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2015-02-01 11:56赫义哲许淼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疝的补片腹壁

赫义哲 许淼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赫义哲 许淼

目的 评价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腹股沟疝患者,均接受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伤及腹壁下动静脉1例(1.3%), 手术实施时间30~76 min, 平均手术时间48 min。使用止痛药患者4例(5.0%)。患者住院时间2~5 d, 平均住院时间3.6 d。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 所占比例为6.3%,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4~24个月的随访, 其中复发1例。结论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 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早日恢复, 减轻疼痛程度, 疗效值得肯定。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 其发生主要是因腹内压上升, 老年患者腹壁薄弱、肌肉萎缩, 更易形成疝,为多发人群[1]。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实施后疼痛比较明显, 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自无张力疝修补术提出后, 被迅速广泛应用到临床中[2]。本次研究中, 给予8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抽检80例, 男48例, 女32例, 年龄2~80岁,平均年龄(52±9)岁, 腹股沟直疝40例, 斜疝40例。依据中华学会疝以及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分型法:Ⅰ型24例, Ⅱ型15例, Ⅲ型18例, Ⅳ型23例。基础疾病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 2型糖尿病22例, 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23例, 前列腺增生症20例。

1.2 方法 给予患者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在腹股沟上做一斜切口, 并从外到内依次切开, 保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明确疝囊所处位置。若疝囊大,需中间进行横断, 远端止血, 之后旷置, 近端需缝扎, 推入到间隙内, 小疝囊游离, 之后推入到间隙。斜疝或直疝处理时,应沿着疝囊颈周围以环形切开腹横筋膜, 直视下钝性分离,充分暴露腹膜外脂肪、腹壁下血管。采用医用纱布或手指深入到腹膜前间隙, 先进行钝性分离, 之后不断扩大, 将下层补片放在间隙内, 并铺展开, 疝环放入到上层中央, 之后缝合固定。精索复位后逐层缝合。术前0.5 h可给予患者康生育预防治疗, 术后服用抗生素1 d。

2 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伤及腹壁下动静脉1例(1.3%), 手术实施时间30~76 min, 平均手术时间48 min。手术实施后11 h才可离床活动, 患者疼痛轻微, 止痛药服用患者4例, 所占比例为5.0%, 住院时间2~5 d, 平均住院时间3.6 d。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 所占比例为6.3%, 分别为积液2例、阴囊积血2例、穿刺抽液后治愈, 1例切口脂肪液化,术后随访4~24个月, 复发1例, 无其他并发症, 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

3 讨论

腹股沟疝的发生主要是因腹股沟区(处于大腿与下腹壁交界的三角区)缺损处外凸而形成, 多数患者腹横筋膜薄弱。人体腹股沟部位一区域相对较薄弱, 外髂腰肌, 内腹直肌外缘, 上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下盆骨性边缘, 为耻骨肌孔[3]。其内无肌层结构, 可以抵抗腹内压的仅有腹横筋膜, 若腹横筋膜减弱, 则极易发生腹股沟疝。临床主要选择手术方法治疗, 其中传统的疝修补术是通过高位结扎疝囊, 有张力缝合腹股沟韧带以及肌腱, 改变正常解剖结构, 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较高的复发率。相关研究表明, 传统的疝修补术张力后, 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较高, 疗效不佳。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修补材料的不断增加, 临床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实施理论依据为耻骨肌孔解剖结构, 在腹横筋膜、腹膜间放入补片, 覆盖耻骨肌孔, 一次性修补腹股沟区解剖薄弱点。该手术实施中不需进行缝合, 以腹壁性状, 不会增加局部张力, 也不在腹外斜肌腱膜下解剖,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不会伤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试验表明, 实施该手术操作比较简单, 对患者造成的疼痛程度比较轻微,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异物感不明显, 减少并发症。本次研究复发率与孙荣德等[4]的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等研究基本相符。

根据本次手术总结经验, 为之后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①明确腹膜前与腹横筋膜间隙之间的解剖结构。腹横筋膜分为前后两层, 靠近前层的为腹横肌、腹横肌腱膜深面,该区域处脂肪比较丰富, 腹壁下动静脉从此处经过, 后层组成不规则增厚的纤维组织, 与腹膜分离, 形成腹膜前间隙。②不能在直视下, 分离腹膜前间隙, 应实施钝性分离, 游离范围应超过耻骨肌孔, 间隙应略大于补片。③补片放置时,应充分展开, 保证完全覆盖耻骨肌孔, 防止出现卷曲、折叠增加复发率。本次研究中, 术后1例复发, 再次手术解剖发现补片有卷曲, 分析可能与补片未充分展开、游离间隙不充分有关。④精索完全腹壁化。精索与腹壁分离, 并紧贴腹壁肌层, 不能撕拉[5]。⑤个性化原则。若腹横筋膜缺损情况比较严重, 部分Ⅲ 、 Ⅳ型或合并前列腺增生、慢性呼吸道患者,可实施二层补片修补。

综上所述,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治疗腹股沟疝,手术实施效果显著, 有利于患者身体早日恢复, 减少并发症以及复发, 疗效值得肯定。

[1] 张四新, 张忠明, 刘双立, 等.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56例.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5(4):471-472.

[2] 杜炳会, 刘慧敏.早期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中国基层医药, 2014, 12(15):2303-2304.

[3] 刘燕鹏, 曹锋, 李非.高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术式选择.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4):10-12.

[4] 孙荣德, 邱海江.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3, 20(18):19-20.

[5] 李健.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0例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4, 23(19):6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23

2015-03-19]

132002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赫义哲);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许淼)

猜你喜欢
疝的补片腹壁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