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骅 徐嘉蔚 罗素新 王曦 董倩
心血管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肖骅 徐嘉蔚 罗素新 王曦 董倩
【摘要】心血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心血管医师的重要途径。传统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科学学位培养目标混淆不清,课程设置陈旧,忽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偏重理论知识考核。针对这些不足,分别从课程设置、专业英语和前沿知识学习、导师和科室作用及临床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改进,加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为提高心血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心血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与临床结合;教学探索
作者单位: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财社<2011>170号)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linical Teaching and the Graduate Students With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XIAO Hua XU Jiawei LUO Suxin WANG Xi DONG Qi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Abstract]Teaching of cardiovascular clinical postgraduate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train applied cardiovascular physician. Because of tradition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was always with a confused goal between professional degree and scientific degree, outmoded course structure, and ignored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and stressing on assessment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he practical work, we improved from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curriculum, frontier knowledge, professional English, the role of tutor and department,and assessment of clinical skills, respectively, to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eventual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of cardiovascula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Clinical post-graduate, Combining basic and clinical,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更多高水平的临床心血管专科医生,心血管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针对心血管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我们分别从课程设置、专业英语和前沿知识学习、导师和科室作用及临床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实践改革,为指导专业型研究生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始于1998年,是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胜任临床医疗工作、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专业学位的招生比例逐年上升,以北京为例,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比例由2010年的14.3%上升为2014年的38.3%,且超过70%为应届毕业生。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我国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仍缺乏特色。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差别不明显,未能体现专业学位的教育特点[1]。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现状:其一,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普遍滞后于学科前沿知识的发展,与本科教材的重复性较高,且深入性不够;其二,教学模式单一,大多数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本科式教学模式,无法引领研究生把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其三,课程设置在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和科研方法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忽略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沟通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培训[2]。
1.2 专业英语水平较低
医学知识更新快,想要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就需要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研究生虽然学了多年公共英语,但缺乏专业英语培训,获取学科前沿进展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对医学专业英语学习重视不够,多数研究生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而学英语。其次,对医学专业英语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兼顾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水平的英语培训教师[3]。再次,心血管专业由于其本身疾病和理论知识复杂,专业英语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很多研究生望而却步,学习积极性较差。
1.3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目标混淆不清,缺乏相关科室的轮转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以培养临床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在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两种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中,部分高校和医院存在培养目标的混淆问题。甚至部分医院和导师为提升本单位科研水平和高质量论文数量,在科研能力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与科学学位相同的要求,过分强调科研和论文,使研究生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相关科室的轮转培训。如心内科的研究生缺乏轮转心胸外科、心脏彩超室、心电图室等,对心脏的正常结构、电生理以及心脏的病理改变没有深入学习,其临床诊治能力很难提高。
1.4 临床实践考核标准不一
临床能力是决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偏重于理论考试,忽略临床能力的考核。大部分轮转科室还缺乏专业规范的临床技能培养和教学培训计划,出科考核也由科室自行负责,很难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求探索培养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实用型心血管医师。
2.1 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首先,重视临床技能知识学习。心血管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单独开展循环生理、心电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等学习课程。我们对心血管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周举行心血管前沿知识和综合性知识专题讲座,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进展、心力衰竭治疗观念的演变等,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加深对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
其次,减少传统教学模式所占比例,加强实践教学。对心血管内科研究生病房轮转期间增加病例讨论课程,特别是针对心血管的典型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再次,重视综合能力培养。心血管科的疾病与心理因素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我校在培养专业型研究生方面,已增设的心理学、社会学、医疗法规等课程,加强研究生的沟通技能和职业态度的培养。
2.2 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加强前沿知识学习
研究生必须认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2012年中国心脏大会统计中国临床指南文库收集的心血管病指南中,52%是欧美指南的翻译版,48%是中国相关协会自己指定的指南或共识,而共识又占多数。由此可见,要想准确直接的获取指南的信息及摄取国外的前沿理论和新方法,专业英语不可或缺。
通过每月一次专业英语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指导研究生快速、大量阅读本专业前沿动态。并要求做全英文的PPT汇报,除锻炼英语阅读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同时锻炼其在国际学术会议展现的能力。另外通过导师推荐文献的形式,指导研究生大量阅读外文文章设计临床课题,同时培养其科研思维。
2.3 加强导师临床指导作用,提高临床思维和应用能力
在进入临床轮转前,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临床转科计划,明确各阶段的训练时间,以及相应科室应掌握的病种和临床技能等,确保临床能力训练的内容和质量[4]。心血管内科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定临床轮转表,并在本专业相关的心电图室、心脏彩超室、监护室都安排一至三个月不等的学习时间,更好的掌握心脏电生理、心脏结构及心内科的危重症诊治。导师还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课题研究方向,如在课题研究、病例收集质量和数量、预后随访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给予学生明确指导。
2.4 加强相关科室轮转培训,提高临床综合分析能力
正式开展“四证合一”培养模式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与医师培训并轨,专业型研究生均需按照医师培训模式轮转各个科室。心血管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参与本学科及轮转科室的临床医疗工作中,均应重视临床基本功训练。各个科室加强典型病例的示范作用,强调注意事项及特殊病例的治疗。为研究生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危重疑难病案讨论等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开阔创新视野,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及表达能力,形成相互促进的学术风气[5]。加强多学科交叉学习,培养心血管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鉴别诊断能力。例如,端坐呼吸是急性左心衰竭的一种特殊症状,但是,并不是所有端坐呼吸的患者都是急性左心衰竭。如胸廓、胸膜及肺部疾病,肺心病晚期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坐位增加肺活量来改善症状[6]。
2.5 注重和规范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考核体系是保证和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而且对规范临床操作、提升临床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就要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应改变原有的单纯理论考试方式,可分为理论知识考核、辅助技能考核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三部分进行,完成对研究生的临床专业技能的全面评估[7]。组织学生对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进行理论考核;心血管内科的研究生的辅助技能考核必须参与心电图读图、影像读片等;临床思维能力需考核心血管内科研究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能力,最后根据所选病例答辩。例如心绞痛的患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因此评估研究生的病史采集最为重要。
通过以上措施的改革,初步收到成效,反响良好。
首先,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对心电图的识别,对超声心动图的理解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次,心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病历书写及临床技能考核后,病例书写质量明显改进,诊疗操作的更为规范,得到各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的认可。另外,由于查阅文献、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对疾病认识的加深,专业型研究生科研思维增强,对临床课题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增加。同时导师反应,由导师参与指导研究生排轮转科室,调整在心电图、心脏彩超室的轮转时间,实化了心脏结构及电生理的抽象概念,对相关临床课题的设计帮助较大。从住院患者的调查发现,心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得到了患者的认同和信任。
通过对上述几方面进行实践改进,进一步加强了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以期更好的培养合格的心血管内科专业人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加强学生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医师人文素养等。当然,心血管内科专业学位的培养任重道远,还面临很多的挑战,如专业英语的资源、医疗体制改革、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等,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姜昱竹,吕长俊,栾希英,等.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索与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138-1139,1143.
[2]姜春玲.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9.
[3]张燕,吴新炜,张顺兴,等.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29-30.
[4]陆才德,王国良,叶华,等. 浅谈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33-134.
[5]王树松,赵淑芳,安红霞. 论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5(1):58-60.
[6]骆雷鸣. 心血管病专业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552-554.
[7]赵江霞,帕尔哈提·克里木,李桂红,等. 临床技能考核实践与探讨[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11):1120-1121.
通讯作者:徐嘉蔚,E-mail:549888511@qq.com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32087)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7.007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7-0011-0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G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