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融合机制的研究

2015-01-31 13:55林东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7期
关键词:技术型经济社会办学

林东明

福建工程学院产业管理处 福建福州 350108

观察与观点

应用技术型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融合机制的研究

林东明

福建工程学院产业管理处 福建福州 350108

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技术型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将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提升办学实力。本文从发展重要性点明了应用技术型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有益作用,并从建立扶持培育机制、推行协调发展机制、推动项目引导机制等方面对应用技术型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融合机制进行研究探讨。

区域协同创新;应用技术型高校;扶持培育;协调发展;项目引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2014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区域协同创新是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一类创新模式,强调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着眼点,以区域资源特征、战略目标为切入点,通过推动高校与区域支柱产业、产业化基地的有效融合,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建立以促进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创新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建设内涵和实力,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抢抓契机,主动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尤其是新经济增长区域的协同创新发展,对实现自身的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大有裨益。

1 应用技术型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是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

应用技术型高校强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求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对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目标,这要求应用技术型高校须做出正确判断,明确建设目标。

1.1 有助于应用技术型高校明确发展定位问题

发展定位是应用技术型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兴盛壮大是相辅相成的。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拓展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体现,亦可实现高校自身发展与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双赢。高校在拓展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既要考虑国家、地方社会的大环境,又要综合学校自身的校情、办学实力等具体状况,从区域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社会重大需求出发,做出可行性、前瞻性研判,培育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独特办学特色,使高校减少对办学定位的摸索过程。

1.2 体现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价值观

办学价值观是办学主体运用经时间推演而逐步形成的办学价值取向或价值偏好,是对办学认知与行为所产生的趋向性价值导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服务对象应面向地方、面向区域经济社会,此类高校在获取招生生源、办学资金等资源上与“211”“985”高校差距明显,也缺乏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重要性的认识。鉴于此,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把握自身的办学价值观,解决“培养什么样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如何增强服务能力”4个涉及发展道路的问题。[2]正确回答上述问题后,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会认清发展趋势、明晰办学道路。

1.3 促进应用技术型高校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并发展壮大研究平台

服务经济社会重大需求是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驱动因素和激励能量,是提高其服务社会积极性的前进动力。雄厚的学科优势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并满足市场需求的支撑点,也是体现其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和办学价值的重要所在。为此,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积聚力量继承发展优势学科,整合办学资源开设新专业,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将自身的学术成果、智力团队、科研力量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重大需求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地方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及多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参与科研平台建设,打造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库”。

2 有效的融合机制实现应用技术型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2011计划’是个干事的计划,而不是一个分钱的计划,更不是一个划分高校层次的计划。”[3]“2011计划”不仅需要体制机制的改革,也需要理论、思路、方法的创新,应用技术型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也是如此。

2.1 精心建立扶持培育机制

应用技术型高校要从全局的高度,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区域协同创新的各要素、各层次统筹规划。应用技术型高校面向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要扭转长期的思维定式,以区域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亟待突破的技术性难题,结合自身条件,了解相关领域创新主体的优势,确定参与的学科、单位、企业和团队,构建适宜的协同创新体。应用技术型高校要紧贴企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瞄准地方行业、产业发展需要,研究学科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的互动因素,通过汇聚科技创新要素,发挥人才、学科、科技等优势,培育协同创新方向,勇于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一道申报省级甚至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帮助地方产业升级和技术攻关。

2.2 有效推行协调发展机制

开放办学是当今高校的明显特征之一。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整合优质资源,积聚力量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建立跨高校、跨单位的协同创新体系,参与协调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问题。

2.2.1 推动学科资源深度融合 满足社会需求

学科是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基础。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需进一步汇聚特色学科资源,搭建学科创新平台,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基础才能牢固。学科发展及专业设置应符合区域经济社会的重大需求,有利于协同创新体的建设,注重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地方特色的新兴优势学科,推动优势学科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科研机构密切交流、深度融合,使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最大限度地符合区域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向,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该校传承“大机电、大土木”优势,瞄准福建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开展了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与福建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实现工管结合、工文渗透,管文理经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该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职能,突出内涵建设,就业率多年保持省内高校前茅,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体现了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过程中创造的办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2.2.2 加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突出特色科研与亮点

科研是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支撑。特色科研成果使学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具有亮点要素,也为协同创新体建设指明引导方向。实践表明,作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重要载体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对引领高校优势学科发展、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将产生广泛、重要的影响力。应用技术型高校首先要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明确科研主攻方向,针对性开展科研工作,以特色科研打造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特色。[4]其次,学校根据科技攻关的需要,整合学科、专业科研资源,注重高水平科技研发团队建设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核心科技创新成果的竞争力。再者,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利于应用技术型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影响力和效应。高校对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的深度将影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程度。福建省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应围绕福建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需求,关注区域发展规划,加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着重攻克、解决生产难点问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贡献。近年来,福建工程学院联合校内外科研力量成立了福建地方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福建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福建地方建筑研究中心、福建知识产权研究院、福建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加强团队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2.3 把握协同创新的根本 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人才是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根本。当今区域间的经济、文化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资源的争夺。[5]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在人才汇聚与产出方面具备优势,若缺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便无从谈起。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推动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将学校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相结合。应用技术型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应主动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校地合作、校企联合等方式,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构筑人才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应用技术型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前部署、谋划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工作深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制订校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区域经济社会特定资源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培养师生教学科研主攻方向。

2.3 有力推动项目引导机制

项目是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纽带。目前政产学研合作大多还停留在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层次上,缺乏更高、深层次的合作。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要以重大项目为引导,促进多部门共同参与,并对协同创新的工作目标和机制、推进方式等进行统筹安排,从整体上推动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发展。可见,面向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协同创新要以项目为纽带,发挥政产学研各方特长,依托高校的人才、技术等资源,吸引政府、企业加入,共同成立联合体,抢占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制高点,承接学校科研成果的规模化生产,推动重大关键技术项目的推广和应用。应用技术型高校还可以与政府合作的形式,承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参与地方政府相关规划的制订,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从中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另外,高校应敏锐地实施行业企业大合作战略,大胆尝试将政产学研合作的目光投向行业龙头,推进战略合作,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福建工程学院与福建省直单位(部门)、市县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开展课题研究、决策咨询、科技服务等内容;与GE公司、SIEMENS(中国)有限公司、富士通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共建实验室,产生一批重大合作成果,促进该校各项建设发展成就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3 结束语

实行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需要整体设计并系统推进。应用技术型高校需抓住机遇,坚持“立足地方,明确定位,开放办学,校企合作,服务社会,成就学生”的发展思路,依靠自身科技、人才和智力资源,参与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办学实力,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 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l.

[2] 陈晓阳,姜峰.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2(Z3):24-25.

[3] 袁贵仁.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上的讲话[EB/OL]. http://china.caixin.com/2012-05-11/100389199.html.

[4] 程昆.协同创新新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45-148.

[5] 郭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理念与践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9):20-23.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and Region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Lin Dongming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jian, 350108, China

It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that the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universities transform into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UAT). UAT participate into region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an helps universities to identify the target of schoo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trength of university as well. This thesis, from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ment, points out the benefts of UAT participating into region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and discusses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the participation from the points of establishing educ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project-directed system.

region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 suppor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roject-directed

2014-11-12

林东明,本科,助理研究员。

福建工程学院2014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GB-A-14-09)。

猜你喜欢
技术型经济社会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