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竺建伟
强化底线思维 健全教育装备质量监控体系
文 竺建伟
近年来,随着教育装备投入不断增加,教育装备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教育装备已经不仅仅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其本身已经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载体,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支撑,成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特色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教育装备工作的内涵及外延不断拓展,而教育装备的质量,作为关系着教育教学效果、师生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也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关注。
在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装备中心主任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提出:要健全教育装备质量管理机制,创新教育装备质量监控方式,对于教育装备质量问题“零容忍”。教育装备的质量监管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命题,教育装备部门及学校必须深化加强装备质量工作的认识,强化底线思维,将其作为教育装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育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物质设施,是学校的课程资源,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在广义角度上,教育装备是指学校除土地校舍外的所有的实物资产,主要包括教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场地)和其他场所配置的所有设备、仪器(器材)和教学配套消耗性材料;在狭义角度上,教育装备指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各种仪器设备及教学用品。
一方面,教育装备是市场中的产品,具备一般商品的属性;另一方面,教育装备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对教育装备质量的评价应体现教育教学规律。所以,教育装备的质量涵盖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教育装备作为产品其自身的质量要求,第二个层面是教育装备作为教育活动的必要支撑,其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
在第一个层面,教育装备质量要求侧重“器物”属性,具体而言,包括尺寸合理、工艺精良、部件完整、安全环保、性能可靠、牢固耐用、可维护性、标识包装完整等特征,如安全性要求主要是电气安全、机械结构安全以及材质环保安全等。
在第二个层面,教育装备质量要求侧重“教育”属性,包括教学适用性、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指: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教学要求,能正确反映科学规律和自然现象,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
教育装备作为教育教学的专用产品,在新形势下成为一种课程资源,致力于服务和推进教育改革,其价值核心应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故对于教育装备质量评价,在产品“器物”层面质量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更多地关注教育装备的教育教学价值,关注其能否有效地支持学生动手实践、有效探究及个性化学习,能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等。
教育装备部门对教育装备质量监督指导的职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设计流程,制订规则;另一方面,对学校使用产品质量状况监督指导。要履行好上述职责,必须建立覆盖全方面、各层次的质量监控体系。
1.依照法律规定开展采购工作,建立健全采购制度,用制度规范和约束采购过程和行为
各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实施教育装备招标采购。此外,区县教育装备部门作为采购的管理部门,还应对学校的采购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以制度形式加以规范。
上海市普陀区制定了一套规范且能起到指导作用的教育装备配置和采购流程。根据要求,学校所有的教育装备采购工作都必须在区教育局资产管理中心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例如,对预算在5万元以上学校自筹经费的教育装备采购项目,学校需填报《政府采购申报表》,由区教育局资产管理中心统一上报市政府采购中心,按财政批复方式采购;对于学校专项经费采购报审,普陀区制定了《学校创新实验室设备采管理办法》以规范操作;由学校自行采购的项目,也需填报《学校采购设备申请表》,上报区教育局资产管理中心、区教育局审核后,再按照要求进行采购。普陀区的做法在保证学校教育装备采购规范和质量管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以标准为依据做好教育装备产品适用性审定工作
课程标准是判断教育装备产品符合教学要求的基本标准;产品标准是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最基本的依据,也是产品质量的最低门槛,在采购教育装备时,必须使用国家、行业或地方所颁布的产品标准。
针对学校教育装备标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特别是教学仪器设备品种繁杂、专业性强,且大部分产品没有国家、行业标准的情况,应依据课程标准和产品标准开展产品适用性审定工作,对教育装备产品进行教学适用性和安全质量审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以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为依据,通过专家论证、教师操作试用等方式进行教学适用性审定,确保产品符合教育教学需求;通过企业资质审核、检测报告、抽样送检等方式进行安全质量审定,保证产品安全、优质。
对于无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产品,如何根据需求制定详细的技术参数和要求,我们有如下思考。
教育装备的品种繁多,差异较大,例如有高端的数字化设备,有为某个教学内容定制的教学仪器,也有配套材料中的一段木材、一小块石膏板,这些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为每个产品都制定标准是不可能的,故在质量要求方面,我们根据产品材质或产品类型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制定基础标准。例如,将“教学配套消耗性材料和实验材料”,根据不同的材质区分为“木质、竹制材料”“纺织用品”“胶水类产品”“塑料件”“金属材料”“镜面产品”“泥类产品”“颜料、笔”八大类,明确了每类产品所应达到的质量要求,需提供检测报告的关键指标;对于“劳技教学仪器”在上述8类材料质量要求基础上,补充了“油漆涂层”“五金类产品”“电气类产品”等类型的技术要求。拟通过这些“基本标准”的梳理,对应具体产品的多样化属性,逐步完善每个教育装备的质量要求。关于3D打印机目前尚未出台国家、行业标准,我们根据其产品特点,从整机的电气要求和打印耗材的塑料材质要求两个基本方面,提出3D打印机的安全质量技术指标。
3.强化产品验收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采购质量履约验收把关
