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戈 谭享业
不可吸收带线骨锚钉系统在修复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新鲜断裂的应用
杨戈 谭享业
目的 观察不可吸收带线骨锚钉系统(以下称锚钉)在修复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新鲜断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例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新鲜断裂患者, 采取锚钉修复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 伤口未出现皮肤坏死及感染, 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优秀率60.00%, 良好率33.33%, 尚可率6.67%, 较差率0, 优良率93.33%。结论 锚钉在修复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新鲜断裂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且较为安全, 临床价值较高。
锚钉;修复;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新鲜断裂
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新鲜断裂常由运动造成, 与陈旧的关节创伤不同, 经过系统的修复, 患者大部分预后较好。但当韧带完全断裂时, 采用保守治疗, 仅进行石膏固定, 可能无法达到解剖修复的效果, 可能在后期出现踝关节不稳, 最后往往需要经过手术进行修复, 为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 因此对新鲜断裂伤直接进行手术修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1]。锚钉修复属于手术治疗中直接修复方式的一种, 常用且效果显著, 手术风险相对也较小。本文对锚钉在修复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新鲜断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1月1日~2012年1月1日收治的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新鲜断裂患者15例, 其中男11例, 占73.33%, 女4例, 占26.67%, 年龄18~40岁, 平均年龄(29.1±6.7)岁;右踝伤患者6例, 占40.00%, 左踝伤患者9例,占60.00%;损伤5 d内就诊患者13例, 占86.7%, 损伤5~10 d内就诊患者2例, 占13.3%;Ⅲ度韧带损伤患者有15例, 占100.00%, 且外侧副韧带已完全断裂,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连续性中断, 移位5 mm以上。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5例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新鲜断裂患者均采取锚钉修复, 在外踝前的下方做弧形切口, 切开皮肤、筋膜,找到、分出断裂的韧带, 踝关节需要保持背伸中立位90°, 在腓骨的远端拧入锚钉(强生牌2.4不可吸收带线骨锚钉系统),缝合跟腓韧带, 在腓骨远端的前侧、外侧拧入锚钉2枚, 均需带线, 根据情况, 也可拧入1枚, 并将距腓前韧带、伸肌支持带的外侧部合并, 合并后缝合在腓骨的骨膜上。
1.2.2 术后处理方法 本组15例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新鲜断裂患者术后均采取石膏外固定, 术后再用石膏将其托好, 并固定在背伸90°, 轻度外翻, 禁止内翻, 3周后拆除石膏, 并锻炼踝关节功能, 术后6周可以扶拐下床, 直至3个月后,可以正常地活动踝关节。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秀:患者在活动时, 踝关节的疼痛完全消失, 踝关节功能已恢复正常;良好:患者在活动时,踝关节会出现轻微疼痛感, 或者轻微不适感, 踝关节功能已恢复正常;尚可:患者在活动时, 踝关节会出现疼痛, 但在忍受范围内, 不需要使用止痛药, 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较差:患者在活动时, 踝关节出现疼痛, 无法忍受, 需要服药, 且活动不稳, 伴有功能障碍及习惯性扭伤。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15例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 伤口未出现皮肤坏死及感染, 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优秀9例, 优秀率60.00%, 良好5例, 良好率33.33%, 尚可1例, 尚可率6.67%,较差0例, 较差率0, 优良率93.33%。
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断裂常由运动引起, 在运动引起的损伤中, 关节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一种, 其中踝关节损伤占据其中的90%。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损伤治疗不当容易引发打“软腿”, 而引起扭伤, 可能随时跌倒, 并且行动困难, 对生活造成的影响较大[2,3]。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损伤可分为3个度, 1、2度损伤仅为挫伤或者部分撕裂, 可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3度完全断裂伤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则无法收到良好效果, 需要应用适宜的治疗方式。目前的观点认为, 对踝关节腓侧副韧带断裂患者采取手术修复为疗效较好的一种方式。而其手术方式则可大致分为直接修复以及韧带重构两种,效果均较好[4]。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锚钉修复属于直接修复的一种, 直接将伸肌支持带以及腓前韧带合并缝合于腓骨前侧的骨膜之上, 对新鲜的踝关节腓侧韧带断裂具有非常好的修复效果[5]。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其优良率为93.33%, 且无修复效果较差的患者。并且该修复方法较为安全, 所有患者伤口未出现皮肤坏死及感染, 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 锚钉修复踝关节腓侧韧带新鲜断裂具有手术创伤小, 对神经以及周围组织破坏小的优点, 并且手术操作简便, 韧带修复较为完全。且手术中无需钻孔, 无骨折的风险。虽然存在一定的锚钉拔出可能性, 但总体而言为一种优秀的修复方式。缺点是价格较贵, 限制了其临床广泛使用的机会。
[1] 寇冬权, 王伟, 林忠勤, 等.缝合锚钉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断裂.浙江创伤外科, 2011, 16(2):160-162.
[2] 李德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山东大学, 2012.
[3] 吴迪, 伍骥, 郑超, 等.伞降着陆环境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及关节囊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1):34-38.
[4] 高媛, 姜艳艳, 孙振芳, 等.微型骨锚重建治疗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研究.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 24(2):313-314.
[5] 陈成军.中药配合手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性断裂疗效观察.山西中医, 2013, 29(5):20-2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051
2014-11-14]
528463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