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临床分析

2015-02-01 06:42林俊青刘春庆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13期
关键词:坏疽系膜盲肠

林俊青 刘春庆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切口等诸多优点而被患者所接受[1-4]。但LA与其他腹腔镜手术一样存在不足,有一定的中转开腹率,文献报道LA中转开腹率为1.03%~6%[5-6]。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86例,其中中转开腹22例,中转开腹率4.5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6例患者术前诊断为急、慢性阑尾炎。患者同意接受LA。本组22例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22~80岁,平均45岁。12例有腹部手术史,其中剖宫产4例,胃大部切除2例,消化道溃疡穿孔3例,输卵管结扎2例,胆囊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诊断坏疽性9例,化脓性8例,慢性阑尾炎3例,单纯性2例。

1.2 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平卧位,取脐缘上方或下方10 mm切口,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 Hg。常规三孔法行LA(脐缘处作为观察孔,插入Trocar和腹腔镜,左下腹反麦氏点处为操作孔,放置10 mm Trocar,耻骨联合上4 cm为辅助操作孔,放置5 mm Trocar),吸净腹盆腔脓液后,调整体位为头低脚高位,左倾30度,采用分离钳、吸引器、无损伤肠钳钝锐性分离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阑尾系膜用Hem-o-lok夹分道离断,阑尾根部用Hem-o-lok夹两枚施夹。阑尾用一次性取物袋自10 mm主操作孔取出。腹盆腔用生理盐水冲洗直至液体清亮,根据术中情况留置右下腹或盆腔引流。中转开腹者用麦氏切口或经右侧腹直肌纵行切口。中转开腹后其中6例阑尾根部坏疽穿孔者行间断缝合盲肠壁,盲肠壁浆肌层加固,或盲肠壁8字缝合,周围网膜覆盖,并于右髂窝放置引流管。2例出血为阑尾动脉出血,给予结扎阑尾动脉,缝扎周围渗血组织后行阑尾切除术。3例阑尾肿瘤,其中1例阑尾腺癌,2例阑尾类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水肿严重、阑尾周围组织致密粘连者,开腹仔细辨认局部解剖关系,谨慎操作,行阑尾切除术。

2 结果

本组中转开腹原因为:(1)水肿严重,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8例;(2)阑尾根部坏疽6例;(3)术中阑尾动脉出血2例;(4)腹腔广泛粘连导致操作困难2例;(5)盲肠后位阑尾显露困难1例;(6)阑尾肿瘤3例。本组22例均开腹行阑尾切除,其中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其中14例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3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戳孔感染,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消化道出血,给予保守治疗治愈,本组病例无粪瘘、腹盆腔脓肿出现。

3 讨论

3.1 LA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对策

3.1.1 阑尾周围严重粘连 阑尾局部水肿严重,与周围肠管、网膜或腹壁的致密粘连是中转开腹的最主要和直接原因,本组中比例36.4%(8/22)。因局部炎症严重,导致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团,暴露阑尾困难,其内管包裹网膜、系膜及阑尾血管,镜下强行分离易引起出血、肠瘘,此时宜尽早中转开腹。开展腹腔镜微创术初期,临床上尽量选取单纯性的阑尾炎、早期化脓性的阑尾炎、部分病情轻的慢性阑尾炎,否则会有增加并发症以及中转为开腹手术的可能性[7]。炎症水肿越严重、粘连越致密时,手术难度越大,中转机率越高。在处理阑尾系膜上,超声刀的应用快捷方便、焦痂少、烟雾少、止血效果确切,可以作为处理阑尾系膜的首选[8],从而降低中转开腹率。阑尾炎症急性期阑尾周围包裹形成粘连,甚至形成脓肿,但大多炎症不太致密,慢性期炎症吸收,粘连组织多成条索状或膜状。因此笔者的经验是急性期粘连可用无损伤钳或吸引器钝性分离,慢性期可用剪刀锐性分离。同时熟悉阑尾区及回盲部局部解剖,从而减少肠管及系膜血管副损伤。

3.1.2 阑尾根部坏疽 阑尾根部坏疽或粪石嵌顿于根部时,组织水肿质脆明显,合并盲肠壁炎症,无法在根部Hem-o-lok结扎。本组比例27.3%(6/22),为避免发生肠瘘,常行八字缝合加网膜覆盖,或盲肠壁全层间断缝合,而镜下操作对术者技术要求高,难度较大,此时中转开腹为宜。冷蔚等[9]报道阑尾根部坏疽穿孔(2/10例)导致中转开腹原因一是此时盲肠壁因为炎症波及,往往水肿较脆;二是腹腔镜下的缝合较之开腹更困难,而且打结力度不好掌握,容易切割组织。阑尾根部处理是LA手术的关键步骤,国外多采用Endo-GIA处理阑尾根部,国内多采用丝线或钛夹或可吸收夹或圈套器套扎来处理阑尾根部,不同方法各有利弊。钛夹处理阑尾根部安全性差,容易松动、脱落,有粪漏形成可能,Hem-o-lok结扎锁远端特殊锁扣装置可预防滑脱,目前尚未见应用Hem-o-lok结扎锁处理阑尾根部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报道[10-12],本组病例未见粪漏发生,证实其安全可靠。直接丝线缝合结扎阑尾根部虽然可行且价格低廉,但要求术者有熟练的镜下打结技术,因为阑尾根部水肿或技术原因造成结扎不牢则有粪漏发生可能,圈套器套扎受阑尾炎症、粘连等因素影响小,但其相对于Hem-o-lok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另一不足之处是价格贵。笔者的经验是镜下Hem-o-lok夹操作简单,无需学习曲线,适合基层医院及初学者使用,镜下丝线缝合打结需规范化培训,有一定学习曲线,但在处理根部坏疽穿孔严重时丝线缝合结扎较Hem-o-lok更安全可靠,熟练掌握镜下缝合打结操作,将明显有益于阑尾根部处理,可减少中转开腹的比例。

