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佛经验看高校对信息时代的应对之策*

2015-01-31 16:41
中国电化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哈佛大学哈佛信息时代

朱 庆

(安徽大学 法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从哈佛经验看高校对信息时代的应对之策*

朱 庆

(安徽大学 法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哈佛大学在信息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哈佛大学基本实现了对前述挑战的积极应对,其诸多改革与创新之举均卓有成效。通过升级图书馆,重新整合了各类数据资源;通过开设并及时升级网络课程,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大幅提升了自身形象,扩展了其影响力;通过在小班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实现了跨国深度专题讨论以及高校与业务部门的良性互动。哈佛的经验对我国高校应对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哈佛大学;信息时代;图书馆重组;网络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提出了从硬件到软件,从教学到科研,从管理到服务的全方位挑战。在一系列的挑战中,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作为信息收集与保管者的图书馆如何整合信息化的数据资源,为师生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第二,作为信息利用与传播者的学校及各院系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开设与时俱进的课程?上述两个问题是现代所有高校所无法回避的。在信息化的浪潮下,一些传统老校逐步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一些新生力量则充分利用了信息时代的机会异军突起。对我国大部分高校而言,其应对信息化时代需求的举措通常有“自生自发”和“洋为中用”两条路径。由于信息化所依托的先进技术与概念通常源自美国,又以后者为主流路径。

当我们把视线放到美国,又会发现美国高校的信息化探索往往始于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为数不多的几所顶尖大学,其中又以哈佛的经验最为可贵。因为其一,作为拥有近400年历史的美国第一所大学,悠久的历史赋予其无穷荣耀的同时,也保留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面临较其他高校更大的阻力。其二,作为占地数百公顷,拥有几乎全部学科的航母式大学,其任何一项信息化的举措都意味着巨额的成本支出。那么,哈佛是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从容应对信息时代各项挑战的?又是如何化解历史包袱,始终稳居世界顶尖大学前列的?其中无疑蕴含着很多可圈可点的经验,相信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对我国相关高校的信息化举措,将会产生不小的借鉴意义。

二、哈佛大学对信息时代的应对经验

(一)升级图书馆,整合数据资源

哈佛图书馆(Harvard Library)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书数量最多的大学图书馆(其馆藏总量已超过1700万册/件,并且以每年7%~10%的速度递增)[1]。如此庞大的馆藏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为哈佛增加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一方面,信息数字化、无纸化的趋势令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哈佛图书馆曾试图通过与Google公司合作,以宣传自身的馆藏,从而达到吸引用户的目的。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反而适得其反,加剧了用户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2]。另一方面,不论是既有馆藏的管理与维护,还是新增馆藏的补充与编目,都需要巨额的支出。哈佛图书馆每年的预算达7500万美元,即便如此,在专著和期刊价格不断上涨、馆藏文献流通成本不断增加背景下,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受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哈佛大学获得的募捐资产在2008-2009财政年度内猛降30%,其学校管理的投资基金也大幅缩水。巨大的财政压力逼迫哈佛校方对图书馆全面“轻装”“升级”,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哈佛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图书馆的“升级”主要表现为“权力集中化”“规格统一化”和“资源共享化”三个方面。前述升级活动固然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学校财政困难关系密切,但事实上,很多升级活动早在2008年以前,已经开始先后论证或实施了。金融危机只是其全面重组图书馆的一个导火索而已。

1.权力集中化

哈佛图书馆通常被视为“一个”大学图书馆,但事实上是一个由73座图书馆构成的图书馆系统。哈佛各图书馆由各自所属院系、部门和机构提供经费并负责管理,互相之间基本没有主馆和分馆之分。这种格局不但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经济上的浪费,还给校内馆际合作平添了许多障碍。因此,哈佛2011年实施的图书馆重组,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权力集中化”倾向。经重组整合,哈佛的70余座图书馆被划分为五大板块,而其信息工程则被划为三类服务:信息存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以及信息数字化服务。资源整合后,各图书馆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保留其原有的特色及学科发展方向,但在资源信息管理、内部合作以及对外谈判等问题上,则需要服从统筹。在新的组织结构下,哈佛内部各图书馆间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系统内部资源的整合,从而为系统内部的有效沟通与协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且,新的组织结构从根本上改善了哈佛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决策方式以及执行效率,提升了其对外谈判的能力,有效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实现了其在管理上的“升级”。

