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勇,陆霞(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长征红色标语文化的传播分析
刘振勇,陆霞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红军万里长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在围追堵截的恶劣生存环境中,党和红军在战斗的同时,通过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红色标语文化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武装群众,从而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支持,促成了党和红军战略转移的成功。长征中红色标语文化的设计、宣传和实施的精神、原则、宗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和深化,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设计与传播有重要的启示与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长征标语;思想传播;借鉴价值
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对红军围追堵截的破产,向沿途广大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在沿途十四个省撒播了革命的种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万里长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中国革命力量的保存和发展的紧迫问题,依靠宣传动员、教育、组织和引导群众,在获得群众广泛支持的基础上,取得了革命战略的转移以及此后的系列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其关键在于突出时代性、人民性、通俗性,密切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疑惑。大众化就是要和人民大众打成一片,在内容上造福群众、服务群众,在形式上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实际,要用人民群众喜欢的语言、喜爱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使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红军长征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在宣传群众、赢得群众支持的基础上,实现了党和红军战略的胜利转移。
首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为大众喜闻乐见,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关于理论宣传群众、影响群众、组织群众、指导群众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论怎样能够被群众认识、理解和掌握,这就必须破除理论的抽象、晦涩以及为少数人垄断束之高阁的现象。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仅被少数人理解和把持,而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认知和掌握,就难以产生期待的力量和革命运动。
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大众化是理论掌握群众的关键所在。理论的目标不在于仅仅为群众所理解,更为重要的在于群众在理论的指导之下自觉开展和推进的社会实践,这是群众认识、理解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我们知道思想意识决定主体的行为选择,主体指向性的实践不明或不作为,既说明了理论影响的力度问题,也说明理论的大众化可能存在问题,尽管主体的行为取向存在复杂性。
再次,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大众化是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中的更高层次的开拓、创新和发展,是理论掌握群众之后主观能动性的外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和更高境界是促成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而不是敬而远之。这就要求从群众的利益、群众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出发,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提高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毛泽东曾经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那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关心群众的痛痒,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群众就必定拥护和支持我们。[1]正是由于对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关切,群众才积极参军参战。据不完全统计,中央苏区在扩红运动中,赣南13个县总人口246万,参加红军的人数33万余人,占总人口的13.4%以上,其中瑞金、宁国有20%以上人口参加红军,兴国县达到23.7%。[2]
在苏区革命发展的高潮时期,获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固然不难,但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战略转移之际,国民党反动势力对红军围追堵截,长征途经的省份革命基础较弱,党和红军怎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理解、拥护和支持呢?
党和红军打击沿途的土豪劣绅和反动派,没收反动官府的财产分发给穷苦大众;采购军需,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塑造了“正义之师”的形象。如1934 年10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没收捐款暂行细则》中提出,各部队凡没收地主、富农及反动分子的金钱、军用品、资料等送交没委会;米谷、衣服、日用器具等“由供给处与政治处会商,分配给部队及群众(应当特别注意分发给当地群众)”。红军在途经苗族、壮族、藏族居住区时,十分重视民族政策,决定购买或补充军需粮食等,决不伤害少数民族群众利益,得到了群众的认同和拥护。而且总政治部命令,收买群众粮食一定要足额支付,群众仅存很少的口粮时,不经本人同意不得强行购买。[3]兵行贵州遵义时,为了破除军阀王家烈对盐巴市场的操纵,平抑物价,造福百姓,红军成功地发行了苏维埃钞票,活跃了市场。但在红军撤出遵义之时,及时地回笼了红军币,在群众中流下了“红军好,不坑人”的口碑。对于当年少量流散在群众中的红军币,1955年国家发行新的人民币时,还以1∶1的比价予以了兑换。[4]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红军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处处为劳苦大众着想固然可以使群众从心里感受到红军是正义之师、解放穷人的队伍,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但是,这支部队确切的宗旨、原则、理念,以及与国民党军阀部队奉行的主张有何不同等,不仅需要身体力行留下口碑,更需要能够留下语言符号、价值理念,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看得懂、留得下、不相忘,要像火种一样在群众的心头熊熊燃烧、经久不熄。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文字,通过涂写、张贴红色标语的宣传形式,把红军的原则、宗旨、目标和任务等,深深地刻在了长征沿途省份群众的心坎里。
