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芳,汪 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教学研究与改革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学质量工程成果
应用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思路研究
杨桂芳,汪 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应用地貌学作为地貌学领域内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将社会发展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本文对应用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问题做出探索,提出建设多元化地貌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意义和创新思路。
应用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21世纪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就使得中国社会对于人才需求产生巨大的变化,必然导致中国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变革。传统高校教育畅行的是精英式大学教育观念的教育模式[1],已经无法与现今社会人才需求相协调。最近几年国内有些高校进行了专业调整、学科课程改革、学分制改革[2]、导师制改革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应用地貌学”是各地质类院校及综合类高校地球科学学院普遍开设的课程,诸如地质学专业、地理学专业、资源勘探专业等都设有相关课程,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应用地貌学”相关课程同样需要改革和创新思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本科教学工程[3]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高等教育学科改革的关键在于学科专业建设,其中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4]。面对现阶段多元化的社会人才供需矛盾,高校需要适应新常态,加大创新力度,在专业调整、学科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多元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适应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1.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趋势
进入21世纪,社会价值多元化,人们需求更加个性化。与此对应,个性鲜明的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多元化人才离不开高校多元化教育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而言,高等教育多元改革需要诸多方面同时改革,如“培养目标多元化、教育形式多元化、学习方式多元化,办学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元化、学科体系多元化、办学方式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多元化、人才培养规格多元化”等[5]。
训练人才最重要的是高标准的目标及质量标准。构建多元复合人才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求个性化要求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以适应社会,根据社会变化对人才目标进行改革调整;第二,多元化人才需要多维度发散与中心统一性相结合,人才最终要解决社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矛盾;第三,面对21世纪社会更高要求,提高标准是重要问题,人才标准在未来更加需要多样化。
2.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应用地貌学的重要意义
应用地貌学作为地貌学领域内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6],这门学科紧密的将地貌学基础理论和野外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及应用联合起来,对于国民经济建设有着独特作用的科学。“应用地貌学”是地质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应用非常广泛。
这门学科随着经济建设、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学科建设初期,由于人才数量少以及社会需求量大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显现的不太重要。而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使得应用地貌学人才数量需求增加,同时中国社会各种生产单位对于应用地貌学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愈发严格,这也是现今应用地貌学人才供应与职位需求存在巨大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的应用地貌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应用地貌学专业建设改革核心是多元化培养目标与模式的构建。有学者指出:“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7]。”而在前述的社会背景之下,应用地貌学学科人才培养自然也需要应社会需求之变而变。由此,构建应用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是目前各大地质类高校及综合性高校地球科学院系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美国高校课程有其独特之处。由于文化背景差异,美国大学课程设置相对独立,体现出不同形态的多元化。美国大学地貌学专业一般隶属于地理系,而地理系学生可以申请理学和文学两种不同学位,这一点不同于中国[8]。比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学生主修地貌学的同时,可以加学不同课程,毕业时可以拿到两种学位证书:理学士和文学士。但总体讲,美国大学地理系与中国有共同点,即多数院校涵盖以下三个专业的课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学。而应用地貌学属于自然地理学方向。
美国地貌学课程开设情况也很有特色。美国高校所开设的地貌学门类齐全、种类繁多。既包括地貌学主干课程,还包括前沿理论和最新分支学科。“所有专业课分为不同的课程组,学生只需在每个课程组中选择满足学分要求的课程即可达到毕业要求[9]。”选择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基础、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的课程。其中学科交叉的课堂教学存在于不同课程组里,学生在其中之一选择即可。所以这样对主修、辅修或双学位地貌专业的学生,要求其选择不同数量的不同课程组课程[10]。
结合美国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和我国地貌学培养状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启示:
(1)多元和自由教与学是突出优势。由于美国大学在专业或方向划分上相对自由,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适合自己的专业或方向,这样在专业设置上就有研究优势。比如克拉克大学地貌学所根据自身特长设立了“全球环境研究”和“地球系统科学”两个方向。
(2)强调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培养。为突出动手能力,地貌课程在美国高校地理学体系很受欢迎。美国很多高校地理系普遍开设有诸如计量地貌学、野外调查、制图设计、遥感地貌等课程。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各种实践和研究性课程学习中,需要做到主动参与,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这使得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适应科研和各项工作。
(3)地貌学选修余地很大,灵活丰富。美国大学地貌选修课程堪称“广而多”,因为内容丰富,而且涉及面宽,各门选修课程开设的频率也不尽不同。美国教师在授课方面具有相当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美国大学应用地貌学专业课程选修设置有很多特点,比如相对自由,区域地貌和乡土地貌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全球变化和突出人文关怀,强调地貌技术类课程和重视实践,门数繁多且授课灵活多样等等。相比于国内高校的地学类专业课程设置,美国地貌学专业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这也是美国社会制度及人文观念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总之,不难看出,美国地貌学人才培养走的正是多元化人才培养道路,其中理论联系实践、注重交叉学科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等都是美国大学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诸多措施。而这其中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是非常值得国内高校借鉴的。
