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工作方法探讨

2015-01-31 09:59于海亮徐静波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毕业生单位专业

于海亮,徐静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教学研究与改革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学质量工程成果

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工作方法探讨

于海亮,徐静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调整,地质类单位的人才需求量出现了回落的趋势,然而地质类毕业生的人数没有随之减少,个别高校甚至出现了增长,这就使得现阶段的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分析现阶段的就业现状,探讨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工作方法

一、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2006年,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颁布,以及国际能源紧缺现象的日益突出,国内地质工作人员出现明显的匮乏现象,在2006—2012年间,地质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在地质专业的就业市场中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现象,每名毕业生都拥有广泛的选择空间,地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一度在所有专业中排名第一,但是随着近年来相关政策调整,以及前一阶段大量地质人才的涌入,使得近年来的地质类单位的人才需求量出现了回落,但是地质类高校的毕业生数量没有随之调整,这样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社会需求遇冷,而毕业生人数增加,毕业生总体就业压力增大

自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步入结构性调整期,具体表现为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产业结构由工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的增长动力由要素、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造成产能过剩,传导到地质行业,造成地质行业项目量减少,经济效益下滑。地质类单位为抵御外部不景气的风险,纷纷调低毕业生薪资,并缩小毕业生招录规模。

与之相对,高校地质类专业学生自2009年大幅扩招之后,招生规模却并未随地质行业的这种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外部需求遇冷,而毕业生供给增加,造成地质类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压力增大。

2.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未跟上新形势的变化

2011年,国家提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将原先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响应国家的要求,地质行业一大批事业单位转制成企业,招录毕业生也由原先的事业编转为合同制。但部分毕业生依然抱持着找工作必得找“铁饭碗”的观念,非事业编不愿考虑。这种不合时宜的旧观念,造成部分毕业生主动待业。

除找工作必得“铁饭碗”的旧观念之外,部分毕业生还在就业单位的地域选择上存在“挑食”。宁肯在北京、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万人挤独木桥,也不愿去西部边远地区就业。但随着大城市日益严苛的人口控制政策,单位招录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导致部分竞争力不强的毕业生被挤出就业市场。

3.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足

在2013年之前,地质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好,通常是招聘单位赶着来学校要人。这养成了地质类毕业生被动求职的习惯,积极求职的意识不强,主动求职的能力较弱。

但在2013年之后,就业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单位主动来学校开就业宣讲会的情况明显变少,并且招聘的流程越来越规范,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部分毕业生依然停留在等着单位来签约的求职状态里,在毕业前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不会主动去获取就业信息,对求职简历的写作、笔试和面试等就业能力缺乏相应的准备,这就自然导致这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

二、现阶段地质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法探讨

1.加强毕业生地质求职观念的引导

学校应帮助毕业生树立职业规划的理念,让学生确立理性的求职目标。现实中没有普世一样的“好”工作,只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学校应积极引导毕业生在求职前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让毕业生结合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确立适合自己的求职目标。前面论述到,部分毕业生因为陈旧的求职观念或盲从的地域偏好,群相效仿都只将事业单位或大城市作为自己的求职目标,这势必导致在某些区域、某些单位的应聘过程中毕业生扎堆而过度竞争。学校应通过职业规划的理念,让毕业生认识到即使不在事业单位或者发达的大城市,只要选对路,一样也可以大有作为。

地质工作是一个需要扎根基层、投身生产第一线的重要工作,尤其是我国的西部地区还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需要去开发。所以在开展地质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过程当中,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动员毕业生服务西部建设、投身于基层建设,尽最大的努力为西部开发输送人才,号召学生到基层、到生产第一线、到艰苦的岗位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区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学费代偿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号召学生投身基层一线工作。

2.广开门路多渠道拓展地质类学生就业途径

高校应主动把握地质类相关单位到校宣讲的契机,与多家单位进行洽谈,介绍学校、院系及学生情况。通过不同的形式为用人单位提供便利,为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平台。

摆脱往年的单纯在学校等待就业单位上门的形式。一方面搜集往年联系的单位,另一方面通过地质相关专业老师了解用人单位信息,并主动与这些单位联系,介绍地质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和毕业生情况,使就业单位从不了解到了解再到感兴趣,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单位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然后针对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地域,并结合毕业生情况,推荐合适的毕业生,充分起到就业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

积极建立毕业生信息库,通过已毕业就业的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信息,或通过他们的关系,直接介绍学生就业。并且在工作中搜集丰富的就业信息,便于工作的开展。

加强地质专业定向生(国防定向生)培养可以有效地解决偏远地区地质单位(黄金部队)引进毕业生困难的问题。近年来相当多的地质学专业院校已与新疆、西藏、云南等地的地质类单位签署了定向生培养协议,定向生由地质单位出资就读,在校期间的学习、管理、论文指导等工作与普通学生一致,但是在毕业后一定要回培养单位就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偏远地区地质单位招毕业生难的问题,并且有效地提高地质单位高学历人才的引进数量。

3.加强地质类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根据地质行业新的就业形势,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应通过就业指导课、校友报告会等途径提供给学生有关工作的真实信息,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所要面临的就业环境,改变以往消极等待的求职心理。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技巧培训等活动,让毕业生认知单位的招聘流程,提高毕业生写作简历、应对笔试面试的能力。

4.加强学生在校期间野外实习环节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野外实习环节培养,大一期间可开展野外地质认识实习,大二期间开展系统野外工作实习,高年级可以结合负责教师承担的项目进行生产实习,但是必须保证野外工作时间,使学生在实习过程当中了解野外工作方法的同时,充分地认识到野外工作的艰苦性,并掌握在野外面对突发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法。

三、结论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地质工作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逐渐重视,地质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最近几年地质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还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学生对工作的地域要求也由原来的大城市逐渐转到了中西部城市,但是在就业工作中仍然出现了问题,针对就业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加强毕业生求职观念的引导、加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广开门路多渠道拓展地质类学生就业途径等方式予以解决。

[1] 高山,王静梅.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5):19-22.

[2] 郝登峰.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11-13.

[3] 赵鹏大,吕新彪,欧阳建平,等.坚持教育改革,培养“五强”地学创新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06,14(1):12-16.

[4] 余际从,刘粤湘,赵奇,等.我国地质类专业办学点和人才供求状况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7,15(1):140-149.

[5] 姜建明.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9(4):21-24.

[6] 王君恒,范振林.高水平地学人才的供需分析及培养策略[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12):15-17.

[7] 麦可思研究院.2013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geosciences-related;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working methods

G642

A

1006-9372(2015)04-0066-03

2015-11-05;

2015-12-02。

于海亮,男,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引用格式:于海亮,徐静波.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工作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4):66-68.

Title: On the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eosciences-Related Graduates and Corresponding Working Methods

Author(s): YU Hai-liang, XU Jing-bo

猜你喜欢
毕业生单位专业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填单位 要推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看错单位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