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光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兴趣培养探究
欧文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学习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象,兴趣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去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并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有重要价值。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如此,只要老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文言文。否则,学生面对文言文就会望而生畏。
其实,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篇章都是文质兼美,已有定论的典范文章,只要把文言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去学习文言文。
如何激发文言文课堂的兴趣呢,笔者就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学生天生就喜欢听人讲故事,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天性,把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满堂灌的教育形式变为生动的、具体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产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去领悟做人的道理,去领悟语言的艺术。如《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柳毅传》这类课文,教师在讲课时,先别忙叫学生打开课本,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启课堂,学生便会对文中的人物产生趣,对文中故事情节产生兴趣,从而对整篇文章感兴趣。学生便很自觉地去看课文,从中积累文言文知识。再如《促织》一文,教师一走进教室就跟学生讲一只蟋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决定全家人性命的故事,学生自然很感兴趣地去听,教师便引导学生去思考文中人物的心理,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学生就会很有欲望去读这篇课文。
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能兴致勃勃地去看书、去钻研,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兴趣是学好语文的驱动力。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就能自觉地学好文言文。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只有亲自真实地去接触文本,全面地进入文本,才能在字里行间触摸到作者及文中人物跳动的脉搏,只有全身心投入到课文阅读中,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或生活阅历或体验去理解领悟文中的全部内容,才能产生兴趣,才能学好文言文。
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阅读只能在具体、真实的怀着求知若渴的欲望的阅读实践中习得,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培养自己的文言文语感。
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文言文不一定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积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生被引入文言文阅读的轨道后,就会萌发与增长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
文言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满怀激情。首先是带着激情范读课文,范读时要声情并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如果教师饱含深情地配乐朗诵,那种现场的情感流露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其次是带着激情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课文。要用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用激情触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对故事情节繁杂,人物多的文言文课文进行表演教学。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差,严重缺乏教具,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如《鸿门宴》一文,找几个表演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表演,按照文中描述的位置安排好人物的座位,这样既生动又形象,学生很容易弄清文中的人物关系及人物性格。从中,学生就对这篇课文产生兴趣,很想去读它,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教育家陶行知写过这样一首小诗,“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强调了手脑并用的重要性。
让学生亲自动手写简短的文言文作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巩固学生的文言文知识,从而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根据有关规定,一学期课堂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而我的文言文作文训练不少于1次,有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我就拿到班上去与全班同学分享丰收的成果,让学生也当“小教师”,让学生对这篇文章发表各自的见解,与作者交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这样真可谓动中有乐,乐中有动,轻松愉快地学习文言文。因为兴趣与文言文教学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多渠道地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兴趣中学,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才会“堂堂教有趣、课课学有味”,学生学起来才有兴趣、才有劲头,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文言文。
★作者单位:贵州剑河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