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殿鹏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南阳 473061)
咳嗽是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因咳嗽症状就诊患者占呼吸专科门诊的80%以上[1]。其中以小儿咳嗽尤为突出,治疗不及时会导致鼻窦炎、气管炎、淋巴结炎、化脓性中耳炎、咽喉壁脓肿等并发症,不仅可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会危及患儿[2]。小儿咳嗽常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前者则有肾虚、肺虚、脾虚的区别,既有病程长、病情缓、反复发作的特征;后者主要是由于寒、风、燥、热等外邪侵袭而引起,有病程短、发病急、合并感冒的特征[3]。因肺喜润恶燥,燥邪最易伤肺,肺失濡润,肺气不宣,上逆则咳[4]。小儿为纯阳之体,虽外感风寒易入里化火,往往以肺热咳嗽多见。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因此,常以燥热出现于临床。我们运用其特点以润肺止咳为主治疗该病9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方法及结果总结如下:
93例中,男45例,女48例,年龄:1~3岁者为57例,3~9岁者为36例。在使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汤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患儿的个人情况和病情变化进行加减。
方剂组成:炙百部3 g,沙参5 g,麦冬4 g,天冬4 g,清半夏3 g,茯苓5 g,甘草3 g。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小儿咳嗽,久治不愈,化热化燥。症见咳嗽反复发作,痰黄粘稠,不易咯出。舌质红苔微黄,脉滑数或细滑数。用法:以上药量适用3~5岁儿童,临床可根据年龄大小适当减轻或加重剂量。先将药加水200ml浸泡半小时,武火煎开,文火煎15分钟,取汁80至150 ml,二煎加水150 ml,武火煎开,文火煎15分钟取汁80到100 ml,日一剂,可分作2至4次口服。
方剂分析:炙百部:甘苦微温入肺经,温润肺气,止咳化痰。《滇南本草》中“百部治肺热咳嗽,消痰、定喘、止虚劳咳嗽治顽固性咳嗽。”药性平和,不管是寒疾、热疾、燥疾均可应用,为本方之主药。沙参:甘微寒,入肺胃经,清肺养阴,益肾生津,主治肺热阴虚所致的燥或劳类咳嗽咯血。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肾生津,治肺燥干咳嗽。天冬:甘苦寒入肺肾经滋阴润燥降火,上潮于咽喉。三药同用养阴润肺,清热生津。陈皮:味辛苦,归脾肺经,燥湿化痰。清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肾、肺经。燥湿化痰,降火止呕。茯苓:甘淡平。归脾、心、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三药合用配甘草为二陈汤。甘草调和诸药兼有止咳之功。因肺喜润而恶燥,小儿有“为纯阳之体”,加之久咳伤阴,出现燥咳。沙参、麦冬、天冬即清热生津润肺,又能克服半夏、陈皮之辛燥。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从而达到润肺化痰,和胃止呕的目的。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病情加以调整,若干咳无痰者可加大沙参、寸冬、天冬的用量;若痰多恶心可加大清半夏、陈皮、茯苓的用量。
加减:小儿脏腑娇嫩,饮食不节者可加入焦三仙。若便秘者可加瓜蒌皮、牛蒡子、炒莱菔子,甚者加大黄。咳嗽痰多者加炙冬花、炙紫菀。夜晚咳嗽加重或伴有温热者可使用小柴胡汤。多感外邪加紫苏、炒杏仁。或伴有肺炎咳喘发烧、内热盛者合麻杏石甘汤。夜寐不安、咳嗽咽痛者加蝉蜕、僵蚕。若见腹痛或三岁以下患儿可减轻炙百部用量。因半夏有毒性,三岁以下患儿可改为川贝母。
典型病例:张某某,男,五岁。于2013年3月20日就诊,患儿反复咳嗽,夜晚加重,严重影响睡眠和活动。并伴有温热及食欲不振等症状,经西医检查无结核,西医治疗炎症已消,但是咳嗽症状未见好转,效果不佳。改为中医治疗,初诊时,患儿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咳嗽痰多,不易咯出,舌质红,苔白稍黄,脉沉细,稍滑。
症候分析:患儿咳嗽痰多,不易咯出,舌质红,苔白稍黄,实属久病入里化热伤阴。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倦怠无力属饮食停滞。诊断:燥热咳嗽、内有积热,治宜,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消食化滞、透邪外出。方用:清热润燥止咳汤合小柴胡汤加焦三仙。方剂:炙百部3 g,沙参5 g,麦冬4 g,天冬4 g,清半夏3 g,陈皮3 g,茯苓5 g,柴胡5 g,黄芩4 g,焦三仙各5 g,甘草3 g。服三副后疗效满意,患儿咳嗽减轻,由昼夜频繁咳嗽转变为间断咳嗽。温热退,食欲增加。效不更方,综合疗效继续取上方三副,嘱患儿节制饮食,注意保暖,勿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三诊,病情基本痊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面色红润,精力充沛,食欲大增。综上方三副加以巩固疗效。病情彻底好转。
小结:清热润燥止咳汤经多年临床应用,治疗反复咳嗽及顽固性咳嗽取得满意效果。本方也可以用于成年人咳嗽久治不愈者。
目前,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多以风、痰、瘀、热及脏腑失衡等方面立论以补虚、祛风、化痰化瘀、清热调节为主。其实小儿咳嗽临床多表现为久咳不愈,治疗的重点在于止咳,咳症一除,病即痊愈。“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反复咳嗽肺之失调是关键,同时也与心、肝、肾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小儿肺常不足,脾常虚,气虚及阳,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而生[5]。临床应用时亦可适当加入养心、调肝、健脾、补肾的药物则疗效更为理想。
[1]张芬兰,刘春梅.柴朴汤加味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4).
[2]刘乾生,郭倩.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1):40.
[3]逵艳,张书俊,张莹.自拟止咳平喘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80例[J].国医论坛,2007,22(1):26-27.
[4]郭士全,路明.润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12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5,23(9).
[5]周静冬,虞坚尔.虞坚尔治疗小儿哮喘的学术思想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3):46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