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光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体艺部,浙江 杭州 310018)
狠抓产教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
黄明光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体艺部,浙江 杭州 310018)
产教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职院校办学方针的具体要求;是国际职业高校办学的发展趋势;产教融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就业能力;有利于提升高职教师的实践及动手能力;大力推动地方行业、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迫切要求。最后,对校企合作、定向委培及项目研发三种产教融合形式的内涵及实践进行了分析。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依主动、积极将自身专业与社会产业与密切结合,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经营实体,形成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密切合作的办学模式。笔者结合国内外情况,对产教融合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以及校企合作、定向委培及项目研发三种产教融合形式的内涵及实践进行探讨。
党中央要求我国的高职教育加大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深化高职体制改革,创新各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将学生的就业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完善产教融合措施。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应该大力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努力建设、完善我国具有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也要求加快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2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动用社会多方面资源,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与高度科学技术进步及社会公共服务所需求的、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事业。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加强科学技术进步,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经济产业、行业转型升级。高等职业院校要突出办学特色,加强与企业共同育人的功能,逐年提升办学水平。
产教融合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办学的总趋势。例如,美国产教融合形式主要有校企联合办学、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校企科研承包、校企合作研究、政府设立科学园、校企共同建立高等技术服务中心等六种形式。在美国,一方面是各类企业产品研发需要科技创新,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拥有高科技人才与技术专利,这就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机遇及现实可能性。美国校企合作双方开展了校企双方科研承包、合作研发科技产品及技术的互惠互利形式。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经费、科研设备、学生实习助学金、学生、教师实习基地等帮助。这样,高职学生能将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合作企业的生产劳动中,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英国,产教融合最常见的有“4+1”的工学结合模式。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职业理论知识课程后,职业院校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合作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合同,学生可按照企业的规定,一周有四天在企业顶岗实训,完成一定工作量,同时获得企业付给的工作报酬。此外,留下一天,回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理论知识。
产教融合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创造力,为学生毕业后具有更强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将学院兴办的专业与社会行业、企业密切结合,为在校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结合的场所,让高职学生在实体公司、工厂里锻炼自己。在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中,一些高职学生将在协作企业实体师傅的具体指导下,把高职院校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实践之中,通过到企业实习,真正增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产教结合还会激发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及专利发明能力,激励学生毕业后在具体行业工作岗位上中勇于摸索,推陈出新,培养毕业生就业能力、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正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与方针。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些老师缺少行业与企业实际工作能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部分来自于高等院校,这类从高等院校直接毕业的教师,存在着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差的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高度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与行业合作,让社会各种行业、企业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实习基地,为广大教师打造实训基地及实习场所。通过产教融合企业提供的专门岗位,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训练、提高自身实际动手能力及动手技巧,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内在素质,打造一支理论结合企业岗位实践,课堂教学与动手能力结合的师资团队,总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稳步、扎实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产教融合,能够通过高等院校高科技技术、专利发明等技术手段,为合作行业及企业的技术改造、经济转型提供服务。一个地方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科学技术与本地的经济繁荣关系紧密,通过产教融合渠道,高校内部的高科技能够为地方行业、企业建立广泛联系,因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办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会影响到当地经济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授、专家具有科学发明、技术专利,部分公办高职院校教师拥有国家科研经费资助,科研实力强,地方行业、企业可以通过产教融合,借助高等职业院校的科技力量,走科技振兴地方行业、企业的道路。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通过理论与动手能力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力量,他们进入地方行业、企业,能够成为地方企业会的科技高手,各种大学毕业生经过实际锻炼之后,能够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为当地科技发展、经济转型,繁荣和发展地方经济,做出有利的贡献。
许多学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就业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造就社会各种企业、单位需要第一线的高等技术人员。这类技术人员是具有实用性、技能性、技术性的高级劳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应按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基本原则,来开设专业方向,拟定课程方案。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应该努力为地方企业技术改革服务,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科研课题应该与地方企业发展方向紧密配合,同时,高职院校在科技研发实际工作中,应该与企业技术人员、专家密切协作。高等职业院校“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措施,可以通过高职学生的企业岗位动手能力,加强毕业生与地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密切合作。在科技产品、技术的研究发展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应有选择、有针对性的结合地方行业、企业科技的薄弱环节,开展地方行业、企业的实际调查研究,针对地方企业所需的技术难关、市场急需产品的迫切要求,组织高等院校专家进行技术攻关。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课题应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找准攻关难点,以进一步发挥高校技术服务地方经济的巨大作用。