党和红军在长征中,除了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之外,还存在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转化为群众的思想,让群众用先进的思想指导自己,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旧中国,普通群众读不起书,识字不多,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或通俗化就成为红军宣传工作中首先考虑的问题。红军从群众接受红色文化通过耳听、眼看、心记、感受、口传的路径特点出发,开发了说唱、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编写了看得懂、记得住、简单明了的标语口号,涂写在群众房前屋后的墙上、路旁的大树上或者引人注目的岩石上。
在党和红军政治机关的动员、组织和引导下,长征中救国救民的思想通过标语文化从少数人理解转变为被人民大众所掌握,从少数人为国家民族独立拼搏和奋斗转变为天下劳苦大众的自觉行动,这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宣传和教育、动员和发动群众的重要作用,而且至今散发着不竭的历史魅力。
首先,党和红军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通过红色标语文化奏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强音。红军主力各政治部,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域长征斗争的需要,拟订了宣传党和红军的性质及主张的红色标语口号。如,关于党的性质方面的标语,共产党是穷人的政党/共产党是真正为工农谋利益的政党;关于红军性质的标语,红军是劳苦大众的军队/红军是为劳苦工农谋利益的先锋队;关于红军与白军区别的标语,红军中官兵伕薪饷穿吃一样白军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关于号召群众斗争的标语,工农武装暴动打倒土豪劣绅/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劳苦工农自动起来当红军;关于政策形势的标语,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地主阶级打倒国民党政府,是目前革命的三大任务/抗日救国救亡图存等。这些标语口号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劳苦大众心中的希望,指引着他们的革命斗争,也鼓舞着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
其次,红色标语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讲究实际,贴近群众,有力引导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化实践。如红军不拉夫/工人组织起来,增加工资,改良待遇!/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 (遵义礼仪坝)/农民起来实行革命,不交租,不交粮,不交税!(遵义董公寺) /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保护中小工商业! (遵义务川)/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打倒屠杀工农的国民党反动派/设立公共看病所贫民看病不要钱/工农暴动分田得地等。这些简单明了的标语,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具有极大的动员作用,不仅激发了群众对党和红军事业的向往,更唤起了群众对党和红军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再次,无论官兵,全体出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引领群众,武装群众,演绎了马克思主义宣讲和传播主体的大众化。从当时长征中标语的落款来看,如“红勇”、“认真”、“紫光”、“提高”等,说明宣传群众为红军各部队高度重视,而且从指挥员到战斗员,甚至炊事员,只要识文断字、能写会画,都投入到了标语书写中来。长征途中,红军一边打仗,一边加强宣传工作,每到一地都留下了红色标语,有隶书、楷书、行书,字迹有的工整,有的秀丽,有的苍劲,有的笨拙,有的生硬,说明了红色标语书写和宣传主体的广泛性。
再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条件,推动红色标语文化的传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拓展与创新。长征中,红军缺少笔墨纸砚,就用红泥、石灰水甚至锅底烟灰拌米汤代替,在翠竹上、树叶上书写标语口号,传递革命星火、革命希望;将标语、文告书写在木板木块上,投到河中顺流而下,成为国民党统治中心城市的精神炸弹;在民居的墙壁上,路旁的大树上和山崖巨石上刻下醒目的标语,在遵义、习水、雅安、毛儿盖等地,红军曾经休整或者召开重要会议的地方,红色标语非常集中。如在大渡河畔的安顺场,一条不足300米的老街,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就有150多条。
最后,在书写红色标语的过程中,党和红军付出的辛劳、智慧、乃至牺牲,深深地动员、激发和鼓舞了群众,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需的智慧和精神品质。1934年4月,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组织工匠,在通江县沙溪乡景塬红云崖一处山崖上,镌刻了10里外清晰可见“赤化全川”的巨幅标语,国民党还乡团想方设法对此加以破坏,群众则对巨幅标语千方百计予以保护。同年11月,红军经过道县,一位14岁的小红军在文庙红墙上刚刚写完“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工农革命努力奋斗”的标语,就被尾追的国民党军开枪击中,坠河牺牲。后来,群众称这堵墙为“红军墙”,以深切缅怀红军烈士。[5]
长征红色标语文化的通俗宣传,深深地教育、引导、武装了群众,唤起了群众对党和红军的积极拥护、参军、参战。当反动势力破坏红色标语时,群众冒着风险以遮挡、覆盖、收藏等形式予以保护,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质朴举动,表明党和红军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已经融进了群众的脑海里,奔流在他们的血液中。
长征时期,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红色标语文化的传播,使得党和红军的原则、宗旨得到了沿途群众的广泛认知,动员、教育、激励、引导、武装了群众,使党的主张深入民心,赢得了群众对党和红军的拥护和支持,促成了万里长征的胜利。长征红色标语见证了群众对党和红军的支持,见证了历史阶段的宏大叙事,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首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像长征红色标语的设计那样,以群众的利益为中心,关心群众的疾苦,关心群众的关切。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经讲到,“我们应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问题叠加和交织,人民群众对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房价过高等问题反应强烈、诉求迫切,这就需要在思想宣传和实际工作中,切实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让人民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增强对党和政府合法性的认同,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其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像红色标语文化宣传、渗透、教育、引领群众那样,使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任何文化传播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和使命,除了要具有巨大的信息源和传播动力外,必须重视和关切接受对象的性质、水平与接受程度。那种孤芳自赏的理论和学说是要不得的。试想长征途中的标语文化要是晦涩难懂的话,何以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又怎能取得万里长征的胜利?
