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导结合型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
——以广东财经大学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2015-01-31 06:29王忠政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通识学分教学方式

王忠政

(广东财经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320)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类型日趋多样,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不断增加且日趋多元。许多地方性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再盲目效仿重点院校,而是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以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等一线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1]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仅靠单一的专业教育是很难实现的,需要一些专业之外的教育(通识教育)一起共同完成。

通识教育是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是有利于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所有大学生应该接受的一种共同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仅要使人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使人学会“做人”。因此,许多高校在研究探索通过这种教育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

广东财经大学作为地方性财经类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1.公选课数量偏少与学生选报人数偏多的矛盾

近些年,由于学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地方性本科院校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师资数量不足,能开出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数量相对不多。这就造成学生在选课时往往由于可供选择的课程相对有限而不能如愿,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每个学生又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这就出现了公选课的数量偏少而学生选报人数较多的问题。

2.课程结构不合理,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学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地方性本科院校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学校为了保证开课数量,缺乏对学校课程体系结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整体规划。这就出现教师申请什么课,学校就允许开设什么样课程的现象,随意性很大;甚至会出现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选用的教材或讲义还没准备好就让开课的情况;同时,也会出现课程类型混淆不清、没有限制,造成课程的结构不合理。

3.授课形式单一、时间相对固定,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

目前公共选修课主要是采用理论授课,上课时间相对固定,授课形式也相对比较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导致一些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为解决该问题,我们研究探索了学导结合型的教学模式改革,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旨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开放、共享、异步交互的优势,弥补我校通识课课程资源、师资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开放式办学

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将会面临诸如人才培养同质化、师资短缺等问题,如何面对这种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是许多地方性高校急需面对的一个难题。一所大学再大,内部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与外界交流合作,则可调动起无限的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拓展无限发展空间。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拓展办学思路,激发办学活力,许多高校开始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式办学模式。

关于开放式办学这个概念,国内对其理解还比较统一,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论述为代表,就是“牢固确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拓宽办学思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对内对外全方位的开放”。[2]

一般而言,开放办学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学校内部相互开放,优化整合现有资源。二是面向国内高校开放,关注一些高水平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三是面向社会开放,包括对企业、政府的开放。四是面向世界开放。

在观念上主要体现为[3]:加强合作的观念、充分利用资源的观念、开放教学的观念、服务社会的观念。开放式办学就是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2.学导结合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1)导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导”主要是指教师的“导”,它有多种内涵:①引导:引导学生理解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意义与价值,能够利用校内外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明确学习目标,恰当地选择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②辅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必要的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学习的欲望,积极投身于学习。③督导:教师对学习者自主学习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4]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平时作业、网上互动等既定学习任务。教师“导”的功能实现,可以是面对面的方式,网络交流互动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各种“学习材料”(如:文字教材)等形式完成。

(2)学

“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导”下的“学”。这里的“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己自主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等。这里“学”的根本指向是“学会”、“会学”。“学会”是指能够完成教学计划,通过课程学业测试;“会学”即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学习和思维方法。

(3)结合

“结合”是指将某一系统中的相关要素凝聚起来,产生系统的预期效应。“学导结合”教学模式中的“结合”,是指师生之间借助一定的媒介而实现匹配的、谐振的双主体(主导—主动)互动,形成整体的教学合力。[5]如果“学”、“导”的力量是相互分离并且各行其是,那么教学将难以形成合力,“学导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就名存实亡。因此,“学导结合”的教学模式关键在“结合”。

(4)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同属于传统教学中解决“如何教”这类问题的概念,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容易混淆。近十几年来一度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本论文中的学导结合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通过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实现某种预期效果或目标的教学结构化形式。

三、研究的设计

为解决通识公共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扩大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育人功效,我们尝试从学校整体出发,在开放式办学思想指导下,对素质类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了相关研究与实践,具体如下:

1.对全校本科教学通识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改革教学内容

(1)规划设计

根据社会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参照国内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我们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调整为人文科学系列、社会科学系列、自然科学系列、方法论系列、艺术系列、体育系列和创新创业系列等七个模块。在这七个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中,所有学生应修满12个学分。其中,所有学生修读的人文科学系列课程至少2个学分;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修读自然科学系列课程至少2个学分,修读方法论系列课程至少2个学分;理工类专业学生修读社会科学系列课程至少2个学分,修读艺术系列课程至少2个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系列、社会科学系列、自然科学系列、方法论系列和艺术系列原则上各设置10-20门课程,体育系列设置10-15个选项(专供大二学生选读),创新创业系列设置5-8门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不得替代其他模块课程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按学期滚动开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思路遵循“有序推进、动态优化、逐步完善”的原则,根据教学需要和检查评估情况,不断调整、增删,最终设置为70门课程左右。

(2)改革教学内容

鼓励教师开设导论型、拼盘型、经典阅读型和专题研究型课程。导论型课程是对课程内容的概述,涉及的知识点广而宽;“拼盘型”课程是指由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从多角度、多层面开设由系列专题讲座组成的课程;经典阅读型课程是就各学科的中外名著进行导读、讲解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底蕴;专题研究型课程是指教师结合自身学术研究专长,就某一研究领域向学生作出讲解的课程。