教育装备采购到校后,管理部门需及时做好数量和质量验收工作,按照相关标准和合同要求,仔细核对数量、检查装备的完好性、评估其安全性。
验收工作应由采购部门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对于学科性强、较复杂的项目,应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先行试用,再予以验收。对于技术性较强的项目,要组织专家或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参与验收工作。
同时,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质量验收。除常规的目测和基本操作验收外,还可以抽样送至检测机构进行专业检测。目前有些区县在投影机采购验收中,抽取一定比率已安装好的投影机拆下封样送检,验证设备的“流明数”等指标是否达到招标要求。
除了产品在学校安装到位后再进行验收外,还可以通过产品出厂抽检、原材料把关等方式进行质量验收,例如集中采购的幼教玩具,可以在产品出厂前赴企业抽检,待检测合格,才允许送货至各所幼儿园;再如有些区县在校服采购中,采购方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赴校服生产企业对其面料和颜料进行检测,待原材料检测合格后才允许生产。学校的家具类产品,特别是环保要求比较高的儿童家具也可以考虑采取从原材料开始把关的方式,进行质量监控。
4.确保售后服务的落实,掌握学校产品使用的质量状况,加强质量监管和保障办法的探索
教育装备产品配置到校后,要督促供应商落实售后服务,包括配套培训课程。在发现质量问题后,确保沟通顺畅、处理及时、服务到位,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在产品配置完成一段时间后,可以联合教研部门和学校,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形成《教学装备产品使用情况质量报告》,作为今后招标采购活动中考核企业入围资质的重要依据。
同时,各区县装备部门可联合质监部门对已配入学校的教育装备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并随机抽取个别需要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的产品送检,以掌握学校教育装备的质量情况。
此外,还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管手段和供应商的制约办法以及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和探究,如要求教育装备企业提供产品责任保险,减少产品事故造成的损失,保护学校的利益。目前,有较多幼教产品企业购买了产品责任保险,可以将此迁移到其他教育装备的采购中。
5.关注教育装备新产品的研发,引进先进、高品质的产品支撑教育教学
教育改革需要先进教育装备的支撑,教育装备的发展一定要更加关注新技术、新产品。从教育改革发展需求角度出发,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研究,了解其特点、注重适用范围以及研究推广的可能性,通过教育装备发展,服务教育或推进变革。
上海市市西中学建设了思维广场,里面安装的电源与传统的固定电源不同,是可移动的电源,可以拔出并在桌面上方的安装条内找任意位置插进去的,插入并旋转即可进入通电状态,不旋转时不通电。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新技术,却在课程活动中起到了作用,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集体讨论提供了方便。此外,在创新实验室建设中,有许多类似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推进着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教育装备工作人员也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敏感性,从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研究,了解特色特点、关注适用范围、研究推广的可能性,为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1.开展对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培训
教育装备部门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熟悉产品标准,明确质检验收要求和验收方法,规范质检验收程序。同时,区县教育装备部门应加强对学校装备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成为装备质量把关的重要力量,保障教育教学需要。
2.推进加强教育装备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形成日常管理机制,通过健全制度推进学校教育装备质量管理的长效发展。
3.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强学校装备建设全程管理
教育装备需确保质量,在各个环节层层把关,包括计划编制、方案审批、预算申报、设备采购、项目实施、产品验收、运行维护、数据分析、绩效评估等,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
在教育装备项目方案审批的环节中,需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及理念、师资水平、场地条件、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只有教育装备功能强、技术好、效益高的方案,才能保障最终教育装备产品的品质以及整个项目的质量。
4.修订学校教育装备标准
随着上海市基础教育的转型发展,对教学仪器配备和实验室(专用室)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将对原有各类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和实验室建设规范进行修订,将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和综合性、多样性的功能要求融入实验室(专用室)建设和仪器设备配备中。同时,将教育装备和实验室建设进行整合,形成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和有选择性的《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育装备建设指南》。《指南》对本市学校的各类教育场所的功能、布局、环境建设以及设施设备、教学仪器的配置内容和数量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保障学校各类课程的实施,并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提供支持。
5.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学仪器产品审定工作流程,编制教学适用性评价具体指标,进一步提高审定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性,将更多优质、适用的产品引入学校。
同时,教育装备部门应搭建质量信息反馈平台,确保质量信息反馈及时有效,督促生产企业履行质量保证约定。各区县可以根据区域特点,采取信息化手段,建立有效、通畅的产品质量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进行产品质量信息反馈、质量问题处理以及供应商信誉管理等工作。
新的时代背景为教育装备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装备工作要从注重产品供给向注重质量管理转变;教育装备工作者必须具备质量管理的底线思维,同时关注质量的内涵发展,为学校提供品质高、质量安全,且契合教育理念、服务教育改革的教育装备。
作者信息竺建伟,硕士,中教高级,主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2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