2.1岁, 年龄最大6.3岁;痉挛型患儿共32例(占64.0%)、不随意运动型患儿共10例(占20.0%)、肌张力低下型共3例(6.0%)、混合型共5例(占10.0%);本组患儿家属的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共30例(占60.0%)、中学及中专共11例(占22.0%)、其他文化程度9例(18.0%)。对照组患儿50例, 其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平均(3.1±2.0)岁, 年龄最小2.3岁, 年龄最大6.4岁;痉挛型患儿共34例(占68.0%)、不随意运动型患儿共9例(占18.0%)、肌张力低下型共3例(6.0%)、混合型共4例(占80.0%);本组患儿家属的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共31例(占62.0%)、中学及中专共14例(占28.0%)、其他文化程度5例(10.0%)。两组脑瘫患儿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脑瘫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实施引导式教育理念下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正常儿童的远动能力提高规律以及相应的发育规律, 从身体上端到下端, 从低级运动训练到高级运动训练, 从简单的训练内容到复杂的训练内容, 对患儿进行合理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依据每例患儿的病情特点进行训练, 训练过程中加入引导式教育理念, 先从抬头、坐位、平衡训练等小训练开始,同时对患儿进行手部相关功能训练。对所选患儿的引导式教育下训练, 护理人员要正确运用引导式教育理论, 对患儿进行有节律的训练, 尽可能的在引导式教育下患儿完成一个动作后引导主动完成好每个动作, 患儿完成好一个动作后, 护理人员可给予患儿相应表扬和奖励, 提高患儿训练积极性,引导患儿从被动训练到主动训练。

1.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并进行评定。干预后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智力发育也得到显著改善, 反应能够较干预前得到显著改善, 为显效;干预后,患儿的肢体功能得到一定改善, 智力反应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反应能力也较干预前有所改善, 为有效;干预后患儿的运动功能、智力反应、反应能力等均没有改善, 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干预后的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显效31例、其显效率为62.0%;有效17例, 有效率34.0%;无效2例,无效率4.0%。对照组患者干预后临床效果:显效22例、显效率44.0%;有效19例, 有效率38.0%;无效9例, 无效率18.0%。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总有效率96.0%, 对照组干预后总有效率82.0%,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过程中, 给予引导式教育理念下的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此类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研究认为,虽然导致患儿脑瘫发生病因较多, 但在引导式教育理念下对患儿实施训练后, 能够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1,2]。再者, 在引导式教育理念下对患儿进行训练, 能够为患儿输入较好的感觉信息, 同时能够促进脑组织发育和成熟, 从而在患儿脑内形成了一个习惯性动作, 而后通过身体相应部位的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 能够提高脑皮质的活动效率[3]。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实施引导式教育理念下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引导式教育理念下的康复护理干预能给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智力发育和反应能力等,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1] 左月仙.脑瘫患儿家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1):79-80.

[2] 张春慧,李秋芳.家长系统健康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6(3):44-45.

[3] 赵峰.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 (24):204-20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159

2014-09-15]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儿六科

猜你喜欢
脑瘫有效率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很有效率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9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