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华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戴家华
为了营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氛围,打造带有一定情感体验特色的高效课堂,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课题组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作了一些初浅的探索和尝试,希望能给各位同仁带来些许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学注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为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人生阅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生活再现情境,就是针对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和认知特点,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情境。
在《故都的秋》中,作者将江南的秋与北国的秋进行比较,以突出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特点。虽然文中已有“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的形象描述,但还不够,还得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江南的秋之淡、故都的秋之浓。可让学生课外留意身边的秋景,课堂上回想生活中的秋天。让他们明白:通过生活再现情境,让学生明白了江南之秋的特点,再去对
比品读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就能真正体味到故都迷人的秋韵、浓浓的秋味,就能感受到作者深沉的爱秋之意、绵绵的恋秋之情。
语文教学,自然要更多地关注语言。语言描述情境,就是针对那些有鲜活场面感和生动情境的文本,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相应的情境。在这种形象的描述中,原本独立的情境串联到一起了,认知有了依托,理解感悟自然就变得容易多了。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的人生际遇,孤独凄苦的现实处境,悲惨哀痛的无奈心情……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呢?我们紧扣词句内容,通过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将那极富层次感的景象描述出来,学生就会明白,为了排遣心中那深沉的故国之悲、亡夫之痛,孤寂的词人在无助无奈中苦苦挣扎,曾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和努力。可她越想解脱,就越是不能解脱;越想减轻心中的痛苦,就越是痛苦不堪。有了这样这情境体验,再去感受词的悲痛凄苦就不那么难了,自然就能体会词人揪心撕肺的悲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了。
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许多全新的教学形式,也使原本单调的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图画展示情境,就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这种方法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描绘了杭州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千年前词人笔下杭州的自然山水之美和市井面貌之繁华,我们采用了图画展示情境的教学方法。虽然宋代的历史旧迹难以复原,可现实中的情景也成为联想的参照。今天的杭州市着力打造的旅游名片——“三个一”可为教学直接提供资料:“一湖”,即西湖,通过图片展示西湖胜景,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秀丽;“一江”,即钱塘江,通过视频展示钱塘江潮,可让学生目睹“怒涛卷霜雪”的壮美景象;“一城”,即宋城,通过图片展示宋城仿古的街市以及生活情景,让学生大致领略到宋代百姓安居乐业、笙歌处处的生活景象。这样,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就不那么有距离感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也真切可感了。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广度、深度、有效度,成了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语文教学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很多文本有鲜活的人物形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表演体会情境,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依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体验中把握思想情感、领悟主旨内涵。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管是作为表演者还是观众,都会有较高的参与热情,都会在参与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不仅有生动曲折的情节,而且有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感人至深。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将这首长篇叙事诗的精彩情节——兰芝自遣、仲卿求情、兰芝辞别、夫妻盟誓、兰芝拜母、刘兄逼婚、夫妻诀别、双双殉情等改编成课本剧,由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在排演的过程中,为了布置舞台场景、把握剧情变化、揣摩人物心理、体悟人物情感、准确再现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一定会认真研讨诗歌内容,深入分析人物性格,仔细掂量戏剧语言。这个过程,是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合作探研的过程,是深入分析文本的过程,是个性化多元解读的过程,是充分调动心智与激情参与的过程,是在阅读体验中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学习形式,带着问题编排演练,又在表演体验中解决问题,这种学习形式,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作者单位:贵州桐梓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