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景贵 杨治菁
职校生专业学习心理与职校积极课堂教学的建构
□崔景贵杨治菁
职校生专业学习的消极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自卑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感和被动应付状态,从教学反思视角分析,主要原因是教学观念落后、专业教法呆板、教学内容陈旧、课堂环境沉闷、评价片面单一。建设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积极课堂教学的心理意蕴就是培育积极心态、启迪专业心智、提升发展心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职校要从教学理念、目标、过程、方法、环境和评价等方面系统建构积极课堂教学模式。
职校生;学习心理;现代职业教育;积极课堂教学
职校学生的专业学习是职业教育最为关注的问题,促进和引导职校生学习心理和谐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职校生专业学习中存在着不少消极心理问题与状态,阻碍着他们的专业成长和个性发展。正确认识职校生专业学习的心理世界,反思问题,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才能培养职校生专业学习的积极心态。深入推进职校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建构积极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促进积极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文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号)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而当前职校生在专业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更需要高度重视、全面分析。
(一)职校生专业学习常见的消极心理
职校教师经常抱怨,自己在讲台上讲得劲头十足,学生在课堂上要么呵欠连天、睡觉,要么一脸茫然、“神游天外”,甚至玩手机、打游戏、吃东西、看小说、聊天的学生也大有人在。一些教师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对课程的内容往往 “左耳进、右耳出”,基本上是一群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不愿意学习、不思进取的“学差生”。较低的生源质量使得职业学校成为问题学生的聚集区域,职业学校教育似乎成为“三流教育”、“差生教育”的代名词,职校生几乎成为“后进学生”的同义语。这使得部分职校生存在比较突出的消极心理,就像一位职校生所说:“读了职校后我一点也不开心。走在外面都好像比别人矮半头似的,感觉真的很差。”他们觉得在职校就读的自己是人生的失败者、淘汰者,自己的未来是黑暗的、没有前途的,毫无希望可言,从而自暴自弃、自甘落后[1]。
职校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学习的诸多心理问题。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校学习自信心不足,对学习目标几乎没有什么考虑,只求能够过得去,得过且过;一些职校生在学习上过分追求 “实用化”、急功近利,觉得思想品德和文化基础等课程学了将来也没用还不如不学,在学习动机上层次较低;也有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不愿学最终发展到厌学、逃学;同时他们缺少必要的反省意识,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更不懂得对学习上的失败进行合理归因,对学习的元认知能力水平较低。一些职校生迫于父母的压力,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对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一到要考试就倍感焦虑,有着明显的厌学情绪及行为[2]。
职校生专业学习的消极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比较突出的专业自卑心态。职校生对自我和专业存在消极认知,大多认为自己在升学考试中失利,被迫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是中考升学的“失利者”、“低能儿”,是学校、班级的“多余人”和“边缘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夸大了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什么也不如别人,自己总是低人一等。过低地评价自己,自我怀疑、自我设限,“我不能”、“我不会”、“我不行”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与思维定式,他们渐渐失去了人生的目标与追求。许多职校生不仅对自己感到自卑,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是消极评价,认为自己的专业将来难有作为,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与理想。
2.比较普遍的习得性无助感。职校生的习得性无助感主要表现在成就动机水平低、自我效能感低、自我认知评价低、心理健康水平低等四个方面。他们认定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能者,无论怎么努力也不会取得成功。他们遇到困难不做任何努力就轻言放弃,一学习就感到紧张、恐惧,怕上学、怕见老师、怕考试,更怕公布成绩,甚至逃学和离校出走。面对学习失败,不少职校生认为是“运气不好”、“教师教得不行或考得太难”,或者“自己的脑子不好使”、“先天不足”。由于长期处于班级“最底层”被漠视、歧视,缺乏关爱,一些职校生产生抑郁、焦虑、社会适应不良,甚至渐渐变得自我中心、自私狭隘、自我封闭,与人相处敏感多疑,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与同学关系疏远[3]。
3.比较常见的被动应付状态。部分职校生消极对待学习问题,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学,然而迫于家庭的压力,他们不得不继续接受学习,这种被压迫的感觉使得他们更加讨厌学习,对课堂教学安排要求总是被动应付,甚至出现逃课逃学现象。对家长提出学业上的要求、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他们可能满口答应,实际上却是糊弄应付,甚至不予理会,表现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情况,只求能够“混”到毕业,巴不得早点离开学校课堂去就业。
(二)职校生专业学习消极状态的教学反思
职校生在专业学习中产生诸多消极的状态与心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职业教育教学观念陈旧落后。职业学校的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教育观念,存在 “教师中心化”和“普教化”等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使得整个职校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对课堂没有归属感,渐渐也就习惯了在课堂上走神等。有些职业学校对自身的办学定位存在偏差,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把握住职业学校的专业特性,存在“普教化”倾向。课程设置以文化基础课程为主,辅之以少量的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更是少之又少,偏离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轨道,自然让职校生对课堂兴致不高,在课堂上无精打采。
2.专业课程教法机械呆板。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一直沿用传统的做法,课堂上基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及兴趣所在,一些职校教师的教案甚至连续用了好多年,更有教师完全是填鸭式、注入式讲课,把教学理解为“念书”,课堂上缺少互动性、实践性与活动性,学生对课堂教学环节几乎没有参与感,对专业知识技能“听不懂”、“不想动”也就“学不来”。
3.课程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职校生在学习中注重实际,愿意学习“有用的”操作知识,对于“无用的”理论课程则兴趣平平,而部分职业学校由于设备条件等原因开设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则偏少,让学生缺少动手的机会。对于很多专业原理等理论性知识,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很难真正理解。同时也有许多内容脱离职校生的实际水平,显得过深、过难、过于抽象,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渐渐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4.课堂教学环境沉闷单调。职校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同两张皮被分割开,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很难建立民主平等、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常常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很少对班级人际关系进行建设,同学关系比较冷漠,缺少心灵交流,无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促进。没有良好的、积极的课堂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自然就显得沉闷、压抑,学生也很难出现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情况。职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将教学环境和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任何的愉悦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5.