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资》评论员 阴剑锋
在现代农业的大潮中,我们越来越能感觉到滚滚而来的热浪,但是依然还有那么一段路程让人感觉遥远。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还有多远?近日,媒体再次深入基层,聚焦农技推广,在探寻农技推广出路的同时为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从农技推广体系的层面看,乡镇一级依然是短板。在农业大县山东齐河潘店镇,一个镇仅3名农技推广员,3人全部超过50岁。近年来,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很少选择回到基层,而是热衷于待遇相对较高的涉农外企、私企,或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综合管理岗位,极少进入农技推广队伍。与此同时,基层农技推广也面临资金难题。前些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多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办公条件、仪器设备等硬件得到改善。但是,现有工作经费只能满足生产技术指导,不足以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的推广,存在“有钱养兵,没钱打仗”的现象。潘店镇的现实或许就是当下中国农技推广的一个缩影。
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如何完成?这成为我们必须再次思考的话题。在齐河县华店镇,农民赵金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赵金诚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科技示范户”,种地的确有一套。他脑子里的这些种粮技术,既有自己的积累,更有农技推广人员的言传身教。禾苗上有了不认识的虫,土壤里缺了什么养分,赵金诚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能把农业专家请到地头。县乡农业部门开设的农业技术讲座,赵金诚几乎每次必到,绝不落下一堂课。
在齐河县,像赵金诚这样的“科技示范户”,数量已经达到1000名。向下,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个农户;向上,每10个“科技示范户”由1名从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中择优选派的技术指导员联系;再向上,全县精心选聘一名首席专家、1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农技人员组成“专家讲师团”,负责全县农业技术指导。就这样,“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指导员、村有科技示范户”的三级农技服务网络得以形成。目前,齐河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
“种地的事,农民还是看周边农民的,听周边农民的,一个村要是有三五个带头户,就能带动大部分农户。”在赵金诚看来,农技推广最终要落实到农民头上,还是要靠常年生活在村里的人。“要有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让这些人能与县里乡里的专家连接起来。”
“点燃一把火,照亮一大片”,农技推广真正实现落地需要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农民赵金诚带给我们鲜活而有力的启示。在山东齐河,一种老现状让我们再度思考,而一种新现象让我们看到希望。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的根基,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必须在创新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