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香 谭晶晶
多动症患儿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张顺香 谭晶晶
儿童多动症是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疾病。心理护理是儿童多动症防治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对患儿的行为、认知、家庭及学校等方面的干。目前,国内外对患儿的心理护理方面的研究较少,而心理护理作为至关重要的护理干预措施,相关学者应给予更多的重视。笔者现就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儿童;多动症;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多动症是指出现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症状[1]。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障碍性疾病,是儿童期最常见、最复杂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对患儿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2]。
童多动症又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isfunction,MBD)、注意力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3]。儿童多动症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症状可在青春期得到缓解,也可延续至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4]。研究显示[5]:大约70%的多动症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患儿的症状会持续终生,多动症给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将。若症状持续到青少年,极易发展为品行障碍,临床观察伴有品行障碍的多动症预后较差,如果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可能发展为反社会人格障碍或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对儿童本人及社会都可造成较大危害[6]。此外,约有20%~25%多动症患者的症状可延续到成人,活动过度可以减轻[7]。因此,如何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早期干预,对减轻患者症状,减少其社会功能损害非常重要。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格特征,对患儿在儿童学龄期表现出的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各项身体指标,从而促进患儿的病情的恢复[8]。尽管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一些症状,但无法促进患者心理方面的长期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多动症患儿的全面康复,充分发挥其潜能,必须结合家庭、学校等的力量,对患儿进行心理方面进行干预。
2.1 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是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通过对与儿童的某种目标行为相联系的事件进行适当的环境控制,借以增加或减少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
2.2.1 强化疗法 赵新喜等[9]曾对32例符合CCMD-Ⅱ-R诊断标准的多动症患儿采用强化与消退技术进行干预,显著地减轻了患儿活动过度和不良行为,其中29例,占90.6%获显著疗效。其所用的干预方法包括:(1)采用表扬、鼓励等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正面诱导,提高患儿学习的主动性,克服注意涣散和多动;(2)减少儿童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安排一定的训练程序;(3)对经常发脾气、尖叫等不满意行为,在应用“消退训练”程序,即在特定情境下,如果某人做出以前被强化的事情,这次没有得到通常的强化,那么下次遇到相似的情景时,就减少再做同样的事情。“消退”和“强化”结合,即对不满意行为不予理睬,满意行为给予奖励,消退更能取得最佳效果;(4)对品行障碍的患儿如打人、骂人、偷窃等行为可试用“指责消退训练”的力法。此项研究没有设立对照组,因此,其结论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2.1.2 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时应用教育学的原理,给患儿提供一个相应的环境中的较为狭小的空间,用一定的方法引导患儿继续学习,学习的方法可以是许多患儿在一起的集体的学习,也可根据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学习方法。让患儿学习的课题要循序渐进地从易到难,治疗者要在患儿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时给予奖励,求得患儿能够保持这种适当的行为。不当的行为出现时,要加以漠视,或者暂时地剥夺一些权力,以表示惩罚。决不可对患儿的不当行为过分地注意,反复的用语言强调“不可以这样做”这样会给患儿以暗示,反而强化了这一行为。总之要掌握适当的奖惩度,可将学校中奖励“小红花”的方法应用于患儿的训练中。
2.1.3 社交技能训练 Tutty和Gephart等[10]将100名新近诊断为儿童多动症的5~12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并对干预组患者及其父母进行8周的行为和社交技巧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显示: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在家庭环境中的行为问题,提高其社会交往技能。此外,Antshel对120名8~12岁的多动症儿童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社交技能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儿童的合作和独立能力[11]。
2.2 认知干预
认知干预主要是通过改变儿童多动症患者的认知来改变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主要方法包括:自我指导训练和问题解训练。
2.2.1 自我指导训练 Frolich和Dopfner等[12]通过对18例多动症患儿的干预研究发现,自我指导和自我管理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Douglas曾提供一个通过认知训练来治疗ADHD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让患儿在大人的指导下按照图纸所示的步骤和方法装配一架纸的飞机、坦克等模型,要求患儿必须认真的、完全按照图纸的要求去做。而且,要在每进行了一个步骤之后,用语言将这一步骤的制作过程说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起到使患儿学习自我调节和自我督促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的信息处理机制的成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要不断的给患儿尽量多的各种刺激,一旦用给予类似上述的刺激,即可以通过在经过中枢神经的调节之后再经过患儿的活动反应出来的能够得到反馈的课题。