3.1.3 出血 术中用力过猛,气腹针或穿刺鞘损伤血管,主要为腹膜后大血管,出血量大,速度快,需中转开腹完成止血,本组未遇到此种情况。部分患者阑尾系膜粘连成团,分离时导致阑尾动脉出血,血管回缩,术中止血困难,本组发生2例,开腹后直视下缝扎止血,效果满意。根据解剖知识阑尾与系膜交界处两层浆膜之间脂肪极少,主要为细小阑尾血管出入阑尾,阑尾系膜脂肪组织中越远离阑尾出入阑尾的血管越粗[13],笔者的经验是处理阑尾系膜时应尽量靠近阑尾,即使出血,容易夹住系膜残端止血,远离阑尾处理系膜易出现出血量大,血管回缩,止血困难,增加镜下操作难度,从而增加中转开腹率。

3.1.4 阑尾肿瘤 术中腹腔镜探查发现患者为阑尾肿瘤,因术者技术水平有限,不宜在腔镜下手术,本组出现3例,均转开腹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前充分询问病史,查体,腹部CT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从而降低术中开腹率。

3.1.5 肠道损伤 阑尾与周围肠管炎症粘连致密,局部解剖结构不清,或患者腹腔内粘连,盲视穿刺气腹针或穿刺鞘,以及术中使用弯钳、剪刀、电钩、吸引器等不当等造成的肠管损伤,此时需立即开腹修补,本组未发生肠管损伤。腹部穿刺孔切口略大于穿刺套管周径,穿刺时Trocar要顶住大鱼际肌,食指或中指尽可能远地按在套管顶端,需手腕旋转用力,当有腹膜突破感时即止。同时镜下直视下操作,在看不清视野的情况下,不可盲目操作,在视野外的腹腔镜器械绝对不能随意操作,避免损伤腹腔内器官和组织。

3.1.6 其他 部分患者由于腹部手术史导致腹壁与网膜、肠管粘连,导致建立第一穿刺孔困难,从而中转开腹,本组2例。第一穿刺孔的选择要考虑是否有腹部手术史、腹壁瘢痕、腹膜炎病史,选择远离瘢痕位置做穿刺孔,必要时开放法置套管。由于腹腔镜下没有触觉感受,部分异位阑尾,如腹膜外阑尾、浆膜下阑尾、肝下阑尾等术中阑尾寻找困难,中转开腹,本组1例,为盲肠后位阑尾,局部粘连重,显露困难,开腹后完整切除阑尾。异位阑尾的概念全国高等学校外科各版教材中从未提出明确的概念。只有专科书《阑尾外科》作者毕玉华等[14]明确提出阑尾畸形及异位阑尾概念。异位阑尾是指阑尾根部异常,不应和阑尾末端伸向的不同方向相混淆,异位阑尾根部常在升结肠之外侧,或在结肠肝曲部位,而盲肠部阑尾缺如。由于临床医师缺乏对异位阑尾认识,造成使用不当的手术方式,增加中转开腹率。

3.2 正确认识中转开腹 随着腹腔镜技术及器械的发展,以及更多基层医院的手术开展,LA一定会成为阑尾切除术治疗的金标准,但要以手术安全为重,术中操作困难或术者没有把握时应及时中转开腹。中转开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15],是术者必要时的明智之举,绝不是手术失败。同时,腹腔镜下探查阑尾位置、腹腔脓液清洗为开腹手术创造了条件。总之,熟练的镜下缝合、打结等技术及娴熟的开腹阑尾切除技术是保证LA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

[1] Masoomi H, Mills S, Dolich M O, et al. Comparison of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endectomy in adults: data from the Nationwide Inpatient Sample (NIS), 2006-2008[J]. J Gastrointest Surg,2011,15(12):2226-2231.

[2] Tiwari M M, Reynoso J F, Tsang A W, et al. Comparison of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and open appendectomy in management of uncomplicated and complicated appendicitis[J]. Ann Surg,2011,254(6):927-932.

[3] Wei H B, Huang J L, Zheng Z H, et al.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endectom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J]. Surg Endosc,2010,24(2):266-269.

[4]王育和,刘家峰,徐大华,等.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12):1184-1185.

[5]舒柏荣,张克难,聂传庚,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61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2,7(1):148-150.

[6]甘毅,刘文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和指征探讨(附21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7,9(2):199-200.

[7]王宇,吕谦,赵英.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31-32.

[8]席建平.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117-118.

[9]冷蔚,李蜀华,李由.1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的再认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161-162.

[10] Koluh A, Delibegovic S, Hasukic S, et al. Laparosgcopic append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ppendicitis[J]. Med Arh,2010,64(3):147-150.

[11] Partecke L I, Kessler W, von Bernstorff W, et al.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using a single polymeric clip to close the appendicular stump[J]. Langenbecks Arch Surg,2010,395(8):1077-1082.

[12] Delibegovic' S, Matoviic' E. Hem-o-lok plastic clips in securing of the base of the appendix during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J]. Surg Endosc,2009,23(12):2851-2854.

[13]孙轶,卢永刚,范吉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技巧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1):43-44.

[14]毕玉华,由仁和,傅洪宝.阑尾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13.

[15]汤家兵,朱耀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12例报告[J].腹部外科,2008,21(1):40-41.

猜你喜欢
坏疽系膜盲肠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对Ang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MMP-2、TIMP-2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隧道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