再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像当年红军书写标语那样,不仅要有自己的政工队,而且做到了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需要有自己敬业的、水平较高的专职理论队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己首先真懂、真信,真正担当起甄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任务,不仅能够对群众进行深入宣传、教育和动员,而且能够根据群众的理论水平、喜爱的方式,调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路径和方法。要有红军宣传员那样的情怀,即便倒在了岗位上,书写标语的工具不能丢。只要我们竭忠尽智、恪尽职守、关心群众、武装群众,又何惧西方的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
再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像当年红军书写标语那样,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灵活地、创造性地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民心。理论掌握群众的程度将直接决定群众的实践活动以及群众创造性地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理论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留在少数人的脑子里,必须为群众掌握和运用,才能实现动员民众、发挥全员的力量。而群众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掌握有一个过程,并且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阶段、态势下接受程度也不同,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积极思想与消极思想、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相伴而生,这就需要在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中,亦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积极地疏导、灵活地引导、创造性地指导,以赢得群众的真心认可、拥护和支持。
总之,万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胜利,是党和红军通过红色标语宣传这种介体,把党和红军的宗旨、原则、目标以及唤醒群众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主张,诉诸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鼓舞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的积极拥护,党和红军才在恶劣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来。在长征中党和红军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借助红色标语文化宣传、教育和引导群众的成功经验,心系群众利益、政治理论宣传的大众化,机智灵活的疏导形式,教育宣传的留声、留存的深化等,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不无重要的借鉴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8-139.
[2]谢庐明.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经验及其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11):96-99.
[3]赵效明.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493.
[4]曹春荣.红军长征途中成功发行“红军票”[J].党史博览,2010,(5):55-56.
[5]黎宁.长征标语遍撒革命火种[J].时事报告,2006,(9):45-46.
(责任编辑:娄刚)
An Analysi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Red Slogan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LIU Zhen-yong,LU Xia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563002, China)
Abstract:The Long March of red army is not only the first march in Chinese history, but rare 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he bad situation, the Marxism was publicized positively by our Party and red army through the simple and brief red slogans in the period of Long March to educate, guide and arm the masses, accordingly winning the support of the masses, an important factor furthering the strategic shift. The design, publicity,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logans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which is an important implication and valuable selection for us to design and communica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slogans in the Long March; dissemination of thought; reference values
作者简介:刘振勇,男,山西太原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课题“遵义会议中周恩来、博古、李德地位和作用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15KRIZY05)”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7-20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5)-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