教学评价方式片面消极。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大多以学生的成绩、名次作为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标准,而多数职校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中较容易遭受失败与挫折。一旦学生成绩偏差,职校教师就认为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不努力、不用功,很少从肯定、欣赏的角度评价他们,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压抑郁闷状态,逐渐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职校生的专业学习心态与课堂教学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消极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职校生专业学习中的消极心理状态。消除职校生专业学习存在的消极心理状态与问题,促进职校生实现更积极的职业心理发展,要从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入手,对职校课堂教学方式与过程进行积极建构。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职校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职校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取决于职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职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从心出发、用心而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启迪他们的专业心智,提升发展他们的心力,从理念、目标、过程、方法、环境和评价等方面入手,系统设计与科学建构积极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和促进职校生专业学习心理和谐发展。
(一)积极课堂教学的心理意蕴
课堂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性出发,根据课堂教学的规律与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所谓积极课堂教学,就是让职校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激发职校生生命的热情和学习的愿望,着力追求积极的学习目标与体验,培养积极的学习能力与品质,培育积极自主的个性与人格。积极课堂教学的核心元素是以积极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专业学习为主题,以和谐高效课堂为主导。所谓学会专业学习,就是职校生想学专业、会学专业和学好专业。积极课堂教学可以提升职校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加职校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探索专业问题,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1.从心出发,培育积极心态。课堂教学是心理活动过程。积极的心态是一种正向、乐观、进取的心态,对人的行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速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职校生拥有积极的学习心态能够明确自己为什么学习,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还能够在学习中表现出认真、勤奋、谦虚等性格和自觉、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不会轻易被困难所打倒,对学习保持热情高涨的积极性,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4]。培育职校生的积极学习心态,职校教师自身必须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关爱的教学氛围。关注职校生专业学习心理,理解学生心理需求、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开发学生心理潜能,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增强职校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信心。教师还要多与职校生平等地沟通,让他们产生被承认、被关爱、被尊重的感受,促进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5]。
2.用心教学,启迪专业心智。职校生拥有专业心智,可以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专业思维的发展,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最后有助于他们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职业教育倡导心本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心“唤”心、以心“焕”心。职校教师要用心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以关爱与尊重,用爱心去召唤,用心灵去面对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差别,对课堂上的问题学生宽容耐心,以积极教育的心本管理来代替对问题学生的担忧与斥责,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与特点,对他们抱有期待,积极赞赏鼓励并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来转化、引导问题学生,促进职校生健康和谐成长。职校教师还要改变传统说教的教学模式,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尤其是专业的技能智能职能、专业的品质特质气质、专业的思考思维思想。
3.导心服务,提升发展心力。心力即心理社会能力,指一个人的由内到外的综合能力水平,不仅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而且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的、积极的行为能力[6]。职校生如果能够具有较高的心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就会以坚定的信念面对困境,适应职校环境,积极主动地学习。提升职校生心力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规律,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完善心理素质,促进职校生的心理全面和谐发展,并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成功的期望,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逐步发展完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研究职校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依此设定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升职校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发地、主动地学习,增强职校生的成就感、自信心。
建构积极课堂教学,基本任务就在于积极引导职校生专业学习心理和谐发展。心理和谐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统一的状态,对外界事物抱有平静适度、热情友善的态度,人与外界环境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并能化解内部或外部冲突。职校生专业学习心理和谐发展,就是职校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目标,正确面对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索积极地解决问题,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规划。职校生专业学习心理和谐发展,有利于职校生更好地学习专业,他们能够树立起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认真吸收专业知识技能,敢于尝试学习和练习,主动克服专业学习中的困难,和老师之间能够彼此信任,和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二)建构积极课堂教学范式的基本策略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环节也将是课堂。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建设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系统构建积极课堂教学模式要从教学理念、目标、过程、方法、环境和评价等角度入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引导职校生专业学习心理自主和谐发展。
1.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理念应该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需要职校教师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注重启迪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同时职校教师还要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改变原有的“上位者”心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学生的朋友、引路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选择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研究能力等。