2.规格统一化

图书馆的资源类型有很多,不同资源的表现形式和规格均有差异。以往上述不同类型的资源均分别归类管理,而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将前述不同类型的资源在目录上做成统一规格,并利于计算机检索,是无法回避的难题。对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便开始了对卡片目录标准化格式的研究。1965年,哈佛引进了机器可读目录(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e,MARC),MARC是一种描述能力很强的元数据格式,哈佛馆利用MARC可对前述所有类型的资源进行编目[3]。近50年来,哈佛的馆藏目录规格经历了从卡片目录、MARC到Hollis系统的逐步统一与升级过程。Hollis全称为Harvard Onlin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其最初是哈佛图书馆的书目采购子系统,在1988年起被正式作为全校通用的馆藏目录数据库和检索平台。在随后的十多年间,哈佛率先完成了数千万的卡片目录信息全部转换成电子目录,并输入Hollis系统的工作。规格统一并不断升级的检索平台充分体现了哈佛对信息时代的积极回应与追求创新的理念。

3.资源共享化

由于学术出版物的价格节节攀升,学术资源电子化的潮流势不可挡,哈佛图书馆自1999年起便推出了一项“图书馆数字化”项目。一方面与出版社开展合作建立电子出版平台或合作出版学术期刊,以共同促进学术传播并降低资源购置成本[4];另一方面将哈佛魏德纳图书馆的“文献保护中心”改组为“保存与数字化图像服务中心”,集文献保护与修复、文献数字化加工于一体,并花费1000多万美元将馆内珍稀文献和古籍善本数字化以便于用户阅览。此外,2011年哈佛大学加入了Borrow Direct联盟(常春藤高校图书馆联盟),从而得以与麻省理工学院等8所一流大学的图书馆互通有无。由此,哈佛的用户可以从哈佛图书馆网站上搜索到5000万份的文献记录,并可以获得在线预约服务。

哈佛大学在获得学术资源的同时,也大量分享自己的资源。其耗费巨资做成的大量数据图书也同时向HathiTrust和DPLA(Digital Public Library of America,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等致力于数字化文献共享组织免费提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二)开设网络课,增加国际影响

1.信息时代下网络课程的几个阶段

科技的发展为远程教育提供了不断升级的契机。在信息时代下,早期的广播电视课程借助网络平台也逐步升级为网络课程。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启动了网络课程项目,其目标是令全世界的学习者能够公开、自由地分享知识与交流思想,并从中获益[5]。英美的很多著名高校纷纷效仿,共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不过早期的网络课程大都是录制教师上课的视屏并上传,网络终端的学习者无法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几乎为零。

为进一步提升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增进师生间的交流。近年来,网络课程由开始的单纯视频模式升级为可以大规模互动的网络课堂,即“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网络公开课)模式。2012年3月,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启动了一个新的非营利性的项目——MITx项目。哈佛大学也随后立即跟进。同年5月,两校共同宣布开启——edX项目,即每所大学各出资3000万美元,分别建设MITx和HarvardX,作为共同项目edX的组成部分,联合提供“慕课”,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标准意义上的“慕课”项目。2012年也因此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edX项目于2012年秋季推出了首批5门课程,目前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分别提供30和35门慕课。新平台的使用将不仅为在线学生建立全球化社区,也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研究提供支持。此后,很多著名机构都加入到了慕课的竞争行列,Coursera、Udacity等大型慕课平台纷纷上马,与edX一起成为慕课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后两者均已进入中国。

尽管目前对慕课的评判尚有分歧。保守派如新媒体联盟CEO拉里·约翰逊先生认为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改变有限,远远没有达到倡导者所宣称的“革命”或“颠覆”[6]。乐观派则认为慕课的产生将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新革命。例如哈佛大学教务长艾伦·M·加伯(Alan M.Garber)即表示:“到了5年之后(edX项目一期)结束的时候,我们现在所做的将会变得完全不同”[7]。

2.哈佛大学开设不同层次网络课程的经验

尽管从网络公开课到慕课,哈佛均未开先河,但其作为世界顶尖高校,总能敏锐地把握每一个动态,并可以始终保持在第一方阵前列的位置。

在早期版本的网络公开课中,哈佛大学开设的“公正”(Justice)课无疑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至今已有超过1200万人通过iTune-U或Youtube学习了这门课程,这还不包括中国境内数以万计的通过网易公开课等平台参与课程学习的人群[8]。该课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哈佛校方对此门课程的精心打造。用“精品化意识”“精英化团队”“精细化管理”来形容这门课程丝毫也不为过。