2.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1)改革教学方式

鼓励教师采用新型的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参与、实践体验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鼓励教师引进并自主建设通识教育网络视频课程,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团队运作”的有学分、无学时(或有限学时)的新型教学模式。

(2)改革考核方式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考核方式因课程特性与需要,可采取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课程设计等考核形式。考试内容能检测学生读书和自主学习的情况。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平时成绩的比例可增加至40%,最终成绩由作业、实验、考试等多项考核评价指标综合评定。

3.对全校学生开展通识选修课认识与看法的抽样调查

在正式实施之前,我们于2011年10月中旬组织开展了“广东财经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25份,回收2878份,其中有效问卷2715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4.34%。从学生院系分布看,有效问卷共计涉及14个教学院(部),分别来自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会计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金融学院等。根据问卷所反映的情况显示:(1)从选课原因来看,占前三项的分别为:感兴趣(31.3%)、学分需要(30.1%)、拓展视野(27.4%)。 (2)从选课期望值来看,学生对通识课程的需求分别为:艺术系列(31.7%)、人文科学系列 (18.8%)、自然科学系列 (18.6%)、社会科学系列(15.2%)、方法论系列(11%),另有 4.7%的人选择“其他”。(3)从对开设“网络通识选修课程”选修的意愿来看,一定会的占17.3%,会尝试的占64.8%,不会尝试的占11.3%,不好说的占6.6%。通过这次面向全校的抽样问卷调查,增强了我们在学校开展学导结合型教学模式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4.学导结合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为丰富我校公选课的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大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学习空间,同时也为了缓解部分教育资源的不足,我们希望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导结合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1)资源的引进

在国内,尔雅通识课教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200多家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3000余位专家名师合作。主讲教师队伍,大多来自全国“985”和“211”重点院校及各类科研院所,也包括多位海外名师,其中不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诺贝尔奖得主、长江学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等相关领域的学术权威和学科带头人等。尔雅通过精心的视频制作,将这些主讲人的教学视频直接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直接选用。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引入适合我校特点的、满足财经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的《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西方哲学智慧》、《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学视角》、《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化学与人类》、《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等课程。

(2)过程实施

①宣传发动阶段

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选课教学模式。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首先做好大量的宣传工作,为每门课程分别安排了1名或多名熟悉这门课程的辅导教师,让学生和教师在选课之前对这种上课方式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让选课的师生明白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

②组织学生选课

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③教师导学阶段

学生选完课后,在学生正式学习前,辅导教师先熟悉自己所负责的网络在线课程的教学录像,编制教学计划进度安排表等相关教学文件;设定作业发布时间、完成时间及提交方式;确定考核方式和考核比重。

在开学初,辅导教师安排2个学时的“导论课”,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属性、课程基本内容及主讲教师情况;向学生说明教学进度的安排、作业完成方式、考核方式等学习要求,并针对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

④学生学习交流阶段

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将会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课程的学习,若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可以与辅导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必要时需提交一定的作业和参加相关的考试等。当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为保证教学质量,增强师生互动,辅导教师也会根据需要适时安排现场教学课,对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串讲、讨论、答疑、作业点评及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

⑤学习考核与评价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完成相关的考核。辅导教师也会安排一次课程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依据。

四、实验的效果与分析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对进一步提高我校选修课的水平,缓解我校选修课资源不足的情况,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到目前为止,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开展的课程共有8门,选修的学生达三千多人次。

在课程结束后,我们面向2013年参与课程教学的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150份,收回1103份。调查结果显示,有88.35%的学生对这种全新的公选课学习形式较为认可,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许多同学认为尔雅课程的教学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较大的信息量和启发性。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学校采用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学导结合型教学模式改革从整体上看是成功的,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丰富了我校学生通识课课程的选修范围。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受上课时间的要求,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混学分现象;由于作业等教学内容的完成多是电子稿,难以避免学习者间的作业抄袭现象;由于视频的学习是基于网络,存在如何有效保证学习者本人在线学习或考试等问题。此外,面对大规模的学习者,如何组织有限的教师提供服务也将成为制约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五、结语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和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择业和再就业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我校通识选修课的质量与水平,我们采用学导结合型教学模式,部分解决了学校师资、课程资源等现实中的问题,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何更多地从教学系统因素、从实证的角度来探索这一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果,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目前,广东省出台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施意见,[6]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对学生利用互联网络平台实施教学获得的学分给予认可。该制度的实施,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实施学导结合型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的积极性。

[1]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构想[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2).

[2]袁贵仁.教育哲学片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03.

[3]李慧子.开放办学是现代大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J].学术月刊,2010(1):105.

[4][5]陈江鸿,邱娟,汪维富等.开放大学的学导结合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12(6):1.

[6]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的意见(粤高教〔2014〕5号).[EB/OL].http://www.gdhed.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gdjyt/tzgg/201411/481007.html.

猜你喜欢
通识学分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学分美食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