2.注重学力的课堂教学目标。学力主要是指学生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和能力及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构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态度、知识和能力的总和。课堂是学生学力生成的场所,就要把培养学生的学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来看待。职校设立以学力为重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培养职校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生存的能力,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发展学生学力,要把培养职校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放到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一样的高度。在职校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动力的增加、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整体学力。
3.合作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设合作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思考、探究、讨论,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合作高效的学习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职校教师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用宽容的心态面对职校生的不足,对他们多一些信任与赏识,对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积极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潜能,增加他们的自信。职校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心理和谐的班级环境。心理学家哈姆柴克认为:学生只有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才不会退缩,敢于尝试学习。在教学中职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根据专业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相互讨论最后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引导。建设合作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兴趣、能力等,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针对职校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课堂注意力不够持久的特点,“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节奏”的教学原则适用于职校课堂教学。即根据学生基础差的特点,让学生在较低的起点上,小步子前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并给予学生快捷及时的反馈、评价。这种教学方式由于教学目标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积极肯定的评价,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4.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教与学、师与生平等互动的交往情境以及教学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引导学生在与岗位职业相匹配的情境中,手脑并用、知行结合、理实一体,自主学习,在做中学、学中做[7]。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并不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比较重视“案例教学”,重视问题的实际解决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8]。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都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但不管以哪种方式组织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学生始终都是处于教学的核心地位,教师则处于咨询与辅导的地位,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自身的行动能力还能得到提高[9]。
5.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职校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及他们的专业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极力为学生营造敢于质疑与独立探究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动脑分析能力和勇于创新能力,让他们转被动的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职校教师还要加强班级人际环境的心理建设,在班级中营造出民主平等、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真诚互助的同学关系,让学生从独立的探索学习转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让职校生在形成探索知识能力的同时学会合作。
6.多元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一要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职校教师除了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外,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效。二要考虑在课堂中是否体现了专业特色,只有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彰显职教课程的专业特色才能说这是一堂好课。三要关注是否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只有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才能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技能的自主建构者、共同建构者,才能说明课堂教学真正有效高效。
培养职校生积极的专业学习心态,就要推进职校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富有职业教育特色与成效的积极课堂教学范式。从事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尊重科学、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与勇气,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与创新,努力建构智慧和谐且高效优质的积极课堂教学范式。
[1][2]崔景贵.职校生心理教育论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1,71-72.
[3]崔景贵.解读职校生“习得性无助”现象:心理症结与教育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65-72.
[4]崔景贵.学校心理辅导新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93.
[5]赵建新.培养中职学生积极心态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3(17):57.
[6]陈明.未成年犯心理社会能力特征及其干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4-5.
[7]徐书芝.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以石家庄第三职业学校教学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2:6.
[8]贾格维.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21-22.
[9]崔景贵.心理学视野中的德国职教行动导向教学范式[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 (7):25-31.
责任编辑韩云鹏
崔景贵(1968-),男,江苏海安人,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杨治菁(1991-),女,江苏南京人,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职校生心理与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研究”(编号:BJA130094),主持人:崔景贵;本文得到江苏理工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资助。
G710
A
1001-7518(2015)07-0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