该课程的主讲人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Sandel)教授以其1982年所著的《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一书中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评而闻名。其作为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拥有极高的学术声望。作为哈佛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公正”(Justice)课自1980年起由桑德尔教授主讲以来,一直广受欢迎,并连续多年成为哈佛大学注册人数最多的课程。因此2009年秋季,哈佛大学启动的课程公开化项目时,“公正”课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校重点打造的品牌课程。除主讲人档次高外,“公正”课的制作也堪称一流。本课程由哈佛大学与波士顿公共电视台合作录制,专业电视制作团队的加入保证了课程视频从声响质量到整体编排的高水准。课程讲授的场地选在位于哈佛纪念堂内部的桑德斯剧场。在这个著名的百年剧场里设有1166个座位,座位采用两层设计、环状排列,保证了上千名学生可以顺利地同时参与其中。同时,桑德斯剧场还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剧场,具有充足的舞台光源和顶部照明,可以保证良好的拍摄环境和完善的设备支撑。慕课时代到来后,“公正”课作为首批HarvardX课程的组成部分,也进行了升级。新版“公正”课通过数台平板电脑现场录像,再连通互联网,把学生同来自日本、中国、巴西以及印度等四国的大学生组织到一起,就一系列复杂问题进行讨论[9]。

慕课的参与学生动辄上万人,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学生队伍,怎样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对此哈佛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例如,每门慕课均设有在线讨论区(Online Chatroom),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流平台问题。在那里学生们可以贴问题和评论,老师、助教和其他学生能够回复。不过,即使如此,在需要人文知识积淀,而大部分学生尚不具备这种积累的课程里,大批拥有相关专业修养的人士加入讨论区便显得非常重要。对此,哈佛采取了征集校友作为志愿者加入的方式来有效应对。例如为保证“古希腊英雄人物”这门课讨论的质量,哈佛校方于2013年向上万名毕业生发出邀请信,请求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充分发挥才智,参与学校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推广。担任该课程内容板块和社会媒体板块的编辑克劳迪娅·菲罗斯女士表示,为确保网络课程的良好运营,他们对申请的毕业生会进行筛选。在邀请信发出之前,事实上已经有12名校友受聘了。他们大都是本课程主讲人乔治·纳吉博士曾教授的毕业生。每位毕业生的工作均是义务的,每人每周大约要花费3-5个小时帮助在线学生[10]。这一安排效果良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得到了从选课学生到参与校友的高度评价。

(三)升级小班课,强化教学效果

信息化时代使“慕课”从理想变成了现实。不过,大规模在线网络公开课程并非对全部课程均适用。事实上,目前的“慕课”大都是科技类课程或人文类的通识课,对于需要以小班形式深入讨论的很多文科专业课,特别是法学院和商学院的案例讨论或专题讨论,往往由于其专业程度高,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亦较高仍以保留小班教学模式为宜。美国法学院排名的一项很重要指标是生师比,生均占有教师资源越多,得分越高。这项指标的设计与法学院对小班教学的需求特别强烈直接相关。根据笔者在哈佛法学院访学期间的观察,该院每年开设的专业课有300多门,其除了极少数的专业基础课采用100多人的大班为单位教学外,其余均为小班教学,每个班的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唯此,才可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就相关话题可以有充分讨论与交流。

不过,小班教学并不意味着与信息时代绝缘。哈佛的很多小班课程也大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法学院2013年秋季开设的“中国在世界风云变换中的地位”(China’s Role in a World Order in Flux)在保留小班模式的基础上,同时引入了网络远程教学的技术,将哈佛法学院与地球另一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各十多位师生连接在一起,由著名的中国法专家安守廉(William Alford)教授领衔,带领大家对包括中美关系、食品安全、非洲开发中的一系列政治与法律问题共同研讨,在尊重各方立场的前提下对一些重要问题求同存异。又如法学院2014年春季开设的“公司高管补偿机制与公司治理专题研究”,由以理论研究见长的Jesse Fried教授和实务经验丰富的Isaac Corre(一家跨国对冲基金公司的合伙人和高级董事,2014年春季学期在哈佛法学院任客座教授)联袂开设。这门课几乎每次课都会邀请来自投资公司或监管部门的高管参与讨论,由于相关人士包括教授自己大都事务极为繁忙,有的专题会遇到部分老师无法到堂的情况。作为应急预备方案,哈佛方面会请相关专家在其方便的地点进行网络或电话接入,参与课程。从笔者旁听的感受来看,其画面和音质的传递非常流畅,课堂效果并不会因部分老师的远程参与而受损。

三、启示

作为世界顶尖高校,哈佛大学在接受和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方面,一直可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其锐意开拓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尤其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其对edX、跨国小班讨论课、电话参与讨论的探索和实践也颇值我们借鉴。