2.2.2 问题解决训练 Bark Iey和Edwards等[13]曾将97名多动症儿童及其家庭分为两组,一组接受18次问题解决训练,另一组接受9次行为管理训练后再接受9次问题解决训练,在干预中期及结束后两组家庭在关系改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都比干预前有明显减少。说明问题解决训练与行为管理训练都可以改善患儿症状,促进家庭关系改善。
2.3 环境-教育干预
2.3.1 家庭环境干预 August和Realmuto等[14]研究发现大部份多动症儿童的症状持续到青少年时代与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有关。黄文广和苏林雁等[15]发现父母的打骂增强和巩固了原有的对抗行为,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父母的教育成效便会越来越差。大量实践表明:应该向多动症孩子的家长解释关于儿童多动症的理论知识,让家长充分认识儿童多动症是一种病态心理,并不是孩子顽皮,有意要多动,而是注意力缺陷及缺乏自我控制力的结果,家长要对孩子采取理解和耐心的态度,不要采取过严或过宽的态度对待孩子。既不能溺爱、听之任之,也不能管束过严,动辄采取体罚、打骂等手段进行管束。即使是患儿的行为达到不能容忍的程度,仍然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必要时用撤去所给予的奖励的方法教育之。家长也应把患儿情况向老师说明,争取到老师的理解与配合。总之,在对ADHD患儿的治疗中,教师和家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他们不予配合,则难以达到干预效果。
2.3.2 学校环境干预 Flood和Wilder等[16]通过研究发现,在教室里加强对儿童多动症患儿的关注和鼓励可促进患者更好地完成作业。目前中国国内尚缺乏专门的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学校亦无法为多动症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和训练。而学校老师具有较多直接在课堂里观察和接触儿童的机会,故经过一定培训,增加其相关的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和干预知识,不仅可以向专科医生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还可通过其教育态度和方法的转变,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17]。因此,为了引起全社会对多动症儿童的关注,也为了多动症儿童能早日康复,重返社会,笔者建议以下几点:(1)社会包括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儿童多动症专业机构的建设和投入,给患儿提供更多更完善的康复机构。成立多动症儿童社区卫生机构,使家庭、社区、学校为三位一体的网络组织,全面的提高对患儿心身健康的关注。(2)教育机构应尽可能加强相关方面师资力量的培养,如儿童心理咨询师方面的培养,使儿童心理方面培养的专业化,分工细致化,更有针对性的促进儿童多动症的康复。教师是患儿康复的直接推动者和指导者,在患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3)家庭除了重视对患儿生理功能的康复,更应该注重对患儿心理功能的恢复,真正走进患儿的内心世界,与患儿共同面对应激。(4)相关学者也应大力加强对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干预研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知识方面,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患儿最大限度的恢复社会功能。
2.4 综合干预
研究发现,ADHD的三个核心症状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严重程度往往是不一致的,多动冲动症状的缓解较快,注意缺陷的缓解比较困难,而达到功能缓解的则非常有限[18]。美国儿科学会(AAP)在《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的临床指南》中强调医生应建立长期的管理计划,与患儿、家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合作,共同努力,以使患儿的社会功能最大化为治疗目标。因此,国内外应逐渐加强对多动症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模式,包括药物治疗、儿童行为的矫正、家长的训练、老师的指导等。
Bloomquist和August等[19]曾将多动症患儿进行多方面干预,结果发现,多重干预组儿童的不做作业、破坏性行为明显得到改善。Jensen和Hinshaw等[20]在一项研究中也发现,干预组患者通过综合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结果表明,行为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的患儿多动症状明显减轻,情绪也显著改善。 这与相关学者[24]的研究结果一致,综合干预组儿童在规则遵守、多动症状改善、集中注意力方面均优于行为干预组。此外,Dixit和Pandey等[21]也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多动症患儿药物干预与心理干预相结合,优于单独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由多种干预方法组成的干预方案。
国内在儿童多动症的综合干预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张新和孟娥[22]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儿童进行干预,其结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儿童的康复效果显著提高,说明我国相关学者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来治疗儿童多动症。但是,国内综合干预的方法参差不齐,没有较为完善的系统化的措施,对儿童的康复效果不佳,因此,构建完善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多动症儿童康复治疗流程是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国内外儿童多动症的综合干预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多动症患儿的干预应逐步采用多学科,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对儿童行为的矫正,家长的训练,老师的指导需要多方面立体化的进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利学的发展,儿童多动症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对多动症儿童进行的大量干预研究表明.单学科,单一干预模式,对儿童多动症的矫治效果都不太理想。研究表明,为了提高患者的预后,必须延长干预的时间,以观察干预对儿童成长中的长期效果。中国在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护理方面,可以考虑动员各方力量,制定与国情相结合的干预模式,进行较为长期的干预及随访。
[1]周艳荣,王玉华.41例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9):73.