国内地学类高校中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是地球科学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在多元化教学上还有一些欠缺,在综合性实习课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力上还需要强化。野外现场教学实习不能体现最新科学成果,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鉴国外多元化培养方法,训练综合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地貌学人才意义重大。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貌学开始走向应用,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11]。第一阶段是工程地貌学,为交通和水利建设拟定与各种地貌过程有关的设计参数,以及预防地貌灾害的措施。第二阶段出现了找砂矿、沉积矿等内容;以后出现农业和城建开发的环境地貌研究。这表明应用地貌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而今处于第三阶段,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阶段,面临的城市建设、农业发展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等相关问题也日益严峻,从而对应用地貌学人才需求加大,亟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应用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建设思路
第一,培养应用地貌学多元化人才需要创新高校地貌学教育理念。人类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更加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同时多元化,地貌学等相关学科发展迅速,这说明多元化培养方式符合时代趋势,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
第二,建设应用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创新高等地学教育培养模式。现今,不仅部分地质类院校设有应用地貌学相关课程,诸多综合性大学或师范类院校的地球科学专业都有设置此类课程。目前高校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也是培养的人才质量的竞争。高校只有改革地貌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合格过硬的多元化人才,满足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才能在竞争中胜出[12]。
第三,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高等教育要认真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设计具有满足多元化个性和特色的培养方案,造就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从而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多元化发展需要。
第四,建设应用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结合最新科学成果。应用地貌学作为社会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科学理论支持,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该学科前沿研究人员的努力,因此应用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结合最新科学成果。
2.应用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措施
(1)转变教学思想。
应用地貌学任课老师应根据多元化人才培养要求,切实转变教学思想,积极地投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中,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地认识多元化人才教育的任务、特点和规律,树立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职业岗位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思想。
(2)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促进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保证。要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协调发展,包括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剖析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等,甚至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对课程进行整合优化,构建起应用地貌学科学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应用地貌学作为地貌学的一个分支,特别重视野外实践能力培训。中国学生动手能力薄弱是普遍现象,因此,需要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改进应用地貌学实践教学发方法,建立健全适应学校地貌学专业建设发展所需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4)完善科学有效的地貌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标准。
创新改革需要科学评估,高校和院所需要加强对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的评估检查。学科带头人积极听取师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信息反馈科学合理。教学评估部门要完善检查工作,规范资料建档,多方面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5)建立人才培养结果信息反馈制度。
创新需要及时反馈。可以考虑建立一套人才培养结果信息反馈制度,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特别是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反馈意见,及时掌握地貌学人才供求信息。以此优化课程设置,调整地貌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1] 张丽娜,张爱芸.浅谈对现代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9):150-151.
[2] 尹苗苗,辛清.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复合学分制[J].科教导刊,2015(9):44-47.
[3] 王春放.本科教学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8):32.
[4] 林小云,龚文平,何幼斌,等.实施专业综合改革,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2):13-16.
[5] 阎威,韩雁,梁志星.高等院校改革背景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1):66-68.
[6] 陈业裕,黄昌发.应用地貌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 林小云,陈恭洋,王振奇,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4):323-324.
[8] 李晓军.美国大学高等技术人才培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7):76-79.
[9] 熊平生.中国和美国普通高校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报,2010(2):169-179.
[10] 张晓青,任建兰,武珊珊.中美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比较及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2(2):65-70.
[11] 陈传康.旅游地貌学: 应用地貌学的新发展(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闭幕词)[J].人文地理志,1994(2):1-3.
[12] 魏胜军.谈学校教育的多元化[J].内蒙古教育,2015(15):12-14.
applied geomorphology; diversifi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G642
A
1006-9372(2015)04-0024-03
2015-11-05;
2015-1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172167,41320003,412200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优秀教师基金项目(2652014058)。
杨桂芳,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地貌响应教学与研究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引用格式:杨桂芳,汪泽.应用地貌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思路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3):24-26.
Title: Creative Thinking of Diversified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in Applied Geomorphology
Author(s): YANG Gui-fang, WANG 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