具体而言,目前国内的一流高校大都实现了校馆与院系分馆的资源统一编目,校内共享。以清华大学为例,目前该校除学校图书馆外,设有六个专业图书馆(经管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法律图书馆、文科图书馆、美术图书馆、金融图书馆),主要为各自学科的教学科研服务。从1999年以来,在校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平台上,各专业图书馆陆续与校馆实现了业务管理和读者服务的对接。这样当然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但由于大部分专业图书馆隶属于所在学院,其从馆舍、文献资料、设备、人员,到运行经费等均由相关学院提供,资源重复建设,大量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也较为明显。此外,在信息化时代,对于已经电子化的诸多资源,例如学术期刊和相当一部分图书,是否仍然需要投入大笔经费购置,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或者仍保留继续购置的惯例,或者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上述现象说明大多数学校图书馆尚未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馆藏建设进行全面、系统和具有前瞻性的安排。对此,如能像哈佛一样,对图书馆做一个“大手术”,对整合资源、节约经费和提高效率无疑均会产生不小的作用。

“慕课”虽然诞生时间不长,我国的很多高校已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响应。目前国内最大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依托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公司化运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个平台实现了与edX平台的无缝衔接,还协同了海峡两岸的17所著名高校开设了近200门慕课。不过,这些中文慕课不论是知名度,还是参与度,都远低于其他几个英文平台中的竞争者。如果可以从哈佛对从公开课到慕课的“精品化意识”“精英化团队”“精细化管理”等经验中汲取养分,相信对未来相关工作开展会有一定的助益。

在专业课小班教学中,除像中国人民大学那样与哈佛合作开设在线课程的实践外,校外远程专家远程参与的模式目前尚不多见,很多课程仍然寓于狭窄的象牙塔内,缺乏与外界一线实践的交流。教育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设计了“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工程师”等一系列教育培养计划,借此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的交流合作。不过,由于适合参与这项工作的实务界精英,大都事务繁忙,难以确保在上课时间到堂授课。因此,哈佛的小班远程教学与讨论的经验颇值得借鉴。

四、结束语

现代大学已经不能再等同于高等教育,它不但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功能,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缩影和未来社会的雏形,已经超越了教育的范畴[11]。在信息时代,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将逐步转变为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并具备这种思考能力,这种思考包括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12]。这些无处不在的变化与挑战特别值得我国高校加以重视。我国大学教育对信息化的接受和利用相对哈佛而言,反而包袱更小,如能善加利用,后发而先至也并非没有可能,希望相关高校可以从哈佛的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1]王伟.哈佛图书馆重组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4,(1):91-101.

[2]陆波.哈佛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转型及其启示[J].兰台世界,2014,(8):128-129.

[3]OIS Adds MARC Records for E-Journals into Aleph and MetaLib[EB/OL].http://hul.harvard.edu/publications/hul_notes_1331/oismarc.html,2015-05-05.

[4]李丽,张成昱.美国大学出版社与图书馆的多元化合作[J].图书馆建设,2008,(3) :102-104.

[5]何扬,王健,吕金鹤.哈佛大学网上公开课的制作技术和课堂行为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5):71-75.

[6]胡永斌,张定文,黄荣怀等.国际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访新媒体联盟CEO拉里·约翰逊博士[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5.

[7]刘泮,方海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推出免费在线课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9):90.

[8]Harvard Professor Michael Sandel has opened his wildly popular“Justice” class to the world[EB/OL].http://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2/12/a-class-open-to-the-world/,2015-05-05.

[9][10]理查德·佩雷—培尼亚.哈佛大学邀请毕业生参与公益网络课程(人文学科)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8):9.

[11]肖占君,辛宝忠.大学生存危机来临还是高等教育普及开始——大学慕课研究与实践的转向与未来走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5,(3):35-38.

[12]张蔚磊,李馨,赵云建.高等教育数字化学习的未来——访哈佛大学教育技术学专家克里斯·德迪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3-7.

朱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法学教育(zhuqingahu@126.com)。

2015年5月23日

责任编辑:李馨 宋灵青

Harvard’s Countermeasures to the Challenge of Information Tim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Us

Zhu Qing
(Law School,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601)

As a University with long history,Harvard meets many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n information time.However,Harvard solves all the problems by its active and constant innovations.It reorganizes various kinds of resources by upgrade the libraries.It offers the internet courses and MOOCs which improves its image.It introduc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small class teaching,which realizes the in-depth discussion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increa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circles.The experience of Harvard has the model signi fi cance to Chinese counterparts.

Harvard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ime; Reorganization of Library; Internet Courses

G434

A

1006—9860(2015)08—0072—05

* 本文系安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美国一流法学院的教学组织经验与启示”(项目编号:ZLTS201507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哈佛大学哈佛信息时代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国缘之夜”文化交流论坛在哈佛大学俱乐部举行
以开放的心灵走进《哈佛中国哲学课》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