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

2015-01-31 13:19:58梁甜赵书林梁宝新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参训师德理念

梁甜 赵书林 梁宝新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袁河北保定071500)

积极探索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

梁甜 赵书林 梁宝新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袁河北保定071500)

在近年的教师培训工作中,我校以“科学、规范、服务、有序”为工作的指导原则,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体制机制,改革教师培训方式方法,充实更新教师培训内容,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近三年来,我校共承担省、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57项,参训教师4880人。我校的培训工作以“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宗旨,赢得了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促进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反响。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了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面向京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训方法,开发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立足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乡土化、校本化开发,通过“研、训、教”一体的教师培训方式,使京津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我省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积累了富有实效的教师培训经验。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参训教师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教育

德者,师之本也。师德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校把师德教育作为培训课程的核心要素,贯穿于教师培训活动的全过程。我校的师德培训课程,整合了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理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国情教育五个课程领域,从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方面提高参训教师的道德自律意识,培养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三自教师”。

在师德教育中,我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我们自主开发了授课专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义》,通过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的方式,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范畴的涵义,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共同交流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师德教育中,我们紧紧把握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要素,教育参训教师牢固树立“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在2014年的教师培训课程中,组织参训教师学习习总书记对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回信精神,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这一英雄群体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这样的培训课程使参训教师得到了精神洗礼,很多教师感动得流下了热泪,纷纷表示自己要向西部支教群体学习,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在师德培训中,我们还充分发挥当地师德楷模的榜样作用。2014年的培训工作中,邀请了保定市师德楷模高巍、苗文玲、史兴才等与参训教师进行深度交流。这些来自身边的师德楷模感人事迹,增强了师德教育的感染力。

二、面向京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训经验,发挥先进课改经验的辐射引领作用

在近年来我校承担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中,我们虚心学习京津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训模式,充分利用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培训质量。

在我校承担的教师培训项目中,我们根据课程设置的实际需要,聘请了京津地区的大量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担任培训项目的授课教师。在2014年我校承担的省、市级教师培训项目中,先后聘请了余新、王尚志、刘茗、李俊和、吉春亚、梁婕、李岚等16名专家,共计授课120课时,培训参训教师1947人。这些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带来了前沿性的专业知识、先进的课程理念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参训教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参训教师聆听了这些专家学者的讲座后,在专业知识和专业理念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例如,在市级初中数学教师培训项目中,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新课标组组长王尚志教授给参训教师讲授了“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课程”,王教授分析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及如何对新课标进行整体把握。他让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到授课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妙趣横生,参训教师深深为王教授的大家风范所折服。

在培训项目的设计、实施、管理与评价过程中,我们注意向北京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中心、北京市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等教师培训机构学习先进的培训经验。我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承担的示范性教师培训项目,现场学习该校的培训方式。我们还多次邀请北京教育学院“国培项目”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余新教授来我校为培训参训教师授课,传播该院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我们还通过校本培训,系统学习北京教育学院的研究成果——教师培训项目管理的“五个里程碑”、“十个核心问题”。该院编辑出版的教师培训丛书《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教师培训师的专业修炼》《教师培训质量导航》等著作,成为我校专业教师的必读书目。北京教育学院的“项目负责制”培训管理模式、“五个里程碑”培训质量管理流程、“一页纸项目管理”等培训经验,都应用到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中。

三、实施“研、训、教”一体的教师培训方式,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我省中小学课堂落地生根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不仅需要抱着“拿来主义”的态度虚心学习京津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需要立足我省教育教学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对先进教学经验进行本土化开发,形成切合实际的本土性教学经验。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我们切实转变培训方式,变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培训为参训教师的自主参与和教学双方的平等对话,由机械地克隆先进地区的教学经验,转向对教学经验的本土化改造与内化。我校提出“研、训、教”一体的教师培训方式,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将教研、培训与教学三要素有机统整在一起,充分发挥参训教师在培训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实现培训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促进京津地区课改经验在燕赵大地中小学课堂的落地生根。

“教研”是“研、训、教”一体化教师培训方式的核心要素,它倡导参训教师在培训课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授受式培训课程中参训教师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填装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角色,以研究者的角色自主参与到培训课程的建构过程中。参训教师带着自己明晰的目标和具体的问题参与到培训课程中,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近年来的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加大了教育科研类课程所占的比重,在其他课程领域也渗透科研意识与科研方法的教学,组织引导参训教师通过教育科研自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013—2014年,我校共指导参训教师向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申报732项,目前已有363项课题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顺利结题。“培训”是“研、训、教”一体化教师培训方式的基本载体,它倡导教学方式与参训教师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师培训课堂,深入挖掘参训教师自身的教育资源,充分彰显参训教师的学习主体地位,建设自主参与的课堂、平等对话的课堂、问题探究的课堂。我们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探究为主线,通过“世界咖啡”深度汇谈方式、圆桌论坛、任务驱动式培训、同课异构、实操体验等学习活动方式,增强了培训课堂的交互性、开放性与生成性。“教学”是“研、训、教”一体化教师培训方式的最终目的,它倡导“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将参训教师能否将培训中习得的课程内容,应用于自身教学,作为评价培训实效性的根本标准。京津冀一体化的教师培训课程,不仅意味着参训教师在培训生活中能够学习到京津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意味着这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被参训教师理解和内化,结合自身实际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实现专业知识由他在向此在、由公共知识向个体知识、由认知性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化。所以,我们在培训工作中坚持“为参训教师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对参训教师进行长期跟进指导,指导他们通过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和读书学习等途径实现培训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坚持面向课堂、深入一线,积极开展“送培到县”、“培训进课堂”活动

我校在搞好短期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周边县市的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去,通过“送培到县”、“培训进课堂”活动,针对一线教师现实的学习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活动,将培训课程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近年来,我校接受清苑、高阳、安新、饶阳、宁晋、秦皇岛海港区、永清、肥乡、万全、新乐市等五十多个县级进修学校的邀请,在当地组织的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中担任授课教师,授课专题深受当地教师欢迎。我们积极参与到中小学的校本研修活动中,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面对面地指导。例如,2014年我校参加了阜平县夏庄乡中心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课堂观摩——同课异构——问题研讨——专题讲座”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实现了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互动交流和经验分享,给大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京津冀一体化的社会背景,给河北省的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同时也迫切需要我们转变培训观念,创新培训方式,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和课改经验在燕赵大地的落地生根。我校有信心,有决心,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我省教师的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参训师德理念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8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师太”扛枪
环球时报(2015-01-15)2015-01-15 23:14:21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