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式日益增加。
以下重点谈三种形式。
一些学者认为,产教融合源起于二十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理论。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在《合作教育宣言》中提出,合作教育是将高校课本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融合一体,让高职院校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更加理想的一种教学形式。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是高职院校选与技含量高的企业合作,高职学生到企业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的辅导,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同时,高职院校专家、教授为企业培训员工科技理论知识,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这种合作是校企双方相互依赖、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双向交流、人才互助的协调方式。
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形式在许多高职院校均采用。例如,2013年,山东省烟台职业学院与当地创迹软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创办 “软件测试”高职人才培养计划,组成领导小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训方案,为地方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与杭州西湖国际博览有限公司在2014年签订了产教融合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将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等方面进一步紧密合作。教师队伍建设要实现1+1合作模式,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产教融合形式的“定向委培”是高职院校一些特殊专业与相关企业的未来用人规划,校企双方签订“定向委培”协议。依据合同,高职学生分别在高职院校及企业中进行培养,在这种产教融合形式中,校企双方共同组织教师,配合教学,共同考核学生。同时,院校学生到企业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到企业的顶岗实习,高职学生初步完成由学生向企业员工角色转变。学业结束后,高职院校负责对学生的专业理论考核;企业则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考试,只有通过双方考核,高职学生才能完成高职院校的毕业,带企业就业。
这种高职院校与企业产教融合的定向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第一,这样的产教融合可以让高职学生加快融入企业的步伐,早日掌握企业实际工作技能;第二,能够让高职院校节约实训场所,达到学生在学习业务理论的同时,拥有训练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工作技巧的机会;第三,保障企业能够留得住技术应用型人才;第四,有助于高职学生入学不久,就能明确专业方向与就业岗位,达到学生、学校、企业的多方共赢。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进行了订单委培形式的产教融合。例如,艺术系文秘专业与浙江省档案事务所的委培合作。学院请档案事务所专家给文秘专业新生做档案业务专题讲座,并且组织学生到档案事务所实地参观了解。通过校企合作,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深入认识。通过学院与浙江省档案事务所选择,将文秘专业第一年级的三十名学生作为企业的定向培养对象。其次,在高职学生第二学年结束前,学院专门为这三十名学生安排两周的档案事务所顶岗实训。通过企业的实际工作,使这些学生基本掌握事务所的行政事务技巧。最后,事务所依据学生的半个月的工作考核成绩,再次选择优秀学生名单,让优秀学生在第三年级进入事务所,做好正式就业的准备工作。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是国际公认的一流的职业技术学院,以“项目研发”办学的办学特色在世界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以项目为纽带的产教融合将学院教学优势与企业实践融合一体,让毕业生的专业技术与职业能力获得了国内企业的高度称赞。以项目为载体的产教融合,即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科研项目,实现双方的产教融合。项目包括工艺创新项目、产品研发项目、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各种项目。项目研发、帮扶产教融合形式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第一,高职院校科技人员与科研设备的优势。一些历史悠久、规模大的高职院校内,具有科学院院士、名牌大学的著名教授、博士。许多科研技术人员拥有发明、专利。同时,院校内具有在地方企业、行业内属于一流水平实验室设备,可以作为企业的应用技术试验室;第二,高职院校教师及科研技术人员任教时间富有弹性,可利用课余、节假日及寒暑假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及科研技术人员具有上述两点优势,合作企业可把研发难题委托给院校,由高级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科研团体进行研发。例如,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在院校内成立了 “技术研究所”、科技服务中心”,为当地企业提供项目研发服务。
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可利用自身优势与当地企业与机构开展“教育”、“文化”、“艺术”等软实力方面项目研发、帮扶的产教融合。例如,2014年底,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个人文艺术产教融合基地挂牌仪式在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举行。该实践基地既是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开展软实力项目研发、帮扶产教融合的产教融合。根据产教融合计划,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每周四上午为服刑人员开设人文艺术课程帮扶活动,主要包括器乐演奏、舞蹈、合唱、语言表演、影视赏析、人际沟通礼仪等科目。
总之,产教融合是我国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永恒的课题,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取得了优秀的成就与经验,但前进的路上仍然存在尚待讨论的问题,有待社会各界深入研究。
[1]秦斌.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N].广西日报,2014-04-08.
[2]张新,黄捷.美国职业教育经验对统筹发展重庆城乡职业教育的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12):142-148.
[3]张慧霞,王东.美、英、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经验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81-85.
[4]李欢等人.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4):140-144.
[5]毕佳等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 科技视界,2014(32):59-60.
[6]封云等人.新形势下创新校企合作形式的意义及途径[J]. 教育与职业,2014,(35):28-30.
[7]石青青.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与功能实现[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5-19.
[8]王亦飞.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文秘专业档案实务课程建设[J]. 秘书 2014,(10):11-13.
[9]钟艳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启示[J]. 职教通讯,2013,(7):48-50.
【责任编辑:黄素华】
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Ming-guang
(Zhejiang Yuy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can development students’employabil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help further enhance the practice ability of vocational teachers,promot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directional cultivation and proje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vocational colleges
G718.5
A
1671-9565(2015)01-043-05
2015-02-16
黄明光(1957-),男,广西桂林市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方面研究。