[2]任华丽,王学艳,张曼.儿童多动症与食物特异性IgG关系研究[J].山东医药,2010(24):18-19.
[3]姜佐宁.精神病学简明教程[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中心,2003:946-950.
[4]季建林.精神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29-232.[5]郭艳,施新宇.儿童多动症患儿家庭环境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702-3703.
[6]郭田友,郭兰婷.伴品行障碍多动症儿童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57(7):431-452.
[7]姜佐宁.精神病学简明教程[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中心,2003;246-250.
[8]梅其霞, 王敏建, 李燕,等.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分析[J].中成药,2010(7):1272-1274.
[9]赵新喜,于涛,古玮娜.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效果探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5):359.
[10]Tutty s,Gephart H,W urzbacher K.Enhancing behavioral and social skill functioning in children new ly diagnosed w ith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a pediatric setting[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2003,24(1):51-57.
[11]Antshel KM,Remer R.Social skills training in children w 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 random 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2003,32(1):153-165.
[12]Fro lich J,Dopfner M,Berner W,er al. T reatm ent effects of combin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w ith parent training in hyperkinetic syndrome[J].[German]Praxis der Kinderpsychologie and Kinderpsychiatrie,2002,51(6);476-493.
[13]Barkley RA,Edw ards G,Laneri M.The efficacy of problemsolving communication training alone,behavior management training alone,and their combination for parent-ado lescent con flict in teenagers w ith ADHD and ODD[J].Journal of Consulting&C linical Psychology,2001,69(6):926-941.
[14]August GJ,Realmuto GM,Joyce T,et al.Persistence and desistance of oppositional deflant disorder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children with ADHD[J].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1999,38(10):1262-1270.
[15]黄文广,苏林雁,王伯兰.等.伴ADHD的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行为特在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59-261.[16]Flood W A,W ilder DA,Flood AL,et al.Peer-m ediated reinforcement plus prompting as treatment for off-task behavior in children w 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2002,35(2):199-204.
[17]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Cb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treatment of the schcol-aged child w 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M]. Pediatrics,2000:108.
[18]Biederm an J,M ick E,Faraone SV.Age-dependent decline of symptoms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er:im pact of remission definition and symptom type[J].Am J Psychiatry,2000,157(5):816-818.
[19]Bloomquist M L,August GJ,Ostrander R.Effects of a schoolbased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ADHD children[J].Joum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1991,19(5):591-605.
[20]Jensen PS,H inshaw SP,Sw anson JM,et a1. Findings from the N IMH M uhim odal T reatm ent Study o f ADHD(M TA):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for primary care providers[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2001,22(1):60-73.
[21]D ixit SP,Pandey MN,Dubey GP.M anagem ent o f attention defl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use of an effective paradigm[J].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02,50(8):376-380.
[22]张新,孟娥.综台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58例[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3):21-30.
Research Progress in ADHD Children With Psychological Care
ZHANG Shunxiang TAN Jingjing, Neurosurgery, Jilin Yanbian University Hospital, Yanji 133000,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 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 include inattention, hyper-action and im pu lsive behavior.The Psychological care is important method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DHD, its principal contents include the children’s behavior, cognition, family and school life.At present, there is very few research of psychological care for children w ith ADHD, and psychological care as essenti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cholars.This summary was given a presentation regarding of the currently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
Children, A 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 Psychological care,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 47
A
1674-9308(2015)28-0260-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5.28